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外老年旅游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9-05-22姚延波侯平平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出游旅游者动机

姚延波,侯平平

(南开大学 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00350)

0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3亿,占比16.7%,即中国六分之一的人口由老年人构成。据联合国数据预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在2025年将达到2.8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20%;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6.5%。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由此看来,我国早已成为老龄化社会,且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意义、愉快和幸福是全社会都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而旅游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国老龄委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旅游人数已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且这一群体出游意愿较平均水平更为强烈,老年旅游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行业层面,已经认识到老年旅游作为一个旅游细分市场的重要性,携程、途牛等国内旅游服务商平台,以及国旅总社、凯撒等线下旅行社,纷纷布局老年旅游市场。2016年9月,我国首个针对老年旅游的国家级行业标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开始实施,对规范老年旅游市场秩序和旅行社的经营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学术层面,我国对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一是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存在听力、视力等身体健康障碍,加大了研究者对其调研的难度;二是我国现行的旅游知识体系无法提供对老年旅游行为进行概念化所需的理论;三是对老年旅游研究需要一些独特的方法和程序,而我国旅游研究者对老年旅游研究的方法论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

国外学术界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对老年旅游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老年旅游动机[1]、老年旅游决策[2]、老年旅游的消费行为[3]372、老年市场细分[4]等,其研究总体而言已经趋于系统化和成熟化,但是却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仅有少量研究对老年旅游的现有文献进行了评述[5]133。基于此,本研究对近十年来国外主流旅游期刊文献进行回顾,了解老年旅游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老年旅游的研究视角、方法和内容,构建老年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框架,并对老年旅游研究进行述评和展望,以期在理论上为我国老年旅游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实践上为我国老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研究以2017年SSCI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旅游和酒店类学术期刊为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这20本期刊是旅游和酒店研究的主流期刊,并且各具特色。既有旅游类的权威期刊,如《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也有以酒店、旅游营销等研究领域为主的经典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等,这些权威和经典期刊能保证研究样本的权威性和多样性。研究文献限定时间期限为2007年1月至2017年9月。研究者通过以下路径搜索老年旅游的相关文献。一是研究者直接登录这些期刊的官方网站,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来确定该文献是否与老年旅游相关,如果该文献的标题和摘要符合选择标准,则下载该文献。二是阅读下载到的文献,如果研究内容也与老年旅游相关,则保留该文献。研究短评、书评和编者按等被排除在外。在以上每个检索过程中,研究者都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检索到的文献与老年旅游的相关性。通过对文献的检索,研究发现在文献限定期限内,在《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Leisure Science》《Tourist Studies》《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Leisure Studies》《Tourism Geographies》《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这9本期刊中未发现与老年旅游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通过以上路径共搜集到11本期刊中44篇与老年旅游相关的文献。

表1 2017年基于影响因子的前20本旅游期刊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1.2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老年旅游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分析和理解文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内容的各个方面,旨在识别、评价和糅合高质量的研究内容,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该方法已经成为旅游学者分析前人研究的有效分析方法[5]134。如Nepal采用内容分析法对《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上的文章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出一系列可持续旅游研究的趋势,他们的发现也揭示了理论争论、方法复杂性以及实际意义在可持续旅游中的未来发展方向[6]。文献分析法即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检索、整理和总结分析的方法,它根据研究者特定的研究需要,进行相关研究领域的初期检索,再从繁杂的原始检索数据中提取出具有共性以及主题相关性强的内容,为研究者的进一步分析提供素材或研究依据[7]。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十多年来国外老年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所用理论等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为我国老年旅游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2 老年旅游研究的主题、理论与方法

2.1 总体研究概况

平均来说,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平均每年只发表4篇文章,每个期刊平均每年也只发表4篇文章。由图1 可知,从2007年到2013年只有16篇文章发表,而2013年只有2篇文章发表,从2014年开始关于老年旅游研究的文章就显著增多,从2014年1月-2017年9月共有28篇,每年的发文量都在8-9篇。这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成为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学者们对这一群体更加关注,研究也显著增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图1 老年旅游相关文献逐年发表数量(2007.1-2017.9)

