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研究
——基于需要理论视角

2019-05-20徐博闻

关键词:共治居民社区

徐博闻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终身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治理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从国家治理层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仅是解决社会领域诸多现实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把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需要理论

人的需要,可以理解为人生存和发展本身,或者表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规律。关于需要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或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或归属需要、自尊或自我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的关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批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学者,如奥德佛认为多种需要可同时存在,他提出了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关爱、成长三大需要。有学者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以及享受需要。此外多伊和高夫两位学者把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

从人和社会的发展分析,需要的规律决定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和谐社会是人的本质要求[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要理论分析,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与之相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需要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1.社区治理的内涵

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层级和最基础方式。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新时代背景下要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增强社区依法办事能力、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增进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

2.需要理论视角下社区治理问题与研究方向

从需要理论视角分析,社区治理的源动力基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参与主体为社区居民。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必须坚持服务居民。要提高居民群众议事协商能力,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创新路径向居民群众问计,落实创新举措靠居民群众参与,衡量创新成效由居民群众评判[3]。

以需要理论为指导建构以需要满足为导向的社区治理结构,但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如何有效收集居民需要信息并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对需要做出研判。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无疑为收集居民需要信息提供了条件,但也可能存在为社区中拥有话语权的人独占,让受数字鸿沟不利影响的老年人、残障人等社会群体无法有效表达需要。二是如何将不同需要的人群组织起来,形成有序参与需要表达与满足进程。三是如何整合并非以地理性社区为边界的能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社会资源。”[4]除隋玉杰提出的上述问题之外,根据社区治理的问题现状,结合社区教育的目标、功能和特点,基于需要理论视角,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尚需从重构熟人社会、社区文化治理、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提高居民协商与矛盾化解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三、社区教育功能与社区教育治理理念

1.社区教育的概念

所谓社区教育,就是指在社区这一特定区域内,开发、利用各种社区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对社区全体成员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成员的终身发展,并促进社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综合活动[5]。

2.社区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社区教育的功能是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促进社区民主发展、社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传承与创新区域文化。社区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交往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居民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社区居民的公民素养、提高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社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社区教育治理理念

社区教育治理是指在共同目标与框架下,由政府主导,推进社区教育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合作及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共同提供社区教育供给服务,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多样选择、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教育资源效益与居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社区善治、建设居民共同精神家园的愿景目标[6]。

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众基础、组织基础、认同基础,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意识、能力和格局。因此,社区教育是促进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善治”的重要途径和抓手。社区教育能够更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能够更好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成,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从社区教育功能和目的分析,社区教育是构建基于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治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需要理论视角下社区教育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思考

1.需要理论视角下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关系框架分析

需要理论视角下,从人和社会的发展分析,人的需要主要为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提高,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层级和最基础方式,新时代要求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社区治理六大能力。

从社区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来看,结合社区教育治理理念,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能够从一个重要的领域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见图1)。2016年我国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下发文件《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新时期、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社区教育作为一类社会化大教育,更强调加强统筹协调,多力协同形成合力。

图1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关系

2.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双重需要与供给理念

社区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需要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教育供给。社区教育是有效增加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展社区教育也要符合社区治理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服务能力体系包括办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管理、教学场地与硬件建设等方面,这些核心要素都应在需要与供给理念的基础上建设与展开。

由于社区居民的异质化特征明显,社区服务对象日益多元,因此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要考虑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必然要丰富多样,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教育的办学体系。要充分调研社区居民的学习意愿,了解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及时根据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从满足单一需要到多种需要,从满足少数需要到全体社区居民的需要,以最大化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公平。

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同时,在服务供给方面加强社区教育的引导和育人作用,这是社区教育质量上层次上台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关键。从我国社区所开设的课程门类情况分析,养生保健、医疗常识等知识和技能课程约占总开设课程的20%,声乐、舞蹈等兴趣爱好类课程约占总开设课程的

