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管理研究简评

2019-05-22杨礼赞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景

摘要:近年来情境化管理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对情境化管理研究比较关注的三个问题,即新情境的关注、情景化层次划分以及如何进行情境化研究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情境化管理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情景;情境化管理;中国管理研究

一、引言

情景化管理研究是指在进行管理研究时考虑情境因素或者针对具体情境的研究。学者们早就开始了情境化管理的研究,并主张在管理与组织研究中应考虑情境因素。

中国情境化研究将成为管理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涌现出许多经济管理问题,审视中国本土特有的情境,并进行严谨、契合中国实践的研究,正当其时。鉴于国内外管理学界对于情境化研究的持续关注,我们对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情境化管理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的把握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在通过梳理若干情境化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情境化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不足进行简要评析,并试图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情境化管理研究

(一)向中国本土情境的转移

从理论上看,目前大多数的管理研究仍关注北美地区的研究热点,模仿北美研究方式,研究问题大多来源于西方等发达国家。直到近年来学者们(Whetten,2009)才逐渐意识到,一味进行西方情境的研究可能会限制管理研究的发展。强调基于特定情境或者情境化的研究意义:人们对世界某个局部的阐释会引发他人对世界的其他局部的好奇(任兵等,2014)。学者们开始将情境化研究视角转向东方特别是中国也是必然的。从现实上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自身的迅速发展,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新的、独特的管理现象和管理问题不断涌现,也自然地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

由此,情境化管理研究的区域不再局限于西方,东方特别是中国本土情境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数学者认识到,开展中国本土情景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在那些刚刚引入管理研究不久的新情境中,应当采用人们认可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如田野调查方法等方法,来发展中国本土的理论。梁觉等(2010)则指出对本土情境的管理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文化特殊性的管理理论,而且也有助于与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对比、融合、互动,进而提出具有文化普遍性的管理理论。刘人怀等(2013)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思考了如何进行本土管理情境研究,认为未来应采取将文化当作内生变量的研究策略,并根据问题来有效选择研究方法。

(二)情境化管理研究层次的划分

郑亚琴等(2013)总结了在中国从事高度情境化研究的特征,将情境化管理研究分为高情境化取向和低情境化取向两类。

学者们依据情境因素对情境化管理研究层次的分类,使我们更清楚情境化研究的特征以及更加明确什么样的研究为情境化研究,明确具体的研究处于哪个层次,在中国情境中检验国外模型的研究并不是真正的中国管理情境化研究。

本文将现阶段的情境化管理研究归纳为两个层次:低层次情境化一般研究和高层次情境化特定研究。前者的特征是运用现有管理理论框架和方法(主要是西方的),对特定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对既有的理论框架、观点进行修正及完善;后者则是构建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架构,设计适用的研究方法,并开发出解释力更强的研究工具,以此来解释中国特定情境下的管理现象和问题。

(三)情境化管理研究方法的探讨

情境化管理研究需要学者们认真地、谨慎地分析情境因素。情境化是指在对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时,识别并考察它们所在情境中相关的和有意义的元素(陈晓萍等,2012)。Jia等(2012)的研究也证实了,情境化程度越高,文章被引次数也高。由此可见,情境化方法的选择对于情境化研究论文的质量影响很重要。

一些学者对情境化研究的方法做了探讨。Whetten(2009)则给出了两种情境化研究方法:情境化理论和理论化情境。前者指运用已有理论解释新情境,结果可能对现有理论有贡献,后者是指依据新情境构造出一个可以解释情境的新理论,结果可能是新理论的产生。徐淑英等(2011)归纳了四种情境化方法:即研究情境无关型现象时的情境化,研究情境嵌入型现象时的情境化,单情境中研究情境敏感型现象时的情境化,研究方法的情境化。

其实,学者们在进行情境化研究时很注重研究的起源因素,即关注引起一切变化的最初的情境因素,先对情境进行分析,再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不足与研究方向

(一)不足

当前情景化管理研究的主要問题是高层次特定情境研究不足。尽管人们对于高层次情景研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高层次情境化研究依然不足。徐淑英等(2011)发现在这期间仅有三个基于中国情境开发出来的新概念:市场转型(market transition)、网络资本主义(network capitalism)和关系(guanxi),其中市场转型也并非中国情境特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研究已有40年,迄今为止,几乎没有针对特定中国管理行为的大量可用知识。就中国管理问题而言,国内学者发表的大多数文章几乎显示不出高层次的情境化特征。可见,中国管理情境化的高层次特定研究处于薄弱状态,与快速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

另外,情景化理论本身研究不足。学者们往往把发现的现象当作理论,缺乏与西方理论的对比。情境化理论研究的不足,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对理论贡献。因此,情境化理论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创造性的概念和新理论依旧缺乏。

(二)未来研究方向

1.更多地从事高层次情境化特定研究

高层次情境化特定研究,即“本土化”研究——“使用本土语言和具体本土意义的构念对本土现象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够解释并预测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特定现象的理论”(徐淑英等,2011)。从事中国管理高层次情境化研究,扎根于中国管理实际,不仅可以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建立更好的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也能为真正解决现实问题提出适合的理论做贡献。

一些学者认为,进行高层次情境特定研究有助于管理普适性理论的发展。如梁觉等(2010)在探讨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中认为发展本土管理学有助于将中国情境下所提出的文化特殊性理论与西方现有管理理论进行比较、融合。因此,尽早地重视高层次情境特定研究,才能贡献更多一般性中国管理知识,建立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

2.更多地关注中国本土情境

关注中国本土情境,一方面,因为当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等多方面都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有许多可供学者们研究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情境的广博性,使得新理论可能有足够的影响力。中国拥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及哲学理念,与西方社会迥然不同,特别是中国新情境下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更加新颖。通过对中国本土情境下的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比西方的理论,应该能够推动创造更新的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第2 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97-313.

[2]梁觉,李福荔.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进路[J].管理学报,2010,7(5):642-648.

[3]刘人怀,姚作为.传统文化基因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对接:现有研究策略与未来探索思路[J].管理学报,2013,10(2):157-167.

[4]任兵,楚耀.中国管理学研究情境化的概念、内涵和路径[J].管理学报,2014(03):330-336.

[5]徐淑英,张志学.管理问题与理论建立:开展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1-7.

[6]郑雅琴,贾良定,尤树洋等.中国管理与组织的情境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11):1561-1566.

[7]Jia L, You S, Du Y. Chinese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A Three-decade Review[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2, 8(1 (Special Issue Indigenous Management Research in China)):173-209.

[8]Whetten D A.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ntext and Theor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Organizations[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5(1): 29-55.

作者簡介:

杨礼赞(1991-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西安思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情景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小议情景交际题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课堂引入情景的多样性
护患情景会话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