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失窃现象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以韶关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2019-05-20柳,曹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园人员学校

曹 柳,曹 景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 510665;2.湖南农业大学,长沙 410128)

0 引言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现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大都选择留宿学校,学校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安全是对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关怀,是对人生存权利的尊重,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受到校园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增多等外在条件影响,加上学生本身安全意识薄弱,校内防范措施不足等原因,校内安全事件存在较大的隐患,给学生及教师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针对校园安全管理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校园失窃,通过对韶关市某所中等职业院校的失窃现象的分析,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1 韶关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失窃现象的表现

本次调查向在校职校生四个年级的男、女生各发放40份问卷,共320份。首先对调查对象丢失物品的价值进行统计,由最终统计的数据显示可知,丢失50元以下的人数为192人,50—100的58人,100—150的45人,150元以上的25人。

根据统计的数据得知,学生丢失东西的价值主要集中在50元(60%)以下,50—100的及100—150元分别占有18%、14%,150元以上的占8%。由此可知,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的期间财产安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针对学生失窃地点也做了相关的调查,发现失窃场所主要集中于宿舍、教室、操场、食堂。其中,在宿舍区域丢失物品的学生数量最多,有60人,教室的为52人,食堂的为47人,操场的为63人,其他零散地点总的占有98人。

由统计的数据得出宿舍、教室、食堂、操场这些公共场所仍是学生丢失物品的主要场所,失窃现象在这些区域表现显著。学生在这几个区域失窃的可能性最大,应引起学生及学校的高度重视。

最后,针对失窃现象,我们还将校园内丢的东西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分析男女生丢东西大都集中在哪些私人物件,以及男女生丢东西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分析

男女自行车4050水杯水瓶6550衣物被子1560其他6030

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在丢东西种类上,男女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学校在加强宿舍安全管理防范方面,应同时加强男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2 校园失窃原因分析

2.1 校园管理中的治安情况

统计完学生失窃物品,失窃发生场所后,也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了校园的总体治安情况调查,通过问卷回答情况来看,认为不太安全的学生有27人,认为一般的有229人,认为很安全的有45人,不是很清楚的为19人。

从统计的数据中得知,学生对于学校的治安情况大都集中在“一般”的状态,说明学校治安的总体情况未达到学生们的预期,学生对于学校的治安情况还存在较大的疑虑。因此,失窃现象存在的主体原因还在于学校治安的疏于管理,学校对于失窃现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恶性失窃现象的蔓延。

学校保卫处是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部门,承担保护校园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能。从其重要性角度出发,对学校保安工作处的工作情况也进行了询问调查。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认为保安工作“尽职尽责”的学生有50人,认为“有时疏忽不到位的有150人,认为“工作马虎不认真”的有60人,持“不清楚”态度的有60人。接近一半的人数认为保安工作疏忽不到位,对于校园日常的巡视,人员来访等基本工作缺乏责任主体意识。这从侧面反映了学校保安处的工作并未做到位,这也可能是校园失窃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

2.2 学生反馈方面

除了调查学校层面对失窃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还对学生丢失物品后的做法做了统计调查,其中“向老师或辅导员反映”的学生有70人,“向学校保安科反映”的有48人,“向同学诉说不上报”的有132人,“不予理睬”的有70人。绝大部分学生丢失物品后并没有上报给相关部门处理,而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一些学生还认为,丢失的物品属价值性不高的商品,失窃后也难找回,没必要反映给学校,这表明学生对于校园失窃的在意度不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出结论,首先是学校层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财产安全管理上,没有做好事前防御及事后总结处理两方面工作。在失窃前的防御工作上,相关部门缺乏协调统一、积极配合、认真负责的意识,事件发生后,相应的责任主体人没有发挥好组织、引导的职能,使得学生对于事件的发生也采取放任不理的态度。其次学生失窃的安全意识还较为薄弱,在发生失窃情况之后没有及时地向学校或老师反映情况,学校方面难以开展工作,使失窃事件的发酵进一步升级。

3 学校失窃防范措施建议

校园是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类活动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利用各种条件来保障学生的安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组织机构,校园失窃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的财产安全是一种显著的威胁,能产生一定范围的不良影响,而解决校园失窃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在防窃意识及行为上有清晰的认识,学校更需要在防范措施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两方面的有效配合协作才能减少失窃发生的频率,防止偷盗事件的升级。

3.1 学校层面

3.1.1 完善落实校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要根据校园失窃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谨慎做好防范工作。一、落实每日值班制度,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发现可疑人员提醒相关部门注意;二、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三、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管理和安全指导教师,严格落实学生请假登记、24小时夜间巡查等制度,加强对学生夜晚自习及结束回宿舍安全护导工作。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3.1.2 增设校园公共安全设施配给

