APP下载

高校实现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途径探讨

2019-05-22马海娇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途径高校

马海娇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发展潮流,是大势所趋,不可逆挡。对于我国高校图书档案资源来说,实现共享是一次大的发展机遇,需要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大有作为。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实状况及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途径,希望对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途径

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快速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的各大高校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科技研发的重要机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的应用更加广泛和迅速,特别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的老方法和旧模式,创新了一些快速、高效、简便的管理方法,使得高校的图书档案的资源共享变为了现实。

1.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传播。与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源相比,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具备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工作,既可以将各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又可以为各高校实现分享资源信息,还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周到的信息共享服务。高校的资源共享,不仅为高校的师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的效率。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建设,有效地扭转了各高校教学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使得各高校携手共建、共同发展成为可能。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不仅服务了读者,满足了他们的不同需求,而且图书馆也成了大学生们学习的基地,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有利的。

2.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

评价一个图书馆的好坏,人们习惯以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作为标准,而认为其功能就是满足高校师生的阅读和学习的需求。各高校的图书馆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导致高校的图书档案资源共享一再被推迟,影响了资源共享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的各高校在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上都做了投入,有的也在图书馆给本校师生配置了共享资源,但是因为我国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还是比较独立的,大多数资源也是以本校师生的使用为主,缺少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建设规划,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率及资源重复等较多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图书馆作为各高校的学习和科研的智囊库,如果单纯依靠纸质的图书文献,将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严重影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和学习质量,因此,各高校的图书馆不能故步自封,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共建工作,實现建立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3.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途径

3.1树立共享的理念,做好图书馆的建设规划

要做好高校的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首先要依据时代的发展潮流,树立共享的理念,并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图书档案的资源整合工作,为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各高校的图书档案资料库,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其次,实现高校图书档案的资源共享建设,需要综合考虑,逐步开展,充分发挥计算机大数据的优势,全面、科学的进行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为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做好前期的准备。

3.2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共享建设工作

一般情况下,各高校的图书馆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资金投入不同,建设规模不同,图书馆藏量不同,质量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各高校在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需求和作用也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各地的高校为资源共享建设建立协调机制,才能保证资源共享建设的效率和速度。

3.3设立共享标准,选定共享模式

其一,在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时代,科学的、适当的技术对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并建立合理的执行标准,来规范图书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依照这样的统一标准开展工作,可以全面提升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先进的技术,统一图书档案的文本、音频及其他数据的形式,为资源共享的建设做好准备。其二,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必须以“科学、合理、适用”为选择标准,还要结合校内共享和校外共享的不同,严格、谨慎的选择,不仅要发挥大数据的技术优势,还要慎重选择共享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对于高校资源共享的校内共享,主要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的集中控制,实现校园内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而对于高校图书档案资源的校外共享,利用的是P2P技术,通过构建对等的网络,实现各个终端用户对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使用,满足自己的阅读和学习使用。这种对等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在社会化共享中,主要采取的是集中分布式控制方式,其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共建好的图书档案共享联盟为服务平台向社会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阅读便利服务。

3.4利用制度规范、保护高校图书馆的权益

要想实现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制度保护的。高校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建设,既需要各大高校的积极沟通和精诚合作,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保障高校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建设的顺利开展。另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要想让资源共享建设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保证各高校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证各方的义务保质保量的履行。在规定制定之前,各高校要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对资源共享建设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高校图书馆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3.5整合不同资源,做好共享平台建设

各高校在图书馆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建设过程中,在对数据库进行建设时,一定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数据,将大数据的优势充分展现。在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处理的过程中,建立的共享数据库一定具有自己的特点,突出高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索引、共享目录、共享文章等,发挥数据优势,共同实施资源共享建设。数据库的流程,也要注意突出特色。在资源共建过程中,要实现图书档案资源的全部共享,也要实现档案流程上的共享。在大数据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上,所有数据要从数据识别、数据编目等形式下顺利完成,利用大数据的分布式批量处理系统可以加快各高校的图书档案资料的归纳、整理速度,按照档案的特点、种类进行存储。在特定的系统辅助下,实现档案资源的传播,并在各高校间进行传输,弥补本校馆藏的不足,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展现了各高校间的办学特色和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在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建设过程中,依照档案类型进行归类,并且利用大数据的技术进行管理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图书档案资料信息的充分共享,增强了各种资料的使用率,又满足了广大读者对不同资源信息的閱读需求,提高了工作或学习效率。

3.6注重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在高校进行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建设中,要特别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要以用户的需要为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共享服务的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高校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得图书档案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各高校间的图书档案资源共享,各高校必须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创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率和读者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中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107-108.

[2]李丽君.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与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12(17):60-61.

[3]李晓辉.高校实现图书档案资源共享的途径[J].兰台世界,2011(30):66-67.

[4]梁继宏.信息时代高校图书与档案资源的整合模式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7):110-111.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途径高校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