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志愿服务模式探索

2019-05-20李丽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朋辈护生辅导

李丽芳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1199)

1 基本概念

朋辈(peer),又翻译为同辈、同伴、同侪,是指年龄相仿的、生活背景相似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关注共同问题的个体。朋辈辅导又称同伴辅导、同伴咨询、准专业辅导、同伴帮助、同伴教育等[1]。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高年级朋辈辅导员在校园中开展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2],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心理困扰、适应问题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群体关怀、互助、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的心理援助模式。以科学的朋辈心理辅导理念为指导,探索和形成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实施途径,规范和加强三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任何人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所提供的服务。通过服务帮助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现代护理不仅包含对患者生理层面的护理,更是对护理对象的人文关怀、精神护理。然而,目前高职护理的学科教育大多就病论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独生子女一代的护生中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与关爱、帮助、照顾等护理职业需要存在偏离。另外,电子产品的风靡,使得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减少,甚至少数护生因人际沟通障碍产生极端行为。这些因素使得护生进入临床后,缺乏沟通技能,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探索建立高职护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志愿服务模式,不仅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而且可以有效弥补护理技能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是提高护理综合素养的有效实践活动。

2 调查背景及对象

经过专业培训的朋辈心理志愿者作为带领者,面向我院2018级全体高职护生班级开展了入学适应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通过问卷星,面向我院全体2018级护生进行了朋辈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反馈的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是365人,调查参与率90.0%,向他们发放问卷365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9%。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满意度

在回答是否对朋辈心理志愿者组织的入学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满意时,86.0%的护生回答满意,并且回答还想参加后续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的占85.4%。详见表1和表2。

表1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满意度情况

表2是否还想参加后续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

3.2 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需求内容及形式

在选择未来最想参加的朋辈团体时,排在前三位的是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按照选择人数和比例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依次是人际沟通(45.1%)、情绪管理(42.9%)、压力调适(38.6%)、生涯探索(31.4%)、自我探索(31.4%)、恋爱情感(27.7%)、学习问题(22.9%)、自信训练(22.9%)、时间管理(18.6%)、宿舍关系(10.6%)、家庭关系(8.0%)。见图 1。在选择感兴趣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形式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沙龙及读书小组。见图2。

图1未来最想参加的朋辈团体

3.3 求助方式和求助对象(见表3~4)

图2感兴趣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形式

在回答遇到困扰时愿意选择哪种方式的心理辅导或帮助时,51.7%的护生选择面对面的一对一咨询/辅导,这说明高职护生更倾向于选择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排在第二位的是网络形式的自助服务平台(占24.3%);再次是同质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占24.0%)。在回答“当你在学校里遇到困扰时,更愿意选择谁作为倾诉或求助对象”时,排在前三位的是朋友(占66.9%)、家人(22.6%)、网络上的陌生人(4.9%),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排在网络上的陌生人之后(占3.7%)。个体咨询/辅导受青睐可能是因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咨询员和求助者的投入度较高,信息交流更直接和全面,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特别难过的时候,希望朋友或亲人陪伴左右,如果能与之面对面交流更好。网络形式的自助服务平台也是不少护生愿意选择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网络的形式虽然不如一对一面对面沟通更直接,但其隐匿性和互动性很好地保护了个体隐私。所以大部分护生优先选择一对一咨询/辅导和网络形式的自助服务平台。选择同质小组/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生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新入学的高职护生对此接触较少,但从满意度的调查来看,护生对朋辈的团体心理辅导满意度较高,并不排斥这种形式的辅导活动。

表3遇到困扰时的求助方式

表4当你在学校里遇到困扰时,更愿意选择谁作为倾诉或求助对象

4 思考与对策

4.1 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志愿服务模式,建立量化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朋辈心理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第一,学校心理中心与团委建立工作的联动机制,及时准确地登记朋辈心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和志愿服务时长。志愿者在服务被认可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较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第二,制订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如根据志愿服务时长和人数来确定星级志愿服务等级,不同的星级标准代表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个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励和维持志愿服务热情,避免志愿者的流失。第三,与德育学分制、评奖评优相结合,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对志愿者的激励范围,通过评选先进、树立典型,激励更多综合素质优异的护生加入这支队伍中来。除了正式的表彰之外,将激励机制常态化。例如对志愿者的优良表现给予及时非正式的表扬与肯定,组织优秀志愿者分享会等。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4.2 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朋辈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

专业的培训是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朋辈心理辅导因其专业性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志愿者缺乏专业能力既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不利于志愿者自身成长。比如,在培训之前,很多志愿者认为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中用到的几个活动就是几个心理游戏,可以随意调整活动顺序。经过培训后,志愿者了解到原来培训方案是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4个环节(热身、团队建设、主题活动、总结)进行精心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专业教师对志愿者的培训就尤为重要。第一,学校要把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志愿者培训讲师团,制订规范统一的心理志愿者培训方案。第二,在朋辈心理志愿者上岗之前进行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基础知识、心理谈话技巧、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文化培训,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上岗后在专业心理教师的督导下进行专业实践。第三,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以护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为标准。如前文所述,高职护生在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3个方面的心理需求最为强烈。在制订朋辈志愿者培训方案时,要密切围绕护生的需求设计专题培训。第四,加强对朋辈心理志愿者的伦理培训,建立对心理服务对象隐私性的保护意识。只有具备专业的伦理意识才能够让更多的护生对这支队伍感到信赖和认可。

4.3 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校园网络自助服务平台

高职护生正处于知识习得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来说更乐于接受新媒体和网络信息。同时,新媒体提供的平等、自由、交互的沟通模式实现了无时间、地域限制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具有隐私性的倾诉、宣泄情绪的对象和场所。从本次调查和访谈中发现,高职护生也青睐于借助新媒体手段寻求情感归宿、心灵慰藉和价值认同。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第一,线下的朋辈志愿者队伍调查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突出的护生心理困扰,通过线上不同角度的解读,可以有效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第二,要巧妙地借助网络平台,利用图片、音乐、故事、视频等更多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丰富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拉近和“90后”“00后”的心理距离。第三,依托新媒体和朋辈志愿者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线下培训教学向课外实践活动延伸。

猜你喜欢

朋辈护生辅导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