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谭蝉雪老师
2019-05-18邰惠莉
邰惠莉
内容摘要:谭蝉雪先生是著名的敦煌民俗研究专家,在河西宝卷的收集整理研究、敦煌岁时节俗、敦煌服饰、敦煌婚姻、敦煌丧葬、敦煌饮食等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部分领域有开启始先的功绩,在方法上是较早将文献和壁画图像相结合,以图证史、以文解图来研究民俗的学者之一。谭老师坚持真理,著述勤奋,为学认真细致,为人平易善良,乐于助人。她的去世,是敦煌学界的一大损失。
关键词:谭蝉雪;河西宝卷;敦煌民俗;敦煌服饰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2-0136-05
In Memory of Professor Tan Chanxue
TAI Huili
(Textual Research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Mr. TAN Chanxue was a famous expert specialized in Dunhuang folk customs renowned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th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of Hexi Baojuan(Hexi Precious Scrolls)and the folk customs, apparel, marriage, funerals, and food and drinks of Dunhuang; his work in several of these areas is even considered pioneering in the history of Dunhuang studies.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he was one of a group of recent scholars to study folk customs by combining historical texts in combination with mural images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verify the historical identities of both sets of artifacts. Mr. Tan held firmly to the truth and worked hard and was always amiable and ready to help others, his death is a great loss for the Dunhuang studies community.
Keywords: Tan Chanxue; Hexi Baojuan(Hexi Precious Scrolls); Dunhuang folk customs; Dunhuang costume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2018年6月1日,儿童节,著名敦煌学家谭蝉雪先生遽归道山,享年84岁。
惊闻噩耗,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去年9月,去杭州、上海出差,我与人事处冯兰处长专程去拜访谭老师。那时老师精神矍铄,神采依舊,朗朗笑声中向我们描述她每天的退休生活,当她告诉我们她在托老所时,面有得意之色。申请托老所并不容易,需入托的老人行动自如,思维清楚。老人在此有专业护工照顾,有特配的营养餐,可以做理疗,还可结识新朋友。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谭老师多次表达对生活在敦煌、兰州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同学的惦念,一一询问老人们的近况;她也关心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们,询问小家伙们是否结婚,在哪工作。老师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故人旧事她都能说得真真切切(图1)。
谭老师的离去极为突然,这天一早谭老师的女儿照常送她去托老所,送孩子们去学校。刚回到家不久,谭老师的女儿就接到托老所电话,说老人摔倒了,要送医检查。到医院时谭老师还能清楚地向接诊医生陈述事发经过,描述身体的状况。但在医院用药不久,老师病情突然恶化,终是抢救不及。一代敦煌学大家,溘然离世。
搭乘最近的航班,我和冯兰千里奔丧。同架航班上,还有得到消息前往上海的同事和她的侄女。同事在敦煌时,有段时间处于人生低谷,是谭老师帮助她摆脱困境。她的侄女在上海读书四年,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得谭老师照顾。感念于此,专程送老师最后一程。