由图2可知,旅游类的期刊比酒店类的期刊有更多的关于老年旅游研究的文章发表,在44篇文章中,只有8篇文章发表在酒店类的期刊上,另外36篇都发表在旅游类的期刊上。尽管从2007年到2013年只有2篇文章发表在酒店类的期刊上,但从2014年开始,酒店类的期刊就开始发表更多研究老年旅游的文章。相比之下,在过去的10多年,旅游类的期刊引领着老年旅游的研究。

由图3可知,从每个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来看,近11年来,TM是发表老年旅游研究最多的期刊,共有7篇文章。其次是JTTM,有6篇。接下来依次是ATR(5篇),JVM、CIT、APJTR分别各4篇文章,JTR、IJCHM、IJHM、IJTR各3篇文章,JHTR只有2篇文章。由此可见,在过去11年,相对于其他期刊,TM、JTTM、ATR这3种期刊引领着老年旅游的研究,发表了较多的研究老年旅游的文章。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图2 老年旅游相关文献在分别在旅游和酒店期刊的发表数量(2007.1-2017.9)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图3 各期刊发表老年旅游研究文献数量(2007.1-2017.9)

2.2 老年旅游者的界定

目前,关于“老年旅游”中的主体“老年人”的年龄确定,国外学者们并没有形成共识,都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进行了界定,且基本都采用传统的自然年龄来界定老年旅游者。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以及在老年学和心理学文献中通常认为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8]。如表2所示,多数研究还是以55岁作为老年旅游者的最低年龄界限依据(17篇),其次是50岁(9篇)、60岁(5篇)、65岁(4篇)、68岁(1篇)。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地点和研究目的对老年旅游者的最低年龄做了不同的界定。例如Morgan等研究了社会旅游对老年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选择了68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9]5。一些学者认为婴儿潮一代(1946—1964)已进入老年阶段,也是老年旅游者的一部分[10-12];有的学者没有说明老年旅游者的最低年龄,只说明了老年旅游者的平均年龄是67岁[13]。Lehto等[14]241则界定出生于1925-1964年的研究对象为老年人。还有一些研究没有界定其调研的老年旅游者的最低年龄。

表2 对老年旅游者的最小年龄界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3 老年旅游的研究主题

国外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在3个方面: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出游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老年旅游者的出游障碍、老年旅游者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等;出游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老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偏好;出游后的研究则关注于旅游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以及老年旅游者与其他年龄群体的对比研究。

2.3.1 老年旅游动机研究

关于老年旅游动机的研究是国外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针对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较多。学者们的研究表明:老年旅游者最主要的出游推力动机是探亲访友、休闲放松、求新求异和自我实现,拉力动机是目的地具备优美的风景、良好的服务设施、丰富的活动内容等(见表3)。针对中国老年人的旅游动机,Wang等[15]9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境老年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享受服务、兴奋和好奇、社交网络、放松和逃离、自我实现、寻求知识。Hsu等[16]1262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中国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模型,与其他国家的老年旅游者相比,中国老年旅游者除了具有一般的寻求知识、社交和享乐等动机,其出游动机还包括自豪与爱国主义、乡愁。部分研究者根据旅游动机对老年旅游者进行了市场细分,Boksberger和Laesser[17]315把老年旅游者分为头发花白的探险家、复古旅游者、令人尊敬的生活达人。Ward[18]根据旅游推拉动机把老年旅游者细分为热情的旅游者、文化探险者、逃离者、精神旅行者4个群体。

