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稳定视角下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与对策

2019-05-22李思凡

商场现代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公允价值问题与对策

李思凡

摘 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对金融稳定的作用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对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的作用机理和博弈等地分析,确定基于金融稳定视角我国现行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监管当局和投资者在采用公允价值提供政策建议,以探求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稳定;问题与对策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中,资产的价格出现了显著的大幅波动,这种剧烈波动所带来的主要后果就是影响了、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终极产物——财务报表的主要职能就是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财务会计由于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导致资产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性。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都开始下决心维护资产价格的稳定,进而维护金融稳定。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由于其波动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公允价值计量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在拯救危机中的一个争议热点,公允价值计量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一、公允价值概念与特征

公允价值是一种价值,作为对历史成本的批判和替代而出现的公允价值,其根本职能就是寻找客观的价值,就目前来看,客观的价值主要应当取决于市场即市场价值。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公开活跃的市场并非长期存在,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主观判断。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价值的确定既然受到评价主体的主观思想的影响,因此公允便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公允价值的评价和确定主体服务于特定利益出发而确定的。因此,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博弈就成为核心问题,尤其是在金融稳定的背景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出发点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尽管如此,公允价值的一些基本特征已经达成了多方的共识。

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尤其是财务报告的两大主要使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透明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然而与此同时,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主要来自其可靠性,这也是公允价值的使用引起争端的主要原因。公允价值的确定除了依赖于合理估值方法的选择外,其输入值也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尤其是當没有活跃市场存在、没有近期的市场交易价格以及资产存在较高的专用性时,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就更加受到挑战和质疑。尤其是估值工具和方法的输入值使用上,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因而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公允价值的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主要在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上。

二、金融稳定视角下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滞后性。无论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是中国企业准则,在公允价值准则中的表述中都充分体现了对市场的尊重,活跃市场中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一等级就反应和认可了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能够实现博弈的最优化。然而问题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但是并非所有的资产都能够在开放的、活跃的、自由的市场中寻找到相应的价格。特别是某些市场化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的地区,市场信息严重滞后。即便是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公允价值的及时性较差,导致估值技术所确定的公允价值信息严重滞后于真实的市场价值信息。

市场机制的不足。我国市场机制仍然存在健全和完善的空间,一些资产的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缺位,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活跃的、充分的市场目前仍不具备,在当前的市场发展阶段,这些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显得难以提供可信度。同时,与市场经济配套的相关政策制度也相对落后。例如随着商业模式在企业盈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同时充当折现率的机会成本率的确定也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目前仍未实现利率定价的市场化,这导致缺少了一个统一的能够调和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报酬率。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不同的公允价值评价主体选择的折现率差异较大,使得现金流量的折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会计准则中除了充分尊重市场信息的作用外,也考虑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就呈现了多元性,尤其是对于决策层预测能力较差的公允价值评价主体而言,公允价值时受主观影响过于严重,导致公允价值不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

三、金融稳定视角下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吸纳更多的主体参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尤其是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和修订的过程中,金融监管机构应当表达自身对于公允价值所引起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的顾虑和对策。使得制定出的会计准则能够兼顾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质量特征与金融稳定的多方诉求。

坚持公允价值使用的审慎原则。对于适用于公允价值准则进行定价和计量的资产的选择应当保持审慎,同时公允价值的使用主体在使用公允价值时也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尤其是在估值工具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应当确定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完善公允价值的风险监控和应对措施。出于金融稳定性的考虑,应当确定风险预警的波动阈值,当公允价值的使用引发了资产价格大幅波动预警出现时,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以防范可能的金融动荡,进而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例如在公允价值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选择权,防范其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危害。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应当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正确地认识公允价值,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保证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有序使用。

最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寻找市场价格的方法,完善其外部应用环境成为核心应对措施。要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并且保证市场的活跃度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从而能够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必需的市场环境。但是市场化主体的培育、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重视市场进程的纵深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和成就。我国决策层同样也意识到市场化进程仍然有待加深,逐渐放开了例如电力、国有企业股权等市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构建活跃的外部市场环境。

四、结论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发展和使用既有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积极的一面,也会因为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必然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应当与我国当前阶段金融业的发展和市场发展水平相协调相一致。随着公允价值使用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准则制定机构还是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当意识到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应当积极加强内部控制,应对公允价值可能带来的金融不稳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云.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相关思考[J].财经界,2016(07):179.

[2]刘万军.公允价值实施与金融危机前后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6(06):55-58.

[3]杨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6(30):96-97.

[4]刘媛媛.论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J].中国国际财经,2018(04):69.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公允价值问题与对策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