社区教育要兼顾社区居民和社区治理的双重需要,其办学主体在供给教育服务方面不能忽视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要根据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引导社区居民学习,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热情(见图2)。过于迎合社区居民的现有需要而忽视教育的启发、引导、育人作用,一方面不利于挖掘潜在需求,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和要求。80%,但提升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服务社会、生命回顾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由此可见,课程门类层次比例失衡,这种失衡反映出社区教育大多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社会功能,形式创新不足,引导和育人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挖掘社区居民的内在和潜在需要,融入社区治理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图2 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

3.社区教育优化社会资本重塑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区,是相对熟人社区而言的,是陌生人社会的微观体现[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以商品房社区为典型的陌生人社区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房小区逐渐取代单位制社区成为中国新型城市社区的主体。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加强和创新对陌生人社区的治理,形成与陌生人社区特质相适应的社区善治模式。

就社区治理而言,丰富的社会资本,意味着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多元的人文环境以及更良好的治理效果。相互信任、人本关怀、公共价值、规范认同、组织行为、市民精神以及基本资源等,都是实现良性社区治理的基本前提、重要条件。社会资本外在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与规矩、信任、权威、行动的共识、认同、参与、关系、情感以及社会道德等。社会资本优化能够营造良性社区社交生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实现社区及社会的“善治”[9]。

社区教育是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教育通过教学过程和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开展好社区教育,建立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教育模式,能够加强社区居民的互动和联系,重塑熟人社会,建立信任关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有助于培养社区认同,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有利于社区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育形式尽量与社区居民的利益相关联,这样有助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中来。

4.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化是更高层次的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文化,通过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化,以文化繁荣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使真、善、美的理念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尚[10]。

当下很多社区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认为社区教育仅是传统型的知识技能或职业技术教育活动,这种认识只是把社区教育理解为传统单纯的传递知识文化,而忽视了促进人与社会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

结合新时代背景,社区教育通过科学的目标设计,以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的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和文化自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社区治理的认知。社区教育培育社区文化,能够推动社区治理向科学化、大众化、民主化方向发展,让文化之魂指导人们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规范、道德礼仪,是更高层次的社区治理,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5.社区教育在社区参与和有效预防化解社区矛盾中的作用

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形式和内容,可以协助解决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度低的现实,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教育组织与管理中,是自下而上开展社区教育的体现,有助于参与式发展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收集居民需要信息,表达需要,实现自主自助的社区教育参与式管理。

社区教育能够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中来,培育社区认同。在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居民的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可实现有序参与需要表达与满足进程。例如社区选举是社区参与的重要体现,社区教育可培育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对选举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起到促进作用。

社区教育的特殊价值和社会功能,还在于能够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把幸福惠及百姓。社区教育既为社区居民提供终身学习资源,提升居民素质,又搭建了沟通平台,培育学习团队,提高沟通能力。搭建政府和居民沟通的桥梁,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在凝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作用。依托社区教育搭建的平台,社区居民在社区参与的过程中,自身需要和诉求能够得到有效回应,使居民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的方式更理性、更柔和、更高效,同时使决策的制定更民主。

6.社区教育要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

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区治理层面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这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径。一个良好的治理体系和结构,需要不同参与主体分工合作、协同治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11]。总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吸纳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和社区教育中来,形成多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创新社区教育形式,促进多元主体间的沟通交流、认同互信。

在构建社区教育办学体系和建设社区教育网络的过程中,结合需要理论,社区居民应是社区教育的主导者,政府是引导者,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是协调者。建立覆盖所在地各地区、各街道、各社区的社区教育分院、分中心,即形成以区、街道、社区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同时充分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各方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利用中小学校、图书阅览室等教育场所,拓宽社区教育公共空间,鼓励社区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各种教育资源,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成果共享。既增强了办学活力,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努力加快建设覆盖社区的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网络,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是有效增加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途径,能够从一个重要的领域实现社区治理的创新。结合社区教育治理理念,把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对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树立社区教育的需要与供给理念,尤其在优化社会资本重塑熟人社会,培育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参与和有效预防化解社区矛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及其他方面做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的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共治居民社区
“多元共治”乐融融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