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5年新疆地州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研究
2019-05-17段树国奚秀梅
段树国,奚秀梅
2006-2015年新疆地州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研究
段树国a,奚秀梅b
(石河子大学 a. 政法学院;b. 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质量是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在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变异系数法,研究新疆地州城镇化质量及其时空分异规律。实证表明:2006-2015年新疆城镇化发展并不稳定、质量较低,14个地州间城镇化质量差距不断加大。其中,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城镇化质量一直远高于其它地州;昌吉州、哈密地区、博州和巴州等4地州城镇化质量涨幅明显、势头良好,而其它8个地州城镇化质量偏低、滞后效应明显。分目标方面,各地州均存在明显的短板效应,其中,克拉玛依市的人口发展质量远高于其它地州;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摇摇领先、克拉玛依市经济发展质量起点高,但增速慢、领先的优势渐缓,其它地州则严重滞后;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社会发展质量大幅领先于其它地州,而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4地州则明显滞后、固化特征明显;协调发展方面,除乌鲁木齐市极不稳定的走势外,其它地州协调发展质量低且变幅小、表现出一定的固化特征。因此,提升新疆城镇化质量必须从完善政策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培育人才支撑方面着手。
城镇化质量;时空分异;熵值法;变异系数;新疆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数达到了81 3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1]中国城镇化的成效显著,但城镇化快速推进中所引发的城乡分割严重、区域发展失衡和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弊病也日益加剧。面对城镇化发展困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2]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3]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4]城镇化质量引起各界的持续关注。新时代背景下,[5]科学评判城镇化质量是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动力引擎作用,进而承载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使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科学评价其城镇化质量并探索其内部分异规律,对实现新疆城镇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国外学者对城镇化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6]国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有关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理解[7-10]和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11-14]综合已有成果,在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中,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由于学者们对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理解并不一致,尚未形成能够获得一致性公认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时点或某一地域,缺少时空两个维度的动态比较分析。为此,笔者以2006-2015年新疆14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二维度评价新疆城镇化质量,并探讨其时空演变规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依据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理解,寻求一组量化信息,来反映城镇化质量多个目标动态变化情况。因此,构建时遵循“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性与可得性相兼顾”原则,结合新疆城镇化实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7-14]基础上,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协调发展4个方面,选择21项指标构建新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从而诠释城镇化质量“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保障,可持续依赖于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
表1 新疆地州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二)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熵值法
在城镇化质量评价的十余种方法中,[15-16]指标权重的赋权方式主要有两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考虑到学者们对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理解并不一致,不可避免会造成赋权时的偏差,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客观赋权法中,熵值法[17-18]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本文运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1. 数据来源
以新疆的14个地州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以下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简称:伊犁州直,以下同)、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以下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以下同)、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以下同)、喀什地区、和田地区。
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6年的新疆统计年鉴和新疆14个地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个别缺失的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①;对收入、产值、投资及消费数据以2006年价格为基准进行了重新核算,以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
2. 数据处理过程
1)归一化处理,以消除指标数据的量纲影响,
2)计算第项指标下第年度第地州该指标值的比重P
3)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e
4)定义项指标的权重a
对于给定的第项指标,x的差异性越大,则e越小,该项指标对于结果比较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因此,定义权重a:
权重计算结果详见表1。
5)计算指数V
V为第年度地区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或分目标层指数,计算结果详见表2和图2、图3、图4、图5。
(四)分异研究方法—变异系数
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揭示十年来(2006-2015年)新疆14个地州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变动情况,选取变异系数来测度新疆城镇化质量的分异情况。
变异系数C可以测度一组数据X的相对变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的X,即新疆的城镇化质量指数V;=2006,2007,…,2015。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新疆城镇化质量总体状况
由表2看出,2006-2015年新疆城镇化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质量不高,至2015年各地州均达到各自最高水平;此期间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年均增速达到11.68%。时间维度上,2006-2010年新疆城镇化质量提高较慢,年均增速仅4.99%,而2011-2015年则快速提高,年均增速达15.14%,是2006-2010年均增速的3.03倍,说明各地州的城镇化质量变动并不平稳,具有较明显的二阶段性特征。空间维度上,新疆各地州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1)各地州城镇化质量的绝对差异:从综合指数来看,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城镇化质量远远高于其它12个地州,2006-2015年期间,城镇化质量最高的地州是2015年的乌鲁木齐市,其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为0.67,是此期间综合指数最低值(2006年的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三地州,其值为0.10)的6.7倍,是同年度最低值(2015年的和田地区,其值为0.15的4.47倍。2)各地州间城镇化质量增速差异:2006-2015年,昌吉州以年均19.19%的城镇化质量增速位列14地州之首;乌鲁木齐市排在第二名(17.40%),博州是第三名(17.17%);增速最慢的是和田地区、其年均增速仅为5.39%,其次是克拉玛依市(6.40%),倒数第三名是吐鲁番市(8.70%);增速的空间差异非常之大。3)各地州城镇化质量的逆时序差异和不均衡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期初的2006年,城镇化质量最高的克拉玛依市的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值为0.33,与2015年14地州相比,这一指数值仅低于当年的乌鲁木齐市(0.67)、克拉玛依市(0.52)和昌吉州(0.37),而超过同年度的其它11个地州。而2015年城镇化质量最低的和田地区,其综合指数值为0.15,仅相当于2006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平均值,说明这一时期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存在明显的逆时序差异。图1表明,2006-2015年新疆14地州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呈波动上涨的趋势,其变异系数值由2006年的0.03增长至2015年的0.68,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不断增大,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增长愈发不均衡。
