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5-22江红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病缺血性家属

江红霞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五华 514400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儿科新生儿中的常见重症疾病之一,其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因窒息而造成的脑缺氧、脑血流量变少或暂停等使新生儿发生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1],是致使新生儿早期死亡、后期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2]。在围生期若出现缺氧、脑血流变慢或暂停时极易导致新生儿娩出后嗜睡、抽搐和吐奶等脑功能障碍,若不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病情较重患儿生命安全将会受到威胁,幸存患儿也极易发生脑瘫、智力低下以及听力或视力障碍等后遗症[3],严重影响着患儿生存质量。因此,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科学、合面、系统的有效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预后非常关键。本文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展开研究分析,旨为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提高其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男24例,女20例;出生时间1~73h,平均(27.8±3.7)h;体质量2.4~ 3.7kg,平均(3.3±0.7)kg;诱发因素:宫内窘迫16例、胎膜早破9例、羊水污染8例、早产5例、脐带绕颈4例、前置胎盘2例。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出生时间1~71h,平均(27.5±3.8)h;体质量2.5~ 3.3kg,平均(3.5±0.6)kg;诱发因素:宫内窘迫17例、胎膜早破8例、羊水污染7例、早产5例、脐带绕颈4例、前置胎盘3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在产时均存在窒息或宫内窘迫症状;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配合随访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家属无法配合随访患儿;经孕检已确诊存在先天性疾病和身体缺陷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出生时间、体质量以及诱发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维持患儿PO2、PCO2和pH值,保持正常血压、心率、血糖、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随时清理患儿口腔分泌物、给予吸氧和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基础护理:对患儿体温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做好患儿保暖工作,避免发生血液循环异常和脑组织供血不足。采用保温箱将患儿体温保持在36 ~ 37℃,防止增大氧耗量以及体温异常。对病情较重患儿给予静脉营养液或胃管喂奶,喂养速度不可过快,并在喂养时加强患儿神态观察,预防意外事件发生。(2)家属健康教育:因患儿病情危急,导致其家属多数存在伤心、恐惧、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此时需加强对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按照家属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等,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详细的给其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特点、治疗方法、治疗目的以及相关预后情况和注意事项,同时耐心的解答家属所提问题。通过例举治疗成功安例等来消除其内心的担忧,提高其对患儿治疗的信心,让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治疗的重要作用。(3)惊厥护理:杜绝一切可造成患儿惊厥的因素,确保患儿所处环境安全、安静和舒适。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防止光声刺激。在护理时保持轻缓的动作,进行交谈时尽量控制声间,语气柔和。若患儿发生烦躁和尖叫等惊厥现象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安抚,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药物。(4)感觉护理:护理人员每日给予患儿背部、胸腹部、四肢和指/趾部等进行全身性按摩,以增加患儿的触觉刺激,提高其感觉神经的感知能力。(5)改善低氧和维持血糖水平:将患儿机体氧浓度保持在30%~40%间,血糖水平保持在3.9 ~ 6.1mmol/L间。随时关注患儿呼吸是否通畅,根据具体情况定量给氧,避免长时间高浓度供氧。(6)喂养护理:对轻度缺氧缺血性患儿在娩出6h后给予喂养,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对中、重度患儿娩出后不可进食,给予静脉营养支持,24h微量泵入,待患儿缺氧症状得到改善并且颅内出血获得有效控制后,再慢慢过渡到哺乳,逐渐减少营养支持量。对吸吮或吞咽能力较差患儿采用滴管进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需控制好速度,以免造成呕吐和呛咳等。(7)并发症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吸入综合征以及颅内血肿。在护理时需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尽量不对患儿造成刺激。给予患儿保持绝对静卧,适当抬高其头部,实施护理操作时动作轻缓,手法柔和,确保患儿居位环境温度适中,安静舒适。对发生颅内血肿患儿,严密监测分析其血肿情况,防止患儿受压。对发生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时关注其呼吸道通畅情况,给予按时翻身、叩背以及雾化吸入和吸痰等处理,防止积痰。给患儿口腔、臀部和脐部进行定时清理,防止感染。在对患儿实施护理前,护理人员需加强自身清洗消毒工作,并做好保温箱的消毒灭菌工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随访观察两组患儿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12个月时身高、头围和体质量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MDI和PDI:采用中国标准化的贝莱量表进行评分比较[5],满分为130分,>80分为发育正常,<80分为发育异常,得分越高表明发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MDI和PDI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儿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同组比较护理12个月时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护理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MDI和PDI评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12个月时的身高、头围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x ± s)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都是由脑受损而致,多表现为新生儿出生后存在吐奶、抽搐和嗜睡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对此疾病还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通过维持患儿氧通量、血糖水平以及促进全身器官血流灌注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将伤害降至最低[6-8]。而治疗成功与否同相关的护理干预密切相关。在罗木娇等报道中[9],通过对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儿MDI和PDI指数,有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本文也同样取得了与其相符的研究结果,通过随访统计研究组患儿MDI和PDI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体格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并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参照组。充分的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儿预后的重要意义。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比常规护理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尽最大程度的减少或避免了可导致患儿不利的危险因素[10-13]。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消除了内心的担忧、恐惧和抑郁情绪,取得了患儿家属信任,从而让其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治疗。通过基础护理、惊厥护理、感觉护理、喂养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避免了低体温、低血糖等不良情况发生,减轻了脑组织损伤程度,并提高了患儿感知能力,增加了患儿体质,进而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其生长发育[14-16]。

综上所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患儿后期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病缺血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