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措施研究

2019-05-22王唤斌张翱

商场现代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王唤斌 张翱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不但包含电商等互联网公司,同样涵盖了传统金融组织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等,具备便利化、普惠性以及数字化等优势。本文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措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防范

一、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特别是股权众筹不但被看作是经济制度改革特别是引导投融资机制创建的主要内容,同样还是促进金融监管改革的市场动力。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同样伴随着大量的风险,此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背景下加强风险监管与防范的重要价值。

二、互联网金融简介

互联网金融(ITFIN)所指的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组织合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以达到资金融通、投资、支付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全新金融业务形式。

三、互联网金融常见风险

1.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又或是交易主体在具体交易环节并未遵循有关义务与权利所造成的,或是因为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立法层面的法律条文相对滞后,现有的证券法、银行法以及保险法均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并不满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要求。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有效性明确、交易者身份确认、个人信息维护、市场准入以及资金管控等等都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

2.信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平台是以互联网为重要基础创建的,有关的服务商配套与硬件设施为辅。各金融机构在信息安全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等,建立起了较为封闭的交易途径以保护交易主体的信息安全。然而,目前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依然经常出现信息外泄的事件。

3.信用风险

我们国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当前还并未接入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对于市场当中的失信行为缺少相应的约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支付的发展进程,同样对网上支付领域的改革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信用信息缺少相应的沟通平台,便会造成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单独获取顾客财务信息信与用信息环节的时效性相对偏差,时滞较长,进而导致借新还旧、恶意骗贷等其他风险问题。

4.操作风险

其一,从传统支付形式角度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本质便是金融创新,其不但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同样也面对着非常大的操作风险。其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具体运行环节需要与银行以及其他企业开展紧密的合作,因此会导致操作风险的增大。其三,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认识不充分,人们经过Wifi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施金融交易的时候,黑客经过入侵Wifi盗取私人信息,严重危及到了用户的财产安全。因此,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人们通过网络开展金融交易才是绝对安全的。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措施

1.强化法律体系建设

第一,增大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及时制订与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禁止运用计算机犯罪、电子交易的合法性以及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等层面加速立法步伐,认定电子凭证、数字签名的合法性,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业务各相关方相应的义务与权利。第二,健全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现行法律法规当中不满足互联网金融要求的规定进行修改,对于通过互联网进行犯罪的行为需要增大惩罚力度,明晰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所需肩负的民事责任。第三,明确互联网公平交易规则。在辨别数字签名、维护客户个人信息、保存电子交易凭证以及明晰交易主体的职责等层面作出较为完善的规定,以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序稳定地开展。

2.创建安全体系

第一,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优化转变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行环境,在硬件层面增大对于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以避免黑客入侵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第二,需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由根本层面加强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第三,需求互联网金融业务组织着重确保互联网交易安全,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创建起容灾备灾制度,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监管

首先,确定监管思路。激励发展与预防风险并举,充分掌握互联网金融改革风险的容忍度,积极扶持由行业领头羊企业带头建立、创新产业链金融平台;始终秉持由自律至监管再到合理放松的节奏与过程,也就是发展最初加强规范、异常自律,发展至相应规模以后充分执行市场准入监管,在迈入规范发展时期以后再回归合理监管;全面贯彻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充分梳理各种互联金融业务范畴,确定对应企业、对应业务的监管机构与监管指标。其次,创建起完善的监管体系。优化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增强对于互联网货币的监管与预警,不断加强动态化管理;推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统计监管与社会信用机制构建等相关的工作;将互联网金融融入到将要执行的银行保险机制当中,摸索成立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保障基金,健全基金的筹集、运行以及救助机制,牢牢构筑起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创建起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防火墙,逐渐构建起互联网金融市场分级预警体系;改革数字化非现场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完整的联网金融合作监管机制,建议需要由中央人民银行负责针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协调,保监会、银监会、工信部以及证监会等相关机构的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各尽其职;强化全球各个国家在互联网金融监管层面的协作,推动制定国际统一的监管指标,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4.加强技术风险防范

首先,监管主体方面。监管主体需要根据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领域较为完善的技术风险预防机制,制定满足互联网金融需求的技术风险预防方式。其主要措施主要涵盖应急措施、预防方式以及准入退出制度。从前两者角度来看,通过业界大量的实践已经具备了健全的方案。然而后者却需制定全新的措施:第一,需要尽快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标准,设置相应的门槛,坚决禁止技术不合格的公司进入其中;第二,需要配套和准入标准相应的退出标准,针对准入以后安全生产不合格的公司,需强制其退出该行业。其次,互联网金融机构方面。不但需要达到技术风险的监管需求,严守监管红线;同时还需考虑其他的技术风险,比如技术方案选择风险等等。互联网金融组织需要构建起与监管相互匹配的风险防范体系,规范风险防范实施程序,同时随着监管的不断变化而及时更新。由于现阶段相关的监管措施依然没有出台,互联网金融组织能够在沿袭以往技术风险预防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特点实施探索性的改革。除此之外,其还遭受着互联网金融组织的发展战略、内部管理以及人员分配等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现阶段,较为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便是促进技术方案的本地化。然而如此便会对企业的创新以及跨越式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充分权衡利弊。

五、结论

总而言之,国家已经由制度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层面对于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预防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渠道,此包含了P2P股权众筹与网络借贷业务、第三方支付业务、资产管理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相关的行为,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与预防的全球合作与专业人才团队打造方面依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不单单需要由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性着手,由理论层面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特点,还需要由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虚拟性、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独特性以及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性着手,充分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使得其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更加好地服务于我们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其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龐敏,邱代坤.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与防范对策分析[J].理论探讨,2017(07).

[2]邱灵敏.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及监管对策——由e租宝非法集资事件引发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7(09).

[3]刘伟,刘敏,彭福栋.互联网金融参与者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6).

猜你喜欢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