(二)新疆城镇化质量分目标状况
图2显示,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州在人口发展方面极不均衡,克拉玛依市的人口发展质量一直远高于其它地州、2013年其人口质量指数达到0.24的最高值,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仍远远高于其它地州。人口发展指数的权重为0.259 153,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2006-2015年除克拉玛依市以外的其它13个地州人口发展质量都不理想,其间指数最高值也仅为0.12(2015年博州),只相当于该指数权重的0.46倍。从各年度该指数的变动来看,2006-2010年各地州的人口发展指数均较低,波动较弱;2010年以后呈现小幅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人口发展依然是今后进一步提高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核心主题。
表2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值
图1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的变异系数
图2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分指数值—人口发展指数
图3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分指数值—经济发展分指数
图4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分指数值-社会发展分指数
图5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城镇化质量分指数值—协调发展分指数
经济发展方面:图3显示,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均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但各地州之间质量分化也较明显。其中,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远远高于其它12个地州;乌鲁木齐市在2008年超越克拉玛依市以后,一直位列各地州之首;2006-2015年均增速达到17.59%,至2015年其经济发展质量质数达到0.31;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起步高(2006年其指数值为0.14,位列各地州之首)、但增长相对缓慢(年均增速仅为4.76%),至2015年其指数值仅为0.20。此外,2006年以来,昌吉州、哈密地区和巴州则提升较快,至2015年其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已经远高于其它地州。相比之下,其余的9个地州的经济发展还非常弱、其指数值均很低,说明这9个地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尚待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指数的权重为0.376 057,2015年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相当于其权重的82.45%,排名第二的克拉玛依市,其指数值为0.20,相当于指数权重的53.19%,第三名的昌吉州指数值为0.16,仅相当于指数权重的42.55%;说明除乌鲁木齐市外,新疆大多数地州的经济发展质量并不理想,如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今后提升新疆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所在。
社会发展方面:图4显示,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州社会发展质量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各地州间的分化日趋加剧。其中,2006-2010年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处于窄幅波动的滞涨阶段,2010年以后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社会发展质量相伴上涨,2006-2015年两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州,至2015年乌鲁木齐的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值为0.13,克拉玛依市为0.12。除此以外的其它12个地州,2006年以来基本都呈现缓慢提高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吐鲁番市、哈密地区、昌吉州、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州、巴州等8个地州的社会发展质量不断趋近,至2015年其指数值集中在0.06-0.08之间,而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值则集中于0.03-0.05之间。社会发展指数的权重为0.155 351,在四个分目标中对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弱,但却不容忽略。可以看出,除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外,其它12个地州在此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指数的不断趋近,也说明社会发展并非易事。
协调发展方面:图5显示,2006年以来,新疆各地州表现不一,较为独特。其中,2006-2015年乌鲁木齐市呈现大幅波动状态,表明乌鲁木齐市在协调发展方面非常不稳定。而除乌鲁木齐市以外的其它13个地州在协调发展质量较低而波动较小,呈现明显的固化趋势;其中,塔城地区、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呈现小幅波动下降状态;阿克苏地区呈现水平波动状态,除此以外的其它9个地州则呈现小幅波动上涨状态。协调发展指标的权重为0.209 438,说明协调发展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虽然乌鲁木齐市的协调发展指数最高值达到0.17(2008年),但并不稳定,而除乌鲁木齐市以外的其它13个地州,该指数最高值也仅为0.08,只相当于该指标权重的47.06%,意味着协调发展仍是新疆城镇化进程中必将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 2006-2015年新疆城镇化质量波动加剧,14个地州间城镇化质量愈发不均衡。其中,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一直居前;昌吉州、哈密地区、博州和巴州等涨幅势头良好,至2015年质量指数均超过0.30;其它8个地州虽然也在提高,但由于起点低,至2015年依然未到0.30,滞后效应明显,加剧了地州间的质量差距。
2. 2006-2015年新疆城镇化质量分目标方面,各地州均存在明显的短板效应。人口发展方面,克拉玛依市远高于其它地州;经济发展方面,乌鲁木齐市摇摇领先、克拉玛依市起点高,但增速慢,其它地州则严重滞后。社会发展方面,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大幅领先,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4地州则明显滞后、固化特征明显。协调发展方面,除乌鲁木齐市极不稳定、大起大落外,其它地州质量低且波动小。
3.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兼修、多层面推动。作为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遥遥领先于其它地州有其必然性;乌昌一体化战略[19]引领昌吉州的快速提高。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多个方面表现良好,综合质量较佳。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势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哈密地区、博州和巴州加速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质量。而其它地州虽受益于对口援疆等政策,但城镇化质量依然不理想。
(二)对策建议
1. 完善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政策机制。首先,应强化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机制,使得新疆的城镇化布局科学、进展有序。其次,应制定并完善各地州间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实施以乌鲁木齐、库尔勒、吐鲁番—哈密等中心城市群战略、加快发展伊宁、喀什、塔城等边境城镇建设、以逐步缩小城镇化质量差距。再次,应建立权责明确的多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以夯实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基础。
