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报告

2019-05-21任卫科池晶晶田向学燕小翠鄢明华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毒株猪群病猪

任卫科,池晶晶,田向学,路 超,燕小翠,郑 丽,鄢明华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西青 300381)

2017年天津市静海区某饲养规模400头母猪场内断奶仔猪出现发烧,消瘦,呼吸困难,部分关节肿胀及死亡等现象,其发病率在80%左右,病死率约为30.0%。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于2016年7月份之后,每批保育猪自5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发病,病猪最初表现为发烧,体温40℃ ~41℃,部分体表发红,扎堆,食欲降低,之后被毛粗糙,喘,呼吸困难,严重者腹式呼吸,有腹泻,后肢关节有肿胀现象,部分病猪消瘦比较快,发病率约为50.0%,病死率为80.0% ~90.0%,病程3~10 d。2017年1月以后发病日龄由原来的50日龄提前至30日龄左右,发病情况基本相同,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及强力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2 病理剖检

病猪全身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心肌松软;整个肺脏间质增宽,外观呈花斑状,发病严重者则肺前叶部分实变,塌陷、充血、出血;脾脏边缘和背缘有枕性出血点,严重者边缘有梗死现象;发病严重者整个肠道和膀胱浆膜表明有散在大面积的出血点。继发细菌感染的猪心脏表明覆盖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典型的“绒毛心”,心包并有大量的浑浊液体,肺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并与肋骨粘连,腹腔脏器表面均有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3 病史调查

该猪场周围没有其他养猪场及养猪户,猪场以前猪瘟、口蹄疫和PRRS疫苗均使用免费疫苗,特别是PRRS疫苗一直使用的是高致病性PRRS减毒活疫苗JXA1株,在使用过程中每批保育猪总有约20.0%的毛糙,生长速度慢,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饲料中先后添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与黄芪多糖以及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有伤亡,2016年初猪群不再使用PRRS疫苗。蓝耳病疫苗停用后,保育群仍不是很稳定,每批猪仍有发病,发病率高低不一。

4 实验室检测

4.1 病毒检测

4.1.1 样品处理及病毒检测 无菌采集3头剖杀病猪的肺脏、淋巴结及脾脏等组织,并进行统一编号(R17004-1~R17004-3),将采集的组织与PBS(0.1 mol/L,pH值7.2)以1∶5(V/V)混合后,用快速研磨仪研磨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200 μm用PCR方法或RT-PCR方法进行检测,猪瘟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支原体,结果仅猪PRSSV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

4.1.2 PCR产物测序及其他疫苗株序列比对

R17004样品的PRRSV GP5基因PCR产物经胶回收并送金唯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用NCBI Blast软件对获得的测序序列与已经公开发表的毒株进行比对,其同源性为98%。

将上述样品的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R17004样品与NCBI公布的6个疫苗毒株及NADC30株的同源性在83.2% ~95.3%,其中与HUN4株、JXA1株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5.3%,其次与TJM株同源性为94.2%,与R98株同源性为85.3%,与VR2332株同源性为85.1%,与NADC30株同源性最低,为83.2%。

4.2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4.2.1 细菌培养及染色镜检 将无菌采集的肺脏、脾脏及淋巴结等组织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含有NAD的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发现接种的平板上有针尖大小、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挑取单个菌落经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多形态菌体(球杆状、长杆状、细长杆及丝状菌体),根据生长特性及菌落形态可初步判定为HPS。

4.2.2 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疑似HPS接种生化鉴定管,结果显示,D-葡萄糖、果糖、蔗糖、核糖、甘露糖、乳糖、过氧化氢酶、β-半乳糖均为阳性反应;木糖、甘露醇、山梨醇、山梨糖、硫化氢均为阴性反应,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可进一步判定分离的菌为HPS。

4.2.3 PCR鉴定 将分离的疑似HPS参照文献[1]用PCR进行检测,结果在822 bp处出现明显的扩增带,因而判定该分离的细菌为HPS。

4.3 药敏试验 用10种药物采用纸片法对分离的HP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泰万菌素和痢菌净为中度敏感药物,其他均为低敏药物或者耐药药物(表1)。

表1 分离菌株敏感药物筛选结果

5 结果判定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的病毒检测和细菌分离结果,可判定该猪场断奶后发病的保育猪为PRRSV和HPS混合感染。