表3 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研究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3.2 老年旅游者的出游障碍研究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收入减少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出游。因此,关于老年人出游障碍的影响因素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Nimrod[19]866使用访谈和扎根理论对美国东南部城市的老年旅游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减少、健康因素、看护其他人的压力、缺少旅行同伴是制约老年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因素;而老年人解决这些出游制约因素的途径主要有:改变旅行的方式、减少出游、寻找其他替代旅游的活动、忽视出游的障碍。Chen和Shoemaker[20]66的研究发现:怕麻烦、身体健康限制、担心没有时间和缺少金钱是老年人感知的旅行障碍。Musa和Ongfon[21]177的研究发现,在度假中长时间旅行带来的疲劳、健康问题、安全、缺少帮助是老年旅游者面临的出游障碍。Kazeminia等[25]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出游障碍主要包括内在障碍、人际障碍、结构障碍,老年人的解决措施包括选择包价游产品、选择经济型度假等。

2.3.3 老年旅游者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

Wang等[15]10-22探究了中国出境老年旅游者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国出境老年旅游者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处于中等,通常在旅游中携带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老年旅游者的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与其信息技术使用水平显著相关;信息技术使用与旅游动机和旅游意向显著相关,信息技术使用水平越高,出游动机越高、越倾向于去欧洲或北美旅游。而享乐性和有用性对老年旅游者以旅游为目的使用移动设备有显著影响,信息技术的先验知识对老年人的使用欲望和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26][27]1702。同时,研究还发现老年人出于旅游目的使用社交媒体的信息质量、信息的可靠性、共同连结和共同身份,显著影响其重新访问社交媒体的意向[27]1716[28]13,而社会资本和利他主义对社交网站的共同连结和共同身份有显著影响[28]13。

2.3.4 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行为与偏好

国外学者对老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偏好也进行了探究。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家人和朋友推荐、距离、花费、体育活动设施、自然和历史景观、娱乐活动和气候是影响老年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13]256[20]65[21]177;性别、自我感知经济状况和自我感知时间的可用性,对老年旅游者的出游频率有决定性作用[29];而不同民族和宗教的老年旅游者在旅游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1]188;在旅游逗留时间方面,年龄、旅行目的、气候、住宿类型、团队规模、旅行类型和活动是决定性因素[30]。从消费偏好来看,老年旅游者喜欢过夜旅行、偏好度假胜地和团队出游、喜欢重游最喜欢的目的地、喜欢2~3天的旅游行程、喜欢待在一个地方过夜[20]66[21]177。就住宿选择而言,逗留时间长度、自我感知价值、自我感知经济状况、自我感知可利用时间、在目的地的安全保障、医疗覆盖率、气候、节庆、历史/艺术景点、景点/自然景观是影响老年旅游者住宿选择的决定因素[31];老年友好型房间设施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游客对客房清洁、舒适、装修、照明、总体满意度和房间推荐的满意度[32]。

2.3.5 旅游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生活、缓解孤独、提高幸福感等。研究发现,旅游扩大了老年人的休闲活动范围、休闲活动方式、休闲计划的制订、休闲目的等[19]867,进而使得老年旅游者有机会接触新的朋友、形成新的身份、发展新的人际关系、追求自由等[33-34],从而获得兴奋、放松、享受等旅游体验[35],而这种愉悦的旅游体验又能够使老年旅游者增加对休闲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增加其主观幸福感和提高生活质量[36]。Morgan[9]1等的研究也表明:旅游可以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参与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增加其自尊心和信心,因为旅游能让老年人有机会逃离惯常生活,在旅游中获得社交互动和陪伴。

