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互联网+”提升中学地理教学效率探讨

2019-05-18李敏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地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何采取更加积极的“互联网+”教学策略以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重点探讨了“互联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融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

一、 引言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来优化各项生产要素,更新各种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整体的转型和升级,而从教育角度来看,“互联网+”则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互联网+”的融合来重构中学地理课堂组织形式就成为当今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教学发展方向。

二、 “互联网+”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中学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也比较严格。在以往的中学地理课堂中,受限于课时较少、教学工具不足等客观条件,教师一般都是单纯围绕课本和固定的教辅资料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法了解到更加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互联网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其具有资源存储量大和方便快捷的优势,通過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融合“互联网+”就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平台,从而加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给学生传授更多知识,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以往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形态一般都是从教师讲解到学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教师注重简单生硬地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这就大大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固化,无法在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而在课堂中融合“互联网+”就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利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种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同时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内容的多样化呈现,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 “互联网+”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 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能够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以往学生都是通过浏览课本的方式来进行预习,这种预习方式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之间出现脱节。而利用“互联网+”来制作微课视频则可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预习指导作用,通过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提炼并将其融入微课中,学生的预习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在教学《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其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就可以把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轴、南北两极以及经纬网等知识点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预习,并找出课本中对应的描述,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课本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师后续教学的难度。

(二) 利用“互联网+”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与学生学习状态相对应的一种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潜力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感染和熏陶带给学生更加丰富和更加具有冲击力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比如在教学《巴西》这一节时,对于异域风土人情学生很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解,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与巴西有关的纪录片视频,创设出动态化的教学情境,弥补课本文字性描述的不足,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地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三) 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地理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配合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达到和谐统一的良好结果。因此在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向教师表达内心的学习疑惑,而教师也能够获得完整的教学反馈,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不断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比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这一章时,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难懂,在课堂中学生一般不能完全理解消化,教师就可以在课后通过QQ等即时通讯方式来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也可以在班级群中发布有关的总结概括资料,促进学生的课后巩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心,从而更加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

四、 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巩固等基本教学环节出发,采取正确的策略,实现“互联网+”和地理课堂的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切实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琳,陈成忠.“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小熊学地理”系列微课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2(12):135-136.

[2]户利平.“互联网+地理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天气与气候”同课异构的实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9(15):143-145.

[3]赵希宁,高超,苏晨,等.Focusky软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长江的开发”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26(13):186-188.

作者简介:

李敏,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率互联网+互联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