2.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新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新疆城镇化的质量提升。为此,应构建包括营养健康的绿色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和科学现代的绿色服务业的新疆绿色产业体系。
3.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城镇化质量。新疆人才总量不足、流失严重、人才结构性缺陷突出既延缓了城镇化进程,也制约了城镇化质量提升。为此,一要调整和优化新疆现有科研院所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二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开发利用、三要培养和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并重,从而尽快形成有利于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人才支撑体系。
注释
①2010年人口数据缺失,以2009年和2011年的数据平均来代替,用于相关指标的计算。
②由于2015年吐鲁番地区和县级吐鲁番市撤消,设立新的地级吐鲁番市,因此,对2006-2014年的原吐鲁番地区和县级吐鲁番市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合并处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2018-03-06].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
[2]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全文[EB/OL].(2002-11-08)[2018-03-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www.cpcnews.cn/
[3]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02-11-17)[2018-03-06].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 (2014-03-16)[2018-03-06].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5]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全文[EB/OL].(2017-10-27)[2018-03-06].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6] 罗腾飞.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D].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 2016.
[7] 叶裕民. 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1(7): 27-31.
[8] 李明秋, 郎学彬. 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软科学, 2010(12): 182-186.
[9] 王道勇. 质量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与制度创新[J]. 中国国情国力, 2013(08): 13-15.
[10] 郭叶波. 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学习与实践, 2013(3): 13-20.
[11] 何平, 倪苹. 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J]. 统计研究, 2013, 30(06): 11-18.
[12] 张春梅, 张小林, 吴启焰, 等.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1): 16-22.
[13] 李江苏, 王晓蕊, 苗长虹, 等.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14, 34(10): 70-77.
[14] 周正柱. 我国省域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17, 39(11): 59-64.
[15] 郭叶波, 魏后凯. 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3(02): 37-43.
[16] 苏红键, 朱保念, 李善国. 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城市问题, 2015(12): 26-31.
[17] 段树国, 龚新蜀. 基于熵值法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1): 98-103.
[18] 李柏洲, 徐广玉, 苏屹. 基于组合赋权模型的区域知识获取能力测度研究——31个省市自治区视阈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13(12): 68-81.
[19] 乌昌一体化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EB/OL]. (2010-03-02)[2018-03-06]. 中国经济网http://district.ce.cn/ .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bout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on Prefecture Scale from 2006 to 2015 in Xinjiang
DUAN Shuguoa, XI Xiumeib
(a. Politics and Law college; b. Science Colleg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Thequality is the key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to apply entropy value method to determin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nd it utilize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law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prefectures of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was unstable development and low quality,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gap was increasing between 14 Prefectures in Xinjiang from 2006 to 2015. Among them,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of Urumqi and Karamay was far higher than other prefectures,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Changji, Hami, Bozhou, Bazhou gained obvious increasement and good momentum. However,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other eight prefectures are low and lag effect were obvious. In terms of the sub-targets, there were obvious short-board effects in all prefectures:The quality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Karamay was far better than other prefecture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Urumqi was leading, an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Karamay is high start point, but the growth rate was slow and the leading edge was lower. Other prefectures were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the qu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Urumqi and Karamay were ahead of the others, but Aksu,Kezhou Kashi, hotan were obviously lag behind; 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xcept of volatile trend in Urumqi, other prefectures developed low quality and small variation showed certain curing characteristics. So, 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policy mechanism, to build green industry system and to cultivate talent support.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entropy value metho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Xinjiang
2018-07-2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JY054)
段树国(1973-),男,黑龙江阿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镇化、循环经济研究;奚秀梅(1972-),女,黑龙江泰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环境研究
TU 984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9.02.010
2096-059X(2019)02–0054–07
(责任编校: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