2.3.6 关于老年旅游的比较研究

由于老年旅游者与其他群体在身体健康、旅游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学者们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旅游动机、态度、目的地选择标准和旅行活动中,同辈的老年游客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辈老年旅游者在旅游动机、态度、目的地选择标准或旅游活动上没有差异;在同一生命周期阶段,但属于不同世代的老年旅游者在旅行动机、态度、目的地选择标准或旅行活动方面没有差异[20]74。就代际比较而言,老年旅游者与年轻旅游者在旅游动机、重复购买行为、消费偏好和花费模式、态度与意向、价值观感知等方面存在不同[12]336[37-38];婴儿潮一代的老年旅游者和沉默一代的老年旅游者在旅游动机、旅游花费、旅游参与活动方面存在显著不同[14]237。在国际比较方面,与年轻群体相比,物有所值和酒店提供有组织的娱乐活动是英国老年旅游者最看重的酒店属性,荷兰老年旅游者最看重的酒店属性则是有风味菜单和小份量的食物[39]。Tiago等[13]的研究还表明:老年旅游市场是个异质市场,可分为探险者、生活者、度假者和宅男4个子市场,每个市场在旅游动机、偏好、消费特征方面存在显著不同[40]13。

2.4 老年旅游研究主要应用的理论

在老年旅游的研究中,目前所用的主要理论有连续性理论、代际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动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休闲限制理论(见表4)。连续性理论主要用来阐释老年旅游者的旅游特征和行为模式在其进入老年后较少发生变化,倾向于保持一致性。但由生命周期理论可知,虽然老年人的行为倾向于保持一致性,但由于其生命周期发生变化,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其旅游行为可能会有所不同。休闲限制理论主要用来解释限制老年旅游者出游的影响因素[41]。而动机理论主要用来阐释为什么出游,这是研究者应用最多的理论。目前关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代际理论的应用还比较少。

2.5 主要研究方法

在目前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中,定量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在44篇文献中,有33篇文献采用定量研究,占据总数的75%;而定量研究只有7篇,占15.9%;文献综述类的文章有3篇,占6.8%;混合研究方法的文献只有1篇。在酒店类和旅游类的期刊中,定量研究都占据主导地位。如表5所示,在关于老年旅游研究中,TM(6篇)、JTR(2篇)、IJHM(2篇)、IJCHM(3篇)、JHTR(2篇)、CIT(3篇)、JVM(4篇)、APJTR(4篇)、JTTM(4篇)以定量研究为主,近11年来都没有发表过关于老年旅游研究的定性文章。近11年来,TM、JTR、IJTR各自发表了1篇定性研究的文章,只有ATR和JTTM分别发表了2篇定性研究的文章。尽管有学者指出现有老年旅游研究过多地依赖于定量研究,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证据说明。而本文通过对近11年来文献的总结,为老年旅游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严重不平衡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证明了目前更缺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对老年旅游的相关主题进行研究。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现有的老年旅游研究之所以大多采用易复制、标准化的定量研究方法,是因为在描述大样本的特征时,调查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42],而访谈、传记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难以得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结论。由表6可知,在44篇文献中,有33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5篇研究文献采用深度访谈搜集数据,4篇研究文献采用二手数据,1篇研究文献采用传记研究方法,1篇研究文献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表6 数据搜集与分析方法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5.1 定量研究

在33篇定量研究的文献中,基本都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由于大多数老年旅游研究都采用老年人的实际年龄去界定老年旅游者群体,因此,可以采用普遍的问卷调查搜集老年旅游研究的相关数据。有部分研究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对老年旅游群体进行研究。Musa和Ongfon[21]181通过对1 356名马来西亚老年人调研,对他们的旅游行为进行了研究。Jeon和Hyun[10]343使用1 500份样本,探究了老年旅游者对赌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Lehto等[14]241使用2 260份样本,分析了美国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活动。Boksberger和Laesser[17]314使用1 101份样本,研究了瑞士老年旅游者的动机。Jang和Ham[3]372使用2005年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的3 565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探讨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花费。Tiago[40]13等通过对35个欧洲国家的3 458名老年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国际样本对老年旅游者的旅游偏好进行了研究。