谭蝉雪(1934—2018),广东开平人。1950年考入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干部而成立的广西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政治辅导员。1956年以调干生的身份进入兰州大学中文系读书。1958年被打成“右派”,1960年以“反革命”罪入狱,判刑14年。1973年底刑满出狱,先在甘肃酒泉某工厂工作,1980年平反后调酒泉师范学校任教。1986年调入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工作至1998年退休。在河西宝卷、敦煌民俗、敦煌服饰、敦煌饮食、敦煌文献等研究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谭老师得脱牢狱,重获自由时,她还戴着“右派”的帽子,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精神苦闷。只能靠出卖苦力打土坯、做女红维持生计。谭老师在狱中时偶然获知,甘肃酒泉民间延续着讲唱宝卷的传统,而散落民间的宝卷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就在这种困顿的情况下,对民间文学的敏感及社会责任感,使她意识到,对河西宝卷的抢救整理刻不容缓,也是切入学术研究的好方向。于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她用微薄的收入搜集抢救宝卷,在经费不足求购不得时,借原卷亲笔抄录后如期归还。靠这种方式,搜集整理酒泉宝卷数十种,录音数十盘,在此基础上,发表《酒泉的宝卷》《河西的宝卷》《念卷与俗讲》等研究论文,1991年,即与他人合作出版了《酒泉宝卷》,成为我省整理、研究河西宝卷较早的学者之一。河西宝卷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谭老师功不可没。2015年12月,谭老师将其倾注心血收集的全部宝卷81种及录音资料,捐赠给甘肃省图书馆,使宝卷留在故土。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仅丰富了甘肃省图书馆入藏的地方特色文献,也为进一步研究宝卷保存了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录音资料。
一直以来,兰州大学中文系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国内民间文学研究知名学者柯杨、段平安等先生,培养了一批批在此领域有影响的学者。谭老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受其影响,一出道便投身于其间,在敦煌讲唱文学、敦煌民俗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1986年,谭老师调入敦煌研究院后,很快就选准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她调查敦煌壁画内容、研读敦煌文献。自此,敦煌民俗、敦煌服饰、敦煌饮食的研究成为博大精深的敦煌学中最具活力的领域。敦煌民俗的研究在今天有这样的盛况和成就,谭老师与有功焉。据统计,在敦煌学领域,谭老师发表共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9种,内容涉及敦煌婚姻习俗、敦煌岁时习俗,敦煌服饰、敦煌丧葬、敦煌妆饰、敦煌饮食、敦煌马文化、敦煌赛祆习俗、敦煌的宗教习俗,等等。许多领域都有开启始功的贡献。
敦煌民俗是唐宋时期敦煌本地流行的风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带有多民族融合的地域特点,深受佛教影响。敦煌文献中的民俗资料丰富多样且分散在各类文书中,敦煌壁画中也保存着大量民俗图像。谭老师是第一位利用敦煌文献中的民俗资料解读敦煌壁画,以图证史,以文解图,文献、遗书、壁画之间互证互补的学者,使抽象的文献资料变为具象的生活画面,完整地复原出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风情习俗。
1993年,谭老师的专著《敦煌婚姻文化》出版,这是第一部利用敦煌文献、敦煌壁画解读中世纪敦煌婚姻状况的专著。该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敦煌婚姻文化真迹释录,按书仪、婚书和祭文、婚嫁诗词、障车词、咒愿文、继嗣、放妻书、冥婚文等分类整理。第二部分为敦煌婚姻文化概论,从敦煌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婚姻年龄、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敦煌婚姻类型(分为聘娶婚、和亲婚、重亲婚、收继婚、族际婚、教内婚和冥婚七类)、敦煌婚姻仪式(婚仪、通婚、成礼、障车之俗、咒愿之俗)、敦煌婚姻继嗣(分为生育民俗和收养民俗两类)、敦煌婚姻离异等五个方面对敦煌婚姻文化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敦煌石窟保存有46幅婚嫁图,谭老师在书中公布了6幅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婚嫁图。《敦煌婚姻文化》的出版,不仅据此可了解中世纪敦煌人的婚姻状况,而且对了解整个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如对《婚书》《放妻书》《冥婚文》等的解读,对七种婚制的揭示等,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1998年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中,有关民俗的辞条基本都由谭老师撰写,超过120条。包括岁时、婚嫁、丧葬、诞育、饮食、出行、生产生活诸多方面。
