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漫谈

2019-05-20杨丽荣

黑河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以生为本人文素养

杨丽荣

[摘要]高中地理属于文科中的“理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科逻辑思维才能学懂。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高。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人文素养;乡土素材;逻辑思维

对于文科生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由于一些教师还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加上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佳。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理念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被扼杀,被动跟着教师、教材、课堂转。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差别,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

二、营造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

人文精神是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极力倡导的。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及内心世界,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学模式固定,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枯燥,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当前,迫切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张弛有度、活泼有序、充满人文情怀的地理课堂氛围,既有教师幽默风趣的讲授、引导,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实践,还有良好的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抛弃、轻视每一个学生,不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质疑、讨论、交流中掌握地理知识。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去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体现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也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完成任务,体会成功的喜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留给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四、通过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课后作业,它能反映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比较薄弱,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但是传统的地理作业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记忆或背诵某一知识点,这种机械性的重复训练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在布置课后作业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在作业中得到提高,展现自我个性。如在教学“地壳运动”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野外考察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亲自感受、发现一些地理现象,并要求学生写出野外考察的报告。这种实地考察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教学的重难点,并想办法一一突破。

五、增加乡土资源素材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强调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增强乡土素材,本着实践性、开始性、时代性的原则,选择学校所在地内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或者生活中较常见的地理问题,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课本上有些知识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在讲解农业时,增加对北安市的介绍:北安市地处松嫩平原向兴安山地过渡的中间地带,土地肥沃,农业是市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市属耕地面积130万亩,主要盛产大豆、玉米、小麥、水稻、马铃薯、甜菜、亚麻及杂粮杂豆。特别是高油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已被列入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全市草原面积285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2002年九三油脂集团、完达山乳业集团落户北安,大豆、奶牛两大产业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此外,介绍当地已注册的具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品牌大米、速冻马铃薯食品和品牌油豆角。学生面对熟悉的乡土资源素材,参与积极性高,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掌握地理解题的方法

地理教学要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地理中的解题计算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很苦恼的事情,要解题必须先弄清题目,可以让学生多问自己:理解了题目的文字陈述吗?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每一个名词(包括已知未知条件里的名词),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能否再分解?每一个名词可以通过扩散思维,想出很多东西,能否用符号、图像或想象出来的形象来表示问题?然后要有解题的方法和过程。

例如,地球某区域,AD线为晨昏线圈的某一段,D点某日发现太阳从正北升起。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每一个名词(晨昏线、纬线圈、太阳直射点)包含的内容很多,能否再分解?每一个名词可以通过扩散思维,想出很多东西。能否用符号、图像或想象出来的形象来表示问题?让学生根据以前解答过相同或相似的题目,根据B点求直射点的经度。所以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把这幅图想象出来,也就是弄清问题里面的内容。

七、通过案例对比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案例,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利用相似案例或者相反案例进行对比讲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案例的异同,激发思维,更好地理解地理问题。例如,在讲解热带雨林土壤贫瘠时,学生难以理解热带雨林生物量大却土壤贫瘠的地理现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选取中国东北黑土生物量小、土壤却肥沃的案例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气候、降水、植被类型、微生物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出两者之间土壤贫瘠与肥沃的详细原因。这种案例对比,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八、营造师生互动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缺乏,长此以往极易形成一种依赖性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学生不会主动去观察、分析问题。新课程改革突出课堂教学的双向性,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自然和放松,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实验模拟情境,“让学生用力、快速地挤压吸耳球,使其产生风,让旁边的纸条飘起来,并提问‘为什么纸会飘动起来?指导学生再站远一点,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纸条的运动情况,这时会发现纸条的运动幅度较小,然后再接着提问‘风力大小与距离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更加了解了“风”这一实验现象,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畏惧教师,与教师共同探讨,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立足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探求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张扬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峻岭.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文科导航,2015,(04).

[2]张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人文关怀[J].情感读本,2014,(0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以生为本人文素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