就具体的问卷发放途径来看,采用最多的是面对面的问卷调查(18篇),依次是在线网络问卷调查(5篇)、电话问卷调查(4篇)、电子邮件问卷调查(4篇)、实验法&问卷调查(2篇)。就具体的数据分析方法而言,采用最多的是因子分析(12篇)和结构方程模型(12篇),其次是验证性因子分析(8篇)、多元方差分析(6篇)、聚类分析(6篇)、回归分析(5篇)、列联表分析(5篇)、卡方检验(4篇)等(见表6)。多数研究都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一是过去占主导地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逐渐被更复杂的数据分析方法取代;二是研究者的研究问题也越来越深入和复杂,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复杂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到老年旅游研究中。

2.5.2 定性研究

总共有7篇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讨老年旅游的相关议题。就数据搜集方法而言,深度访谈是研究者采用最多的定性研究数据搜集方法,共有5篇文章使用了该方法。另外,还有2篇文章分别使用传记研究访谈法和二手数据搜集资料。就具体的数据分析方法而言,有4篇文献使用扎根理论、2篇文献使用内容分析法、1篇采用传记研究分析方法。在5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中,平均每篇文章访谈约32位受访者,受访者人数范围从14~47位,平均访谈持续时间是48~121分钟,最短的访谈时间是30分钟,最长的访谈时间为5个小时。Huber[43]27等阐述了传记研究在老年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并采用传记研究方法研究了个人的旅行史、社会环境和生活事件是如何影响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行为。Kazeminia[25]80等通过Tripadvisor网站上的一个老年旅游论坛,搜集老年旅游者的网络叙述文本,使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了老年旅游者的旅行障碍和解决措施。

3 老年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框架

研究通过对44篇期刊文献的综合分析,对国外近11年的老年旅游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国外已经对老年旅游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出了有价值的共识。在国内,虽然老年旅游的重要性已获得业界的重视,但学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旅游知识体系,在前文归纳的研究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旅游综述类文献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的视角出发,梳理并提炼出涵盖老年旅游重要研究主题的知识体系框架,如图4所示。

3.1 出游前的研究

出游前的研究主要是探究老年旅游者如何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估,并进而做出旅游决策,主要包括6个方面:出游障碍与解决措施、信息搜索行为、社会人口特征、旅游特征、旅游动机、社会文化环境。同时,旅游者的文化背景特征、行为特征、心理特征会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对象的属性偏好,进而又会影响老年旅游者出游前的情感体验与决策。出游前的情感体验主要包括认知上的渴望(去旅游),情感上希望通过旅游提高幸福感,在行为意向上决定要不要去旅游。旅游决策主要是探究旅游需求、游伴的选择、对现有各种条件的评估和备选方案的评估。评估的各种条件包括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旅游成本、停留时间、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的选择、旅游产品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以及对旅游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如何解决出游障碍性因素以保证旅游出行的顺利开展,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此外,老年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3.2 出游中的研究

出游中的研究主要是探究老年旅游者的服务提供、消费与体验。出游中的服务提供通常包括服务提供者和组织者、服务目标和策略、各种资源的提供、服务专业化程度。服务提供者和组织者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部门、旅游中介组织(旅行社)、酒店餐饮机构、旅游目的地等。服务目标和策略主要包括提供能够满足老年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老年旅游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差异化、老年旅游者市场细分等。各种资源的提供主要是围绕老年旅游者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社会资源等问题进行探讨。

老年旅游体验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消费活动内容、游览观光、旅游交往和旅游体验。旅游消费活动主要探究老年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游览内容、住宿消费、购物消费、餐饮消费、娱乐活动消费等。旅游交往主要是指老年旅游者与陌生游客、目的地居民、旅游同伴、旅游服务提供者等的社交活动。旅游体验主要是旅游过程中老年人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体验。

3.3 出游后的研究

出游后的研究主要是探究旅游给老年人的认知和情感上带来的影响,这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出游后的旅游体验与态度、幸福感。其中,出游后的体验与态度主要是研究老年旅游者实际上的旅游体验、情感上获得的幸福感,以及行为意向上的旅游满意度、忠诚度、重游意向。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探究旅游给老年旅游者带来的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

