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框架
2019-05-21邵国栋
摘 要: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现代教育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并发扬传承地方特色的课程。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目前,大部分学校根据纲要精神,开发了各种形式的校本课程。但由于受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好多农村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材在科学性、导向性、教育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和纰漏。鉴于此,仅就个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谈谈点滴体会,以供和同仁们交流。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教育;开发
一、 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 科学教育性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其目标是让学生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进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既然是教育孩子,其内容就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要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科学正确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学习,要能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和受到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
(二) 灵活多样性
校本课程区别于国家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其教育资源本就不同;不同的学校,教育内涵不同,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校本教材我们就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尽可能把当地最美的东西展示出来。
(三) 儿童趣味性
小学生接受知识不像成人一样自律,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趋向性,对于喜欢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东西愿意了解,对于枯燥的、过于深奥的不愿意接受。因此在开发校本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儿童趣味性这条原则,要把介绍尽量趣味化,要把描写尽量生动化,要把道理尽量浅显化,要把语言尽量儿童化。同时还要图文并茂,以增强儿童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 校本课程的开发框架
校本课程随地域不同而内容不同,但框架却是基本神通的。个人认为校本课程应侧重从“历史沿革”“地貌风情”“特色传统”等几大板块来构建和开发。
(一)历史沿革
这一框架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历史发展,不同的历史发展就有不同的历史印记。但是有几个基本点应该让学生知道:①基本概况,包括管理隶属、地理位置、流域面积、人口民族、行政区划、经济概况等。②地名由来,让学生了解家乡地名的发展变革过程。正如會宁之所以叫会宁,是因为“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会师于此。当地人张信倾家荡产犒劳六军。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之后几经变更,就成了现在的会宁。③历史记忆,这个篇章因地方不同内容不同。如会宁是红色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红军会师期间,先后在会宁休整达一个月之久,遗留20多处战斗遗迹和1000多件革命文物,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因此,只要我们肯于挖掘,值得开发的东西很多,如“毛主席选择会宁会师的缘由”“会宁人民支援红军的感人故事”“登上会师纪念堂”“走进红军会宁会师纪念馆”“大墩梁缅怀罗军长”等等。
(二) 地貌风情
记录地貌风情要有山写山,有水夸水。会宁苦甲天下,真正的青山绿水还真没有,但如果我们用深情的眼光欣赏家乡,发现我们的家乡很美。如会宁的桃花山,因桃花而得名,一到春天满山桃花遍地开,属省级森林公园。自宋以来,历朝累代在山上修建庙宇,开凿石窟,现有洞窟14窟,庙宇建筑20余座,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如会宁的铁木山,有“旱塬秀峰”之称。自明朝开始筑庙塑像,为方圆百里的佛、道教活动中心,属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会宁的祖厉河,发源于华家岭北侧,东源是祖河,南源是厉河,祖河和厉河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始称祖厉河;等等。我们就应该将这些开发成校本课程,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掌握了解,并为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自豪。
(三) 特色传统
这一框架不同的地方侧重点不同,但诸如文物古迹、著名人物、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属重点。就拿甘肃会宁来说,就有这样几个重点一定要开发成校本课程:一是会宁教育,是会宁的三张名片(红色圣地、金色教育、绿色杂粮)之一,有“状元故里”和“博士之乡”的美誉。同时,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精神(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更是支撑会宁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二是会宁小杂粮,以绿色和无污染著称,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主要品种有荞麦、扁豆、豌豆、燕麦等,开发的小吃及饮品健康、营养、绿色,深受当地民众和外来客人的青睐。三是“会宁愚公”郭富山,二十三年如一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十年九旱”的会宁,植树造林,用辛勤和汗水绿化了一座荒山。四是牛门洞新石器遗址。20世纪70年代,在头寨子镇牛门洞村发现大量墓穴和大量的壶、瓮、罐、钵盆等彩陶及骨球、石器、刮削器、纺轮等随葬品。经鉴定属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类型。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是民间传统游戏,包括“跳皮筋”“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斗鸡”等等。这些游戏活动,集教育、娱乐、锻炼于一体,因此很有必要传承下去。
三、 小结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是基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综合参考学校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最大程度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开发的课程,对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我们期待农村的教师们能够认真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
作者简介:
邵国栋,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