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作文的源头

2019-05-18黄小红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寻找体验生活感悟

摘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关键词:寻找;体验生活;兴趣;感悟

谈起作文,学生惧怕,老师苦闷。学生每次写作都会遇到这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写作材料如何选取);二是“怎么写”?(技巧如何运用)。于是老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但学生作文依然是枯燥无味、空洞无物,令人沮丧。都说写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源泉。所以要实现我们教学生“写真文,做真人”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着眼,融于日常生活。让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作文素材,激发学生作文表达情感的欲望,调动学生潜在的写作激情。

一、 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生活有心人,寻找写作素材

作文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又为生活服务。那么,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中年级起步作文中,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通过亲自感受、接触,形成深刻的印象,才能够将其转化自身情感,进而形成通过写作来表达情感的欲望。例如我设计的《寻找秋天》综合实践作文课,习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一次活动体验,写好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例如,在“寻找秋天”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写作主题来引导学生重点突出“寻”字。通过眼睛、耳朵、双手、心灵来观察、聆听、触摸、感受身边的一切,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在文中有话可写。在综合实践活动前,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回忆与家人一起郊游的感受,并让学生明确这几个要求:1.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2. 秋游体验中自己是怎么做的,动作是什么?3. 运用搜集好的体验过程中的各种心情和感受。

学生则可以有目标地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将此次写作练习作为参与活动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与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进行互相讨论,交换心得,同时感受沟通、交流的乐趣,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写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拥有大量素材,有兴趣写、有内容写。教师抓住恰当的写作时机,创造真实的写作情景,能够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人和事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且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这样,写出来的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真实贴切,兴趣盎然。

二、 处处留心皆惊喜,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写作渠道

找寻作文的源头,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课堂中随时都能找到这个源头,老师要适时运用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走向兴趣化的学习中。记得有一回正在上作文课,学生们正在讨论如何写作时,教室里飞来了一只蝴蝶,我静观其态,灵感突发,让学生也融入观察当中,蝴蝶飞了好久都找不到出口,于是我让学生想办法帮助它,有个细心的学生见蝴蝶飞到窗边时,打开窗子,让蝴蝶回归了自然。于是我当场命题,让学生完成一篇想象文《一只误入歧途的蝴蝶》,学生目睹了蝴蝶的那翻挣扎,替它着急。把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再现得很真实,上完这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写作的源头,有惊喜的同时更大的是收获。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我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蛋宝宝》的主题班队会,第一节课是隆重的,学生们如数家珍般捧出自己的蛋,这可不是一般的蛋呀,这一刻开始是他们的宝宝了。从这一天开始它将伴着孩子们完成这次的任务,每天陪它说话,要给它写日记,并要小心翼翼地带着它,若是不慎坏了,就要退出活动了。带着兴趣和责任,一个月下来,每天的语文课上他们都要先说说与“蛋宝宝”的故事,最后一节告别仪式上,好多学生都哭了,我也被感动了。

谁能不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一定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惊喜比比皆是,那就是学生写作的源头,这样的课堂机智同时也拓宽了写作的渠道。

三、 处处留心皆感悟,写出真文,做个真人

“没东西可写”是学生在写作中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众多。但很多教师往往会把学生写作时的“没东西可以写”归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过于枯燥,日复一日地上学、放学,没有精彩的生活内容,就定位于这样的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中了。但实际上,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十分丰富,接触到的人物、事物也很多。不論是亲人、朋友、老师,游玩、比赛、被批评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这时老师要让学生知道,周围的一切不变,但是我们对于自己学习环境的感受却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了。指导学生如何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挖掘其中有用的事物。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人在写作的时候必然是“下笔如有神”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写作时信手拈来的“源头”,我尝试让学生做剪报,找“感动”点,把感兴趣的文字、段落、图片甚至自己捡拾的标本做材料,充实自己的剪报,并谈制作过程和感受,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写出“真文”、做个“真人”。

总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进课外、走进生活,积极地投入生活、感悟生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将生活中贯彻所得累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灵感与源泉,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写作能力,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简介:

黄小红,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寻找体验生活感悟
成长
立正!新兵们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迷失与寻找
射击痕迹的寻找和提取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不懈的“寻找” 不朽的丰碑
生活中的“万”
从生活中选材,讲述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