6 建议防控措施

6.1 疫苗免疫 根据PRRSV GP5基因比对结果和疫苗的安全性[2-4],建议新生仔猪2~3周龄左右免疫PRRS疫苗TJM-F92株,母猪免疫2~3次/年,免疫剂量1头份。

6.2 治疗措施 饮水中添加卡巴匹磷钙、电解多维和葡萄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发病猪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泰万菌素及黄芪多糖,防治继发感染;体温超过40.5℃不采食的病猪可肌肉注射退烧药(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和氟苯尼考进行控制病情和死亡率,肌肉注射药物或疫苗时应及时更换针头,做到一头一换。

6.3 加强消毒 应加强圈舍地面、墙壁、围栏、食槽、空气和使用工具的消毒,地面和圈舍墙壁用火碱,空气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或者过硫酸氢甲复合物,一日1~2次;猪舍走廊撒一层生石灰。

7 回访

6周后回访该猪场,自从新产仔猪2周龄时免疫PRRS疫苗TJM-F92株断奶后再无扎堆、毛糙、呼吸困难及死亡现象。

8 小结与讨论

本病例是由PRRSV和HPS混合感染而引发的,发病率为50.0%,病死率较高,可达80.0% ~90.0%,这可能是由于猪群感染PRRSV后发病,并发或继发HPS产生附加或者协同致病效应,从而造成了发病猪群更为严重的伤亡。通常情况下,PRRSV感染猪后会造成感染猪肺部巨噬细胞大量损伤、破裂、甚至溶解崩溃,造成致使巨噬细胞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导致其机体对其他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因此极易并发或继发感染猪圆环病毒(PCV2)、HPS或链球菌等常见病原,这种并发或者继发感染造成的发病猪群的伤亡要比猪群感染其中任何单一病原伤亡更为严重[5-6]。因此,在猪场日常的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PPRSV和PCV2这种极易造成猪群等免疫力抑制的性疾病的防控。同时,如猪群发生PRRSV或PCV2感染时,应注意防控鉴别是否继发或并发的细菌性感染,有条件的猪场应及时分离病原菌,进行敏感抗生素药物筛选,并结合筛选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会延误治疗时机和效果,而且加重猪场的经济负担和病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为日后的猪场病原菌防控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PRRSV GP5基因核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引起猪群发病的PRRSV毒株和经典PRRSV遗传关系较远(同源性85.1% ~85.3%),但与高致病性PRRSV亲缘关系较近(与JXA1株和HUN4株的同源性均为95.3%,与TJM株的同源性为94.2%),因此,猪场选择TJM-F92株疫苗用于新生仔猪免疫,该猪场的断奶仔猪未再出现类似临床症状,猪群健康,生产稳定,表明在病原基因遗传分析基础上,选择与之匹配的疫苗株应用于猪群免疫,可以作为猪场PRRS控制的手段之一。

根据目前猪病流行的情况,PRRS仍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的重要病毒性疾病之一[7],然而应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的PRRS的病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尽管高致病性PRRSV仍是目前流行的优势毒株[8-9],但现有报道已经表明类NADC30毒株的流行呈上升趋势[7,10],而且现有商品疫苗对类NADC30毒株保护效果不理想[10],这给猪场防控PRRS的发生带来新的挑战。因而,猪场在防控PRRS时应更加注重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隔离措施,包括加强引种检疫,避免将携带PRRS野毒的猪引入本猪场;在猪场周围建立缓冲隔离带,避免猪场外的运输车辆(卖猪车和运输粪污车)直接进入本猪场传播病毒;同时应加强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及物品管理,避免将外源病毒直接带入生产区域。

综上所述,由于PRRSV感染持续期长、自身极易变异重组及变异速度快可造成猪免疫抑制的特点,给PRRS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因而单纯依靠单一措施很难达到防控的效果,这就需要猪场采取综合防控PRRS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接种疫苗、定期监测抗原抗体、给猪群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和减少生产应激等。在挑选疫苗时,有条件的猪场可根据PRRSV的同源性分析来挑选适合本场的疫苗,同时在常规免疫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毒力较强的PRRS减毒活疫苗。在猪场发生PRRSV时应及时对症治疗,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细菌继发或并发感染,尽量降低损失。

猜你喜欢

毒株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群中暑咋预防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