“岁时者,乃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常规性的定时、定制的习俗和群体活动”。日本学者谓之“年中行事”,是民俗中最重要的内容。岁时节令是一年四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敦煌岁时包括民俗、礼俗和佛俗。1998年谭老师出版《敦煌岁时文化导论》,在对敦煌文献中关于岁时节令资料整理、辑校的基础上,参考历史文献中有关岁时习俗资料,整理出一年12个月中的67项岁时活动内容。对每一项岁时从渊源、内容、形式、习俗等方面引经据典详加论述,并刊布资料。谭老师总结敦煌岁时“反映了三个主要文化因素: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灵魂崇拜与宗教心理;传统的伦理观念”。岁时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组织者或为衙府主办,或由佛院住持,或由民间社团组织。2006年出版的《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是敦煌民俗中岁时民俗、婚姻民俗、丧葬习俗的总结性成果,体例完整资料丰富,是目前敦煌民俗研究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敦煌服飾的研究开始较早,沈丛文、段文杰等先生在此领域都有突出贡献。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是在长期大量临摹敦煌壁画的过程中,对各个不同时期人物服饰的研究,是敦煌服饰研究的奠基之作。2005年谭老师的《敦煌石窟全集·服饰篇》出版,首次对敦煌石窟的服饰图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从供养人服饰,故事画、经变画、史迹画中的世俗人物服饰,佛国人物的服饰等三大类别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物的敦煌服饰。谭老师高度评价了敦煌石窟中的服饰图像在中国服饰史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得出敦煌服饰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人物的广泛性、服饰文化的多元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现阶段敦煌服饰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谭老师关于敦煌饮食、民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为《敦煌学大辞典》所撰写的饮食、民俗辞条中。从饮食仪礼、食物种类、食品加工,并结合现代河西的饮食传统,讨论唐宋时期敦煌的饮食文化。谭老师身为岭南女子,却对西北饮食品种的解释极为精炼。这也是谭老师重视田野民俗调查,及对敦煌文献中饮食资料的精确解读。
谭老师关注散藏敦煌文献的调查鉴定与刊布。1991年发表《永登县博物馆藏古写经》,用科学的叙录方法逐项编目,兼及考证写卷的来源、收藏及流散经过。
我与谭老师共事30余年。谭老师在工作生活上都给我诸多的关心和指导。
谭老师待人热情平和,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认真的学术态度吸引着周围的年轻人。20世纪80年代,谭老师独自生活在莫高窟,她的公寓成了文献所聚会的场所。所里老先生们拿稿费采办食材,效仿敦煌古人寒食设座、重阳食饵的习俗发转帖、组局席。来自江南水乡的同事袁德领,会做地道的淮扬菜,西北当地人谢生保先生会做多种西北小吃,二位大厨每每都会做出满桌的南北美食。生活清苦单调年代里不定期的聚会,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特别是在聚会中,施萍婷、谭蝉雪、谢生保、马德等老师,把聚会变成了学术沙龙,探讨敦煌壁画中的生活场景,分析敦煌文献中习俗仪式。中古敦煌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真令人向往。
记忆中,有几次跟谭老师一起参考学术考察和参加学术会。20世纪90年代,我随谭老师、郑汝中老师和台建群老师考察炳灵寺石窟。我们乘大船经4个多小时的水路至晚方达炳灵寺,在两天的学术考察中,跟着老先生们,学习洞窟、壁画、彩塑的考察方法,尤其是他们考察前充分的案头准备、有的放矢地调查、记录考察笔记等。记得那次谭老师给所里工作人员讲的是敦煌民俗中的印沙、脱佛、脱塔习俗及方法。我们一起参加过几次省内的学术会,白银会议上谭老师讲演《敦煌婚嫁诗词》,通过对《下女夫词》《论女婿》《催妆诗》《去扇诗》的解读,介绍敦煌婚礼过程,充分展示了敦煌婚礼的诗情习俗与人文情怀。
谭老师口才极好,演讲条理清楚富于激情。她的讲授深入浅出,很专业的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无论是学术讲座或为外来专业院校考察的学生组织的普及性讲座,谭老师总是最受欢迎老师之一。我有幸听过老师的几次讲座,她给外地学生讲浆水、胡饼、馎饦,典型的西北美食令听者口舌生津。
搬到兰州后,与谭老师毗邻而居。学业上有疑惑问谭老师,生活上有困难找谭老师。刚到兰州那几年,孩子尚小,而我每年总有几次要外出考察学习,孩子便托在谭老师家。谭老师负责接送上学,管吃管住,辅导作业。谭老师的爱人辛先生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上海人,做的一手好饭,对我女儿宠爱有加。时至今日,我女儿还是常常提及辛爷爷及那些好的食物。
谭老师退休回上海后,见面不易。2012年初春时分,我和施老师自杭州回兰州,施老师特意到上海探望谭老师。在电话中约定去的时间、车次,谭老师嘱女儿给我们定的宾馆离她家仅一路之隔。在电话中反复确认我们到达的高铁站点、时间,给我们发信息交代转乘地铁的线路及站点,极有条理。我们在上海的两天时间里,每天一早谭老师就来到宾馆,陪着施老师聊天忆旧。2016年,谭老师还独自去杭州看望施先生。那次,也是两位老友的最后一面。
谭老师安息!
