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重症监护压疮高危患者预防中的应用
2019-05-17孔祥红
孔祥红
(山西省翼城县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043500)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处于昏迷或瘫痪状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加重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治疗和护理Ⅲ、Ⅳ期压疮的方法较多,但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故临床认为预防性护理的重要性大于治疗性护理。负压引流护理及治疗是西医处理该病的常用方法,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2]。而中医特色护理是将中医特色疗法融入整体护理干预中,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本研究对74例ICU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ICU压疮高危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翼城县人民医院行常规护理的ICU压疮高危患者37例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翼城县人民医院行常规护理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的ICU压疮高危患者3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5~70岁,平均(53.41±7.93)岁;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4~12分,平均(8.21±2.73)分;发病部位:外踝部4例,肩胛部6例,髂前上棘8例,骶尾部1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43±7.95)岁;Braden评分4~12分,平均(8.28±2.75)分;发病部位:外踝部3例,肩胛部7例,髂前上棘7例,骶尾部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患者入院时无压疮;Braden评分<12分;住院时间>2周。
1.3 排除标准 并发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疾病;已有压疮发生;下肢动脉发生病变。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并实施负压引流护理。②帮助患者翻身,为避免用力不均需将翻身单平铺好,需将重量集中于翻身单上;避免抬高床头,若必须抬高则将中单卷成圆条状,使患者身体下滑幅度减小;采用防压疮床垫,并保持翻身后患者身体倾斜30°,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翻身时间。③在头部、手腕等受压部位放置水垫或自制水囊等,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温水擦浴,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局部温度升高。干预7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根据Braden评分进行中医特色护理。①中医特色预防压疮护理:在局部皮肤使用红花酒精轻轻按摩,确保力度适中;将本院自制的药枕垫于局部,药枕由川芎、紫草、滑石、红花、没药、乳香等药物组成。②中医特色压疮护理:根据已发生压疮者的压疮部位、程度及面积等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采用中药(以红花、紫草、丹参为主要成分)局部擦拭,促进血液循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压疮部位,然后将中药制剂黄金万花膏涂抹于患处,包好纱布,每日2次;使用薄荷、石膏等对压疮部位进行擦拭降温。干预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压疮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压疮发生时间,统计压疮发生情况及分期。皮肤完整伴压之不退色的局限性红斑为Ⅰ期(瘀血红润期);真皮部分缺失,以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粉红色伤口或创面,无腐肉为Ⅱ期(炎性浸润期);表皮破损、溃疡形成为Ⅲ期(浅度溃疡期)[3]。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干预7 d后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4];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为(10.56±2.78)d,明显晚于对照组的(5.89±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1,P=0.000<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压疮高危患者发生情况比较[例(%)]
(2)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压疮高危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比较±s)
表2 两组压疮高危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创面愈合时间(d)换药频率(次/d)观察组 37 1.65±0.34▲ 19.12±3.45▲ 0.58±0.18▲对照组 37 3.34±0.56 35.51±5.69 1.45±0.63 t值15.691 14.983 8.077 P值0.000 0.000 0.000
4 讨论
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发生持续缺氧缺血、营养不良及皮肤抵抗力降低是压疮发生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具有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及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压疮发生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久病卧床,受压部位气血瘀滞,血脉不通,经络阻隔,气血亏损,毒邪内侵,肌肉筋骨失养则溃腐成疮,缠绵难愈。因此,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本研究中,观察组压疮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且发生率较低,证实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减少压疮发生。虽然西医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不太理想。在中医特色护理中使用红花酒精按摩局部皮肤,其中红花有活血通瘀之效,可有效扩张周围血管;酒精有辛散温通之效,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两者配合使用药效稳定,可有效预防压疮,轻轻拍拭有利于皮肤吸收[5]。同时在局部垫中医药枕,通过局部皮肤直接吸收药物,进而刺激经络传导与穴位外敏放大效应,实现预防压疮的效果。药枕中以川芎、紫草、滑石、红花、没药及乳香等为主要成分,其中红花、紫草、滑石、川芎有活血通络、止痛消肿之效;没药、乳香气香走窜而善行,均有散瘀止痛之效,长于破泄散瘀,配合使用气血并治,有宣通经络、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敛疮生肌之效[6]。本研究中,观察组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频率均少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愈合。中医特色护理根据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把握重点人群及关键环节,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以红花、紫草及丹参的酒精进行擦拭,有效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通过石膏、薄荷等擦拭压疮部位可有效降低创面温度,改善患者病情,有效减轻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ICU压疮高危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