综上所述,出游前的评估与决策、出游中的消费与体验和出游后的幸福感等3个研究领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近11年国外老年旅游研究的知识体系框架。出游前,老年旅游者自身的各种特征决定了其旅游消费行为与偏好,通过对各种信息的评估做出是否出游的决策,并对自身形成微观效应;而出游中的老年旅游服务提供者、老年旅游的消费过程等也发生改变,进而对出游后的旅游体验与态度、幸福感等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分别受到其他单个要素的影响。因此,关注某一独特视角对要素展开独立研究,或者从多维视角对多个要素进行整合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4 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近11年来国外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其他群体相比,学术界尚未对老年旅游研究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在中国,对老年旅游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很欠缺,更缺乏对老年旅游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在上文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虽然学者们已经对老年旅游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剖析,但是从深化研究、丰富现有老年旅游知识的角度看,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上述知识体系框架中的研究内容基础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1 研究内容

(1)中国情境下的老年旅游研究。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背景下,老年旅游者的动机,老年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城乡老年旅游者在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异同,老年旅游者出游的限制性因素,老年旅游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代际比较研究等,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此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会存在不同的旅游特征、旅游行为等,因此,老年旅游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

(2)旅游对老年旅游者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对老年旅游者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等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经常出游和偶尔出游的老年旅游者的比较,探究旅游对老年人的价值体现;通过对旅游中的社会互动、健康、情感、幸福感、教育、生活满意度和其他社会获益方面的研究深入剖析旅游对老年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3)深入探究老年旅游者先前的旅游体验、旅游史、人生经历、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等是如何对他们老年时期的出游行为产生影响的。

(4)老年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由于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心理、需求等都与其他群体存在不同,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在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老年旅游者的身心状况,提供更多符合老年市场需求的产品。如:创建老年友好型旅游目的地、提供老年友好型住宿设施、开发老年旅游教育等。

(5)老年旅游政策的研究。西方国家有专门的社会旅游福利政策,资助一些低收入者去旅游。我国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措施,资助没有经济能力去旅游的老年人出去旅游,享受旅游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从政策的视角构建中国老年旅游的服务保障体系也是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现有的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主要采用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对这些学科理论的应用丰富了老年旅游的现有研究。但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未来的老年旅游研究要依托现有的相关研究和理论知识,从多理论融合的视角深入剖析老年旅游者的体验、老年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设计、老年旅游政策等;二是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例如,结合老龄化创新理论进行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或者采用旅游学者和老年学学者合作研究的方法等。三是将多理论、新理论等应用到老年旅游的研究中,为老年旅游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模式等,进而有可能促进对关于老年旅游研究的现代性、社会公正、旅游政策以及法律等更深入地理解。

4.3 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主要以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44]422。Nielsen[45]通过对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确定了老年旅游研究的4种方法:约束分析、比较分析、异质性分析和时间分析。在定性研究方面,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采用参与观察法、批判理论、建构主义等定性研究范式开展老年旅游研究[5]142[44]433。有学者指出,应该更多地采用传记研究去探究老年人的旅游行为、态度和经历,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策略,能使老年人有更多地控制、参与和研究所有权,成为研究过程中的共同生产者和共同学习者[44]432。同时,传记研究也可以深入了解老年人先前的旅游经验、生活经历、社会事件对其现在的旅游产生的影响,揭示个体对生活事件的不同反应,深度的个人传记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情境来理解老年旅游行为的变化[43]27。从定量研究方法来看,可以采用更加复杂的研究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深入剖析老年旅游研究相关变量的作用机理,探究其“何时”“如何”“为何”起作用。也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对老年人的旅行决策过程进行因果推断,以及通过纵向研究剖析伴随年龄变化的旅游行为的变化[5]142。就混合研究方法而言,近11年的研究是比较少的,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老年旅游的相关研究议题。

猜你喜欢

出游旅游者动机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与伙伴一同出游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薇coco薇》编辑们的出游心水鞋包推荐
凶手的动机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