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使用策略探究
2019-05-21黄炜
摘 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大致可分三类:基础性习题、拓展性习题、选择性习题。合理使用这三类习题,将更有效地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科学的个性分层学习,使语文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
关键词:课后习题;使用;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后的习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材编写者根据编写意图和文本相关特点而编制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展现了语文教材的价值、特色与魅力。以第三学段为例,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大致可分三类:基础性习题、拓展性习题、选择性习题。合理使用这三类习题,将更有效地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科学的个别化学习,使语文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
一、
借助基础性习题,落实单元学习目标
所谓基础性习题,指的是紧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的习题,往往安排在课后习题的第一、二题,它体现了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好基础性习题,可以使阅读教学过程清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需要有一个适切的对话点。教师可以在课后习题指引下,确定阅读对话点,设计并展开教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后面的三道习题,分别从梳理文本结构、品味句子语言和领悟材料安排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教学中,可以此作为本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点设计阅读教学: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把握大意,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板块:品读文章关键词句,以五壮士英勇的言行感受民族精神。
第三板块:研读第二次的任务,对比两次掩护任务学习详略的安排。
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单元目标要求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基础性习题成为阅读的对话点,提供了教学主线,落实了单元目标。
二、
围绕拓展性习题,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第三学段教材后的拓展性习题以“小练笔”的形式出现,更侧重语言品鉴和运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可能。读写结合是学习语言表达方式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三学段教材中的“小练笔”引导学生把课文作为学习习作的例子,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因此,可将“小练笔”结合于阅读教学的过程,给学生创设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围绕“想象”开展语言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再回战场,缅怀往事”这一部分,设计语言实践活动:
(1)品读告别村寨和江滩回想片段,感受嘎羧的形象。(2)对比文中对嘎羧的描写。(3)老象“再回战场”后的巨大变化,作者是怎样展现给我们的?(4)抓住嘎羧的这些动作、神态、叫声描写,你能体会到嘎羧内心的感受吗?
再比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文后的“小练笔”也可以融入阅读教学之中,使阅读与写作同步发展:
(1)直到第38个小时,阿曼达才在废墟下听到了爸爸的声音,在这之前的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都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每人选择一个时间段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完后互相交流。
(2)在不同的时段,阿曼达与爸爸的想法为什么会如此一致呢?
像这样的小练笔,第三段学段的教材一共安排了十二次,这些随文小练笔巧妙地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巩固阅读教学中所学的言语形式,既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主题,又为本单元习作做好了写法上的铺垫和准备。
三、
利用选择性习题,引导自主学习意识
第三学段教材中选择性习题共有十二处,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编者意图:一是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丰富语文学习的视野;二是鼓励交流学习的体会,留足个性开放的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以这些选择性习题为主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对这样的选择性习题做出弹性的设置,给学生提供多种可以选择的学习情境,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选做题与搜集资料有关,在单元导读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安排三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1)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重点交流有关八国联军毁灭行为的资料,感受毁灭行为的罪恶。(2)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时,与同学分享阅读资料并交流感想,为写读后感做好内容上的准备。(3)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里,整理本单元搜集的资料,交流新的收获。
这类以拓展阅读和语言积累为主要目标的选做题,给学生提供了差异发展的可能。教学中,除了时间上可弹性安排,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更丰富的尝试。比如可以举行以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疯狂成语”赛、毛泽东或长征诗词朗诵会,有条件的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的学习交流范围更广、可选性更强。
四、
兼顾学情与习题,鼓励个性分层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对三类课后习题的使用也应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面对统一编写的课后习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做出增补或删减,學生可以根据学习实际,选择完成。
例如,对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小练笔,可以做这样的删减和调整: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选择一项完成:(1)模仿文中父亲或作者说的话,写自己的领悟。(2)选择一种事物,模仿文中父亲说的话写一写。(3)选择一种事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第一项删除了“选择一种事物”的要求,降低了学生找到事物与领悟道理相对应的难度;第二项看起来增添了模仿的要求,但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写的支架,减少了“写一写”的隐含困难;第三项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选择。合理地增补或删减课后习题,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自觉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分层次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感。
作者简介:
黄炜,重庆市,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