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对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9-05-17于小英耿壮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5期
关键词:肩胛骨肩部肩关节

于小英,王 博,耿壮丽,刘 娟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458030)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最易发生由外伤所引起的肩关节障碍。本文采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对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5例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7~68岁,平均(58.37±4.51)岁。治疗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9.88±5.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均为由外伤所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及肩关节疼痛;家属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由周围神经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肩关节松动术及肩关节被动运动等,每日1次,每次90min,连续治疗4周。

2.2 治疗组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连续训练4周。①肩胛骨运动训练:在患者肩胛平面上进行肩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并用枕头辅助患肢支撑于旋转中立位,术者一手固定患侧肩关节,另一手辅助患肩做前伸、后缩、上提、下沉等训练,每次10min,每日2次。②肩胛骨周围肌肉肌力训练:对患者患侧肩关节肩胛骨做各方向主动活动训练,并增加徒手抗阻训练,阻力适中,每次训练20min,每日2次。③肩胛骨稳定性训练:采用动态闭链训练,要求患者两肩部前屈30°,双手放于Bobath球上下压并保持治疗球稳定,后逐渐调整治疗球的角度,至双肩前屈到90°,每次10min,每日2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1]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分数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M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x±s)

4 讨论

肩关节解剖学结构由6个关节构成[2]。任何一个关节发生损伤均会导致肩关节活动障碍,尤以外伤(骨折)所带来的障碍最为严重,临床常规康复治疗中,肩胛骨的运动功能在患者肩关节活动障碍及肩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

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最为常见的功能障碍是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在各运动方向上活动范围明显减少[3]。本研究发现,肩胛骨活动障碍会导致患者肩肱节律紊乱,从而使肩部活动减少为正常活动范围的1/3;另外通过比较患者患侧肩关节与健侧肩关节的功能性活动的复合运动模式,发现患肩运动与正常运动的模式差异,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周围肌肉有明显变化:前锯肌及上斜方肌功能表现改变,肩胛骨倾斜并升高。这些症状均提示,肩胛骨及肩胛胸壁关节对肩部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充分训练肩胛骨运动对肩关节活动受限具有积极作用。

前锯肌是维持肩关节正常活动度及正常节律的主动肌之一,位于中下部的前锯肌群可有效控制肩胛骨的运动范围,保证肩胛骨及肩胛盂生理结构正常,维持正常的肩峰下关节腔隙[4]。当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时,患者会长时间制动肩部,而长时间制动前锯肌会发生严重疲劳,从而使肩胛骨的伸展度和旋转度范围降低,并使肱骨头上提前移,造成继发性肩袖撕裂伤及肩峰撞击伤。因此,肩关节功能障碍长时间制动后,训练修复前锯肌及周围肌肉是稳定肩关节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治疗组增加患者对肩胛骨的运动控制训练,选择动态闭链训练及单臂支撑训练恢复肩胛骨周围肌肉活力,尤其是前锯肌,使患者CMS评分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通过重塑肩胛骨运动功能,维持肩部周围结构,从而改善由外伤所引起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肩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胛骨肩部肩关节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肩胛骨动力障碍对肩部疼痛影响的研究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
肩颈痛,锻炼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