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肠息肉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9-05-20张文新李萍李建云

天津护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围术期围术息肉

张文新 李萍 李建云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 300322)

肠息肉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最广泛的方法[1]。患者由于术前进食量少、肠道准备过程时间长,术后长时间禁食,加上患者肠息肉切除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2]。微课全称为“微视频课程”,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内容少、时间短为特点,是针对学科的某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借助互联网在线教学视频设计开发的一种可视化、情景化、趣味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3]。传统的健康宣教以口头讲解、示范为主,患者参与性及接受程

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张煜等[5]研究表明微课与患者健康教育相结合,延伸和拓展了护士健康教育行为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但将微课应用于肠息肉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尚未有相关报道。自2017年1月我科将肠息肉切除围术期健康教育材料录制成微课,利用微信推送给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的80 例拟行肠息肉切除的患者。纳入标准:①肠镜确诊肠息肉且准备接受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②年龄40~69 岁,能熟练使用微信; ③小学及以上文化,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卷中的问题;④意识清楚,听力、视力正常。排除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如肿瘤、结核、HIV 等及合并其它感染症状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术期健康教育。包括术前指导、注意事项、饮食指导、术后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相关注意事项。每人发放一张纸质宣教材料,内容包括术前准备和术后饮食指导。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微信,推送微课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2.1 由护士长组织,在护士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肠息肉围术期指导理论考核,选出理论考核合格且有办公软件使用基础的骨干护士5 名,其中硕士2 名,本科3 名。由2 名硕士搜集肠息肉围术期键康教育材料并进行循证,保证宣教知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宣教材料汇总,5 名护士充分讨论。最终将肠息肉围术期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制做成5 段视频微课。具体内容包括:①运动指导:无论息肉大小,必须注意休息,不当的运动会引发手术部位出血、穿孔。息肉为0.5~1.0 cm 的患者,术后至少卧床体息6 h,1 周内应适当运动,如慢步等,避免跑步、踢足球等剧烈运动;息肉大于1.0 cm 的患者,电切时对周围黏膜损伤较大,稍有不慎会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术后卧床体息3~4 天,2 周内不可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弯腰等以免腹内压升高。②饮食指导: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指导患者术前1日晚餐进少渣、 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米粥、面汤等,不可进食粗纤维的绿叶蔬菜如芹菜、韭菜等,不可进食鱼、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术前1日晚20:00 以后禁食水;术后嘱患者禁食水24 h,次日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先饮水,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汁、藕粉等,2~3 天后根据医嘱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米粉、面条、蒸蛋等,勿进食牛奶、豆浆等易致胀气的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2周后逐步过渡到普食。③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法及运动配合:术前1日20:00 开始口服第1 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溶于1 000 mL 温水中,1 h 喝完。嘱患者切勿离开病室,以免由于大量排便脱水而跌倒,嘱患者如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如有大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立即通知护士,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术日晨5:00 同样的方法口服第2 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6:00 口服第3 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8.56 g 并指导患者运动。嘱患者观察大便颜色和次数,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告知患者如未达到理想的肠道准备需遵医嘱清洁灌肠。④出院指导:患者6 个月至1年需到医院复查肠镜。出院后如患者出现轻微腹痛属正常,如出现腹痛加重、剧烈腹痛、血便等应及时就医。

1.2.2.2 建立责任护士和观察组患者微信群,患者随时可在群里提问,每个责任护士均有责任和义务对患者的提问进行回答。且责任护士与观察组患者互加为好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围术期健康教育需要,由责任护士将微课按时间节点推送,入院宣教后将运动指导、 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三段微课发送给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时,向患者说明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微信发送肠道准备微课。出院前1 天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后发送出院指导的微课。

1.3 评价方法

1.3.1 分别于入院时和肠息肉切除术当日晨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调查,该量表由Zung 1971年编制的,主要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7]SAS 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量表共20 题,按症状出现的频度来评分,分为4 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有、少部分时间有、相当多时间有、几乎一直有或全部时间有,分别计1、2、3、4 分。得分相加为粗分,用粗分乘以1.25 为标准分,标准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1.3.2 入院时和出院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围术期饮食和运动指导、出院指导,饮食指导包括7 项,分为3个等级:复述、演示全部内容6 项及以上为掌握;复述、演示3~5 项内容为部分掌握;仅能复述、演示2项及以下内容为未掌握。运动指导6 项,分为3 个等级:复述、演示全部内容5 项及以上为掌握;复述、演示3~4 项内容为部分掌握;仅能复述、演示2 项及以下内容为未掌握。出院指导包括4 项,分为3 个等级:复述、演示全部内容4 项为掌握;复述、演示2~3项内容为部分掌握;仅能复述、演示1 项及以下内容为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焦虑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日晨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比较(分,±s)

?

2.3 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内容 (运动指导、 饮食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微课应用于肠息肉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的焦虑 肠息肉患者围术期焦虑主要因素包括:①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医生讲述病情时,会谈及手术需要全麻且可能有肠穿孔的风险等; ②肠道准备时间长,患者排便次数多达10~40 次;③禁食时间长,切除术前患者需禁食8 h 甚至更长。通过微课中患者的现身说教,使患者了解禁食具体时长、排便次数、了解全麻仅仅是静脉给予短效麻醉药,术后即刻清醒且无痛苦。患者观看视频及与护士之间的微信沟通也是一个精神放松的过程,基于微课的肠息肉切除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的焦虑。

3.2 微课应用于肠息肉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唐敏等[3]研究表明微课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率和执行力。本研究利用微信平台将微课发送至患者,采取视频的形式较文字和语言更加生动、易懂,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给患者。纸质版宣教材料文字多,患者又面临手术,近一半患者表示无心观看。因此观察组患者在运动指导、饮食指导、 出院指导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4 小结

微课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应用于肠息肉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得到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期围术息肉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