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牦牛冻精与家牦牛杂交改良试验
2019-05-17张成祥
张成祥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种畜繁殖场,青海大通 810100
野牦牛栖息于海拔3 000~6 000 m的高寒草原地带,体型粗壮,体长 200~260 cm,体高 160~180 cm,体重 500~600 kg,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生长快;家牦牛适应海拔3 000~4 800 m生活,体型比野牦牛小,其生产性能逐渐下降,甚至有明显的退化。本试验是采用被驯化了的野牦牛细管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对家牦牛进行提纯复壮,提高生产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人工授精器械;称量器械:磅称、卷尺、测杖、杆称;野牦牛细管冻精500支;选用种用性能好、健康无疾病、体格强壮的家牦公牛10头,挑选成年母牛160头,试验群和对照群各80头。
1.2 试验设计
试验组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照组自然交配进行繁育,加强妊娠期科学放牧管理,产犊育幼,测定犊牛初生、6月龄体重和体尺,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试验方法
7-8月在夏秋季草场上挑选经产母牦牛160头,随机组群,其中试验组80头登记编号,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用试情公牛早晚进行试情,技术人员根据发情表现,早晚或至第2天早上最少进行2次输精,提高受胎率;母牛繁殖记录表,每头母牛登记1张,配种时认真逐项填写并长期保存,并将冷配产犊公、母性别登记准确。对照组80头登记编号,投放种公牛10头,进行自然交配。
1.4 饲养管理
母牛怀孕期,尤其在怀孕后期,是胚胎发育迅速阶段,每天坚持放牧8 h以上,并加强补饲,管理上注意慢、稳,圈舍要求保暖、干燥、通风良好,防止拥挤滑跌,避免早产、流产、难产等造成死亡。
2 结果与分析
2.1 受胎率测定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群和对照群受胎率分别为 75.00%、76.25%,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采用细管冻精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对牦牛受胎率没有影响。
表1 试验群和对照群受胎率统计
2.2 产犊育幼、测定初生犊牛体重和体尺
3-4月份产犊,根据配种记录随时观察,准备好接犊工具,让犊牛吃上初乳,称重、测量体尺(表2)。由表2可知,初生试验群犊牛平均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比对照群分别提高0.84 kg、2.67 cm、2.89 cm、2.58 cm、1.00 cm,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初生犊牛体重、体尺测定统计
由表3可知,犊牛6月龄试验群平均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比对照群分别提高4.71 kg、0.82 cm、1.21 cm、3.24 cm、1.57 cm,差异极显著(P<0.01)。
表3 犊牛6月龄体重、体尺测定统计
3 结论
通过野牦牛冻精与家牦牛杂交改良试验,统计不同阶段的生产性能指标,反映出杂交后代生产性能比家牦牛均有提高,杂交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利用野牦牛复壮家牦牛是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