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再通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血栓性堵塞患者的效果
2019-05-20张军杨
张军杨
惠安县医院 (福建泉州 36210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输液工具,使用简单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在抢救、输液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PICC的应用能够避免因多次穿刺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治疗护理质量[1]。但是,PICC的置管时间相对较长,易引起导管堵塞,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临床上应对导管堵塞的处理措施予以重视。尿激酶再通治疗的效果明显,能够增加再通成功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激酶再通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PICC血栓性堵塞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老年PICC血栓性堵塞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6±3.54)岁;疾病类型,肺癌9例,胃癌12例,肠癌8例,骨髓瘤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4±3.52)岁;疾病类型,肺癌10例,胃癌11例,肠癌7例,骨髓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60岁;(2)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2)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方法
1.2.1置管材料及置管方法
PICC为长60 cm、容积0.49 ml的4~5F导管(美国BD公司生产),CVC为长度20 cm、容积0.43 ml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舒贝康公司生产),医用三通则由上海贝特公司生产。
1.2.2导管堵塞再通方法
对照组采用肝素进行溶栓再通。医用三通的一端连接肝素(浓度为25 mg/ml),另一端同2 ml的空注射器连接。首先,将导管、空注射器相通,药液、导管不相通,用力回抽,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对三通进行快速旋转,让药液进入导管中,分别隔5 min、15 min、30 min、1 h、2 h进行药液端关闭,使用20 ml空注射器实施回抽操作,若未有回血,可重复上述步骤,若出现回血情况,需将5 ml血液抽取后舍弃,避免血凝块情况发生,再使用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对导管进行冲洗。
观察组实施尿激酶再通。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支100 000 U尿激酶进行稀释,再使用10 ml的注射器抽取2 ml的5 000 U/ml尿激酶,经三通管将注射器、去掉输液接头的导管进行紧密连接,分别予以10 ml空注射器、尿激酶注射器连接,首先让10 ml注射器与导管相连接,并进行5~6 ml的回抽,使导管内产生负压;再让尿激酶注射器同导管相连接,通过负压在PICC内进行尿激酶注入,进行15~20 min的保留,导管抽吸,若有不通情况,可进行几次反复操作。待通畅后再进行2~3 ml的溶解掉血液回抽、舍弃,完成后用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脉冲式导管冲洗。
1.2.3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护理,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实施,使用无粉手套进行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接触到管壁。PICC完成后护理人员应按时巡视,并嘱咐患者注意导管情况,避免长期受压,降低血栓发生率,置管后观察患者是否有酸胀感,若有则需使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加强患者输液巡视工作,以防血液倒流。使用常规方法对PICC血栓性堵塞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需按时对PICC的流速进行观察,确保其维持在50滴/min,若滴速过慢应及时处理,若有必要,可检测血凝指标。同时,护理人员应在输液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导管进行清洗,避免纤维蛋白物质沉淀,确保患者导管处的局部皮肤清洁、干净,不可让导管周围浸水,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将换药、封管等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若有异常情况难以自己处理,应及时返回医院。
1.3 临床评价
对比两组的再通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并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再通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36例再通成功,2例再通失败,再通成功率为94.74%;对照组27例再通成功,11例再通失败,再通成功率为71.05%。观察组再通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07,χ2=7.370
3 讨论
PICC留置期间很容易出现导管堵塞,临床上将导管堵塞分为血栓性、非血栓性、机械性堵塞3种,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内皮损伤、血管腔狭窄、血流异常、肿瘤细胞影响[2]。其中,血管腔狭窄老年患者较为常见,能够将凝血系统激活,从而使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主要是因为使用PICC治疗的患者多病情严重,需要实施多次输液治疗,老年患者机体内的各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力较差,加之机械侵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血流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增加患者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对其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减少静脉压力、减缓静脉液体流速,从而增高血栓形成率;通过促凝因子、其他组织因子,肿瘤细胞能够直接对患者机体内的凝血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血栓形成[3]。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若其血脂水平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便会提升血液黏度、减缓血流速度,进而产生血栓。
肝素具有较好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阻止作用,可予以体内外抗凝,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栓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堵塞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深静脉导管血栓性堵塞再通效果。尿激酶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蛋白酶,经纤溶酶还原致纤溶酶形成,能够溶解血栓,尤其是对新形成血栓溶解更快,从而起到良好的溶通效果[4]。
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尽心全面掌握PICC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无菌规定,无菌手套佩戴后进行操作,通常情况下应使用无粉手套,若要用滑石粉手套则必须首先进行滑石粉冲洗。进行置管时,护理人员应谨慎小心、操作精准,避免手部触碰到管壁,穿刺时嘱咐患者的头向穿刺一侧偏,下颌接近肩膀、外展上肢,避免不小心穿刺到静脉处。若发生导管误入颈静脉情况,应立即用5~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导管冲洗操作;若导管误入患者的无名静脉,则应在第一时间将其拔出。置管操作成功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插管侧手臂不要过度活动,预防发生血液回流、血栓形成,期间应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应处理,从而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肝素溶栓再通,尿激酶再通效果更好,再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尿激酶再通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PICC血栓性堵塞患者,能够提高再通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