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流手术室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2019-05-17王洪霞邓礼衡

传染病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危险年龄

王洪霞,尹 桃,邓礼衡

外科患者主要急救场所为手术室,由于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会损伤机体正常组织,如果手术环境未严格要求,将引起院内感染。有研究表明,手术室属于院内感染主要危险科室,其环境洁净程度可对感染发生率产生重要影响[1-2]。判定医疗机构水平与实际管理质量常用指标为医院感染率,故预防手术室感染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层流手术室(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s, LFOR)主要采取空气洁净技术减少生物污染,较为适合进行各种手术操作,并且LFOR可以为手术提供理想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环境洁净和空气清新,减少细菌数量,从而减少院内感染事件[3-4]。本文以在LFOR开展手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影响LFOR手术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对策。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LFOR开展手术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临床诊治资料完整;③具有手术适应证;④手术切口为I类或者II类;⑤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⑥符合伦理委员会研究审批要求。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身体素质较差,对手术不耐受;④拒绝参与本次调查研究。600例患者中,男348例,女252例,年龄18~75岁,平均(46.39±4.92)岁。

1.2 方法 收集并且整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手术情况[手术模式(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切口分类、术中是否输血、术中有无设备搬动、麻醉方式(全麻与椎管麻醉)等]。手术切口分类标准为,I类:手术没有进入炎症区,且没有进入泌尿生殖道、呼吸道与消化道,包括闭合性创伤手术但与以上条件相符者。II类:手术操作进入泌尿生殖道、呼吸道或者消化道,但没有明显污染。III类:手术操作进入急性炎症但没有化脓区域,新鲜开放性具有创伤的手术,术中无菌技术存在明显缺陷,胃肠道内存在明显溢出污染。IV类:存在临床感染、坏死组织陈旧创伤以及脏器穿孔手术。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判定方法:手术结束后通过涂抹法从切口部位获取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并于术后3 d观察是否产生炎性反应与相关感染体征。

1.3 观察指标 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手术模式(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切口分类、术中是否输血、术中有无设备搬动、麻醉方式(全麻与椎管麻醉)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软件处理调查数据,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用±s表示,2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组间方差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60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4.00%),具体为:手术切口感染9例(1.50%),呼吸道感染6例(1.00%),泌尿系统感染6例(1.00%),胃肠道感染3例(0.50%)。

2.2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n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between 2 groups[cases(%)]

2.3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组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II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ery conditions between 2 groups[cases(%)]

2.4 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感染危险因素变量赋值见表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II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均为感染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感染危险因素变量赋值表Table 3 Table of variable assignment of infection risk factors

表4 影响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Table 4 Logistic analysis on infection risk factors

3 讨 论

外科诊治关键环节为手术,手术室感染属于院内感染主要部分。如果产生手术室感染,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手术疗效,提高治疗难度,并且增加严重并发症风险,阻碍术后康复进程,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现阶段院内感染事件主要源于LFOR感染,临床上实施有效控制对策,保持LFOR环境卫生,减少空气菌落数,对降低手术室感染风险具有积极意义[5-6]。

本研究显示,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II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鲁飞等[7]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患者年龄、合并症情况、手术模式、手术时间、切口分类、术中是否输血、术中设备搬动情况均为LFOR感染影响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II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均为LFOR感染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因为各项身体机能已经逐渐退化,缺乏免疫能力,对抗细菌以及病原菌的能力下降,较容易出现术中感染[8]。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可提高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特别对于手术难度高的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手术时间越长或者手术切口越大,可导致切口暴露时间增加,从而提高感染风险。急诊手术患者更容易产生术中感染,主要由于急诊患者病情非常危重,术前准备工作比较仓促,容易产生准备不充分情况,故增加感染几率。输血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血液制品可能受到了污染;同时急诊手术患者术前一般不会洗澡更衣,术中患者皮肤层带菌皮屑或者衣物上有菌颗粒,且人员流动较大,频繁开门,引起手术室气流,使室内较为封闭“正压状态”产生改变,导致室外没有净化的空气进入手术室,严重增加空气菌落数[9-10]。若手术中搬动设备,导致设备表面积累的微尘颗粒漂浮至空气中,从而增加手术室里面空气菌落数,提高感染风险[11-12]。本次研究亦存在样本量方面的局限,由于样本量较少,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稳定性欠佳,有待后续大样本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控制手术室感染。①提高全科人员手术室感染控制意识:可以通过业务讲座、科内早会或者例会等形式宣教,对院内感染知识进行普及,持续更新感染防范注意事项,并且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强化麻醉医师以及手术护士工作责任感与自身素养,自觉遵守操作规范。②人员培训:对LFOR医师开展LFOR相关知识与手术操作要求培训,确保手术医师严格遵循室间操作规范;如果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测结果异常,要求必须将其标注于手术通知单,对手术间合理安排较为有益。③术前与术中控制:嘱咐手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1 d进行洗澡更衣;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术中开门次数(尤其在手术准备阶段以及手术即将结束时避免开门),并减少术中设备的移动;若为污染手术,须尽快吸除患者胃肠内容物与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等。④术后控制:严格遵从医嘱予以抗菌药物,注意患者状态变化,提供术后营养支持,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护士应该加强巡视术后置入导管患者,仔细观察导管所处位置与运行是否正常,做好消毒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手术室危险年龄
变小的年龄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喝水也会有危险
年龄歧视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算年龄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