附:
谭蝉雪先生著述要目
一 著作类
1. 郭夜色、高正刚、谢生保、谭蝉雪选编整理:《酒泉宝卷(上)》,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2. 谭蝉雪著:《敦煌婚姻文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3. 谭蝉雪著:《敦煌岁时文化导论》,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4. 谭蝉雪主编:《敦煌石窟全集》(25)《民俗画卷》,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9月。
5. 谭蝉雪主编:《敦煌石窟全集》(25)《民俗画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6. 谭蝉雪主编:《敦煌石窟全集》(24)《服饰画卷》,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4月。
7. 谭蝉雪著:《敦煌民俗:丝路明珠传风情》,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8. 谭蝉雪著:《中世纪的敦煌》(解读敦煌系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9. 谭蝉雪著:《盛世遗风:敦煌的民俗》(走近敦煌丛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10. 谭蝉雪著:《中世纪服饰》(解读敦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11. 谭蝉雪主编:《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3《服饰画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12. 谭蝉雪主编:《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4《民俗画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13. 谭蝉雪编著:《求索——兰州大学“右派反革命集团案纪实”》,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2月。
二 论文类
14. 谭蝉雪:《酒泉的宝卷》,《阳关》1985年第6期。
15. 谭蝉雪:《河西的宝卷》,《敦煌语言文学研究通讯》1986年第1期。
16. 谭蝉雪:《念卷与俗讲》,《阳关》1986年第6期。
17. 谭蝉雪、高正刚、郭仪:《酒泉宝卷》,《酒泉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编印,1988年5月。
18. 谭蝉雪:《曹元德曹元深卒年考》,《敦煌研究》1988年第1期。
19. 谭蝉雪:《统一河西的功臣——张议潮》,《文史知识》1988年第8期。
20. 谭蝉雪、谢生保、高正刚、郭仪:《酒泉宝卷》,《酒泉文史资料》第1辑,1988年9月。
21. 谭蝉雪:《印沙·脱佛·脱塔》,《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22. 谭蝉雪:《碑·铭》,载颜廷亮主编《敦煌文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23. 谭蝉雪:《祭文》,载颜廷亮主编《敦煌文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24. 譚蟬雪著,劉永增訳:《印沙·脱仏·脱塔》,《史学論叢》(21),1990年6月。
25. 谭蝉雪:《敦煌岁时掇琐——正月》,《敦煌研究》1990年第1期。
26. 谭蝉雪:《岁末驱傩》,《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27. 谭蝉雪:《三教融合的敦煌丧俗》,《敦煌研究》1991年第3期。
28. 谭蝉雪:《中国最早的楹联》,《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
29. 苏裕民、谭蝉雪:《永登县博物馆藏古写经》,《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
30. 谭蝉雪:《敦煌岁时摄琐》,《九州学刊》第5卷第4期,1993年。
31. 谭蝉雪:《敦煌祈赛风俗》,《敦煌研究》1993年第4期。
32. 谭蝉雪:《敦煌文学的类别》,《敦煌文学概论》,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33. 谭蝉雪:《西域鼠国及鼠神摭谈》,《敦煌研究》1994年第2期。
34. 谭蝉雪:《敦煌婚嫁诗词》,《社科纵横》1994年第4期。
35. 谭蝉雪:《敦煌婚俗的特点》,《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史地语文编》,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
36. 谭蝉雪:《敦煌马文化》,《敦煌研究》1996年第1期。
37. 谭蝉雪:《丧葬用鸡探析》,《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38. 谭蝉雪:《敦煌道经题记综述》,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3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4月。
39. 谭蝉雪:《河西宝卷》,《曲艺讲坛》1998年第5期。
40. 谭蝉雪:《“老人入墓”与民俗》,《“二十一世纪敦煌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文集》,台北:中华自然文化学会,1999年12月。
41. 谭蝉雪:《青山庆示所捐敦煌文献及三件校释》,《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
42. 谭蝉雪:《〈君者者状〉辨析——河西达怛国的一份书状》,载敦煌研究院编《1994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宗教文史卷·下》,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
43.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正月》,《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
44. 谭蝉雪:《敦煌石窟知识辞典(民俗)》,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45. 谭蝉雪:《敦煌石窟中的诗影》,《发现敦煌》,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7月。
46. 谭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二月至七月》,《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
47. 譚蝉雪:《唐宋敦煌岁时佛俗——八月至十二月》,《敦煌研究》2001年第2期。
48. 谭蝉雪:《丧祭与斋忌》,载《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49. 谭蝉雪:《莫高窟唐代有对联》,王庆新主编《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5月。
50. 谭蝉雪:《■裆探析》,《敦煌研究》2006年第3期。
(杨富学 刘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