校园失窃发生的场所集中于操场,宿舍,饭堂及课室,其中的公共区域安全配给设施明显不足。首先,校内监控摄像配比失衡,课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普遍配备有监控,但饭堂,宿舍,操场等公共区域仅有几台,且一些拐角处,及平时巡查较少留意的区域未发现有监控设备。另外,经调查访谈得知,校门围墙,宿舍大门已较长时间未加固维修,这也是导致校园盗窃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校园内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增设监控设备,定期维修校门,宿舍大门等是学校防治失窃的一大举措。在学生经常出入的区域配置监控设备,定期定时检查设备的状态,如有破损,及时替换;制定公共安全设施维护手则,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定遵守法则,一经违反,将以处罚及警告的方式警示;监督人员履行好本职,根据监控、巡查的情况,作好记录,如有异样,在第一时间报告给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处理。

3.1.3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及保安队伍的管理

学校要对相关安全工作负责人进行定期定时的安全工作培训和管理,落实保安工作处的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协调统一机制,互相监督,及时解决此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安保人员一经发现盗窃事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防范,通知安保处加强巡查力度,形成安保人员——辅导员——班级之间信息反馈的双向畅通渠道,并在学生中开展安全防盗教育。其次,对于学生群体中发生的失窃现象,应建立不稳定因素及矛盾纠纷排查,形成组织,制度,人员三核实的机制,并分析机制,及时进行调解,而后将问题进行记录并归档;学校要定时定期开展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发现可疑分子,上报学校并做好预警防范,发现有违法犯罪的人员要及时通报公安机关,配合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学校保卫的工作区域不仅是校内,也包括校外周边;另外对于安保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学校应增加投放力度,改版升级旧式硬件设备,确保安全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全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对于失窃严重的区域设置专门的警务室,增派人手打击盗窃事件的恶性循环;督促学校严格落实门卫查验制度,严格管理责任人,对于失职行为予以警告与处罚。

3.1.4 向学生普及道德,法制,心理教育

校园盗窃案件发生的因事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校外人员,由于校内环境的某些不可控因素,一些校外人士假扮校内人员,伺机进入校园公共区域进行盗窃;另一类是发生在学生群体间的盗窃,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明晰,易被他人怂恿、受金钱利益驱使,导致偷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学校应该采取两种不同的应对措施。前者应该加强安全防范建设,对于后者,学校应及时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分辨是非善恶,提高以法律为武器维护个人财产合法权益意识的同时,要明确盗窃行为的严重性;另外,开设心理教育课堂,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转变不正当的观念。

3.2 学生层面

3.2.1 加强防盗意识与防御措施

从上述统计的数据中得知学生在发生失窃之后上报给学校或老师的表现并不积极,呈现出的态度也较为随便,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出现的失窃现象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防窃意识不强,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潜在的机会,还将进一步恶化失窃带来的后果。

因此,在学校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学生一定要具备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身财物,以此减少偷盗者实施偷盗行为的机会;养成安全存放贵重物品的习惯;银行卡进行加密保护,丢失物件立即挂失等;失窃发生之后,提高重视度;认真学习学校开展的防盗教育,自觉遵守学校拟定的安全防范准则;警示自己加强财产保护并告知周边同学进行防御,汲取教训,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另外,具备防范意识还不够,自觉采取措施防范是抵制偷盗者得逞的有效方法之一。如:门窗走后及时上锁关闭,离校后带走贵重物品,警惕陌生可疑人员,不贪小便宜不凑热闹。

3.2.2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学生在失窃发生后常常碍于面子,或在失窃物品价值不高的情况下,选择不上报。学生遭遇失窃而未能及时上报一方面延缓了相关部门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置的时间,另一方面也给失窃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学生在遇到失窃后要及时地上报给辅导员或相关安全部门负责人,讲明情况,并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及时上报不仅能引起学校领导对此的重视,加大力度整顿学校的安全管理,增加人员调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作用,让同学们对身边存在的失窃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提早防范,提高警惕,加强对自身财物的管理。因此,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财产安全,及早与老师沟通,寻求解决办法。只有学生和学校配合,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失窃现象在校园内发生的频率,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利益。

4 结语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发展,娱乐的场所,区别于社会其他领域,是向来被人称颂的“净土”之一。校园失窃案件的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校内正常教学,生活,公共活动的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因此,学校人员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内的各方群体应携起手来,为维护财产安全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偷盗,诈骗行为,不给偷窃者任何实施盗窃的机会,还校园一个安全的氛围。

猜你喜欢

校园人员学校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爆笑校园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