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例谈问题解决理论下的数学建模活动

2019-05-17

名师在线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仰角共线旗杆

吴 威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福州 350000)

引 言

在本文的数学建模活动研究中,问题解决模式为: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中提取信息,与已学的知识加以联系,并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自身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解决此问题,再争取将数学问题的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

一、问题解决理论下的数学建模活动

强调“问题解决”是目前构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目前的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以下三点:(1)强调“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2)强调“综合活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初中学段,学生将进一步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强调“非常规问题”。

二、“测量学校内建筑物高度”的建模过程和指导

(一)原始问题

测量建筑物高度是一个常见的数学问题。测量的方法可以以几何为主,也可以结合三角方法和物理方法,如求线段长、相似三角形、气压性质、自由落体试验、几何光学试验等。

测量的对象:(1)本校旗杆的高度;(2)校外高建筑物(不可及)的高度。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小组成员经过讨论,需要确定建模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分工、测量目标、测量方式和测量工具,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做好多种方法的设计。有能力的小组可以做误差分析。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测量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合作完成测量,不局限测量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新颖的测量方式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组织讨论;在测量过程中,对学生不合理的方法和做法,要适当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方法,也可以将其作为反思的例子;在学生完成测量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将测量结果、测量方式、误差估计方式等一一做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测量方法总结报告

(1)测量本校旗杆的高度。由于学校的旗杆下有阶梯和底座,因此可以将这个模型看作被测建筑物底部不可到达的模型。

方法一:鉴于旗杆的前方是空旷的操场,选择测量的位置比较自由,C组利用量角器测量,运用三角函数知识求值(见图 1)。

①设旗杆建筑MN底部的阶梯高度为m,在旗杆建筑底部N所在的水平面上,选取A,B两个位置,使A,B,N三点共线;

②在人眼的位置,分别测量A,B两个位置的仰角,测得仰角的度数为x,y,两观测点间的距离AB=a,人眼高度AA'=b;

图1

方法二:由于在试验中发现,利用量角器测量仰角得到的数据误差比较大,于是D组同学将C组的方法做了改进,不测量角度,转而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测量三角形两边之比(见图 2)。

①设旗杆建筑MN底部的阶梯高度为m,在旗杆建筑底部N所在的水平面上,选取A,B两个位置,使A,B,N三点共线,人眼的位置为A'和B';

②分别在C,D位置竖一根杆子,使人的视线经过杆的顶端时,刚好能看见旗杆的顶端M,测量BD,AC间的距离a和b,A,B两个位置间的距离c,杆子的长度DD'为h,在D位置到旗杆的距离DN为d,设MB高度为x,人的高度为n;

图2

如果有平面镜等工具,也可以利用平面镜放射等光学原理来设计试验。

2.在校内测量校外高建筑物的高度

由于校外的楼比较庞大,学生在校内测量,楼底被遮挡,测量遇到一定困难。

方法一:由于在校内有教学楼(其他建筑物)可以利用,教师指导C组学生采取与上文测量旗杆相类似的方法,在竖直方向选择两个测量点进行操作(见图3)。

①在教学楼底部A的竖直方向上,再找一个测量点C(在教学楼的一层);

②分别测量A'和C两个位置的仰角,测得仰角的度数为x和y,测得人眼高度AA'=b,教学楼一层的高度为a;

图3

与此方法同理,学生也可以借助之前试验中求得的教学楼高为数据进行计算。

方法二:考虑到高建筑物在学校外,无法看到其底部,因此无法准确判断点是否与建筑物底部质点共线,容易产生误差。D小组的学生没有采用测量旗杆的方法,而是结合平面几何的知识,即三角形中线定理给出了一个更具普遍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见图4)。

①由于被测的高楼比较庞大,楼底被遮挡难以确定位置。因此,在被测对象前方,也就是学校内,与被测高楼同一水平面上任取共线的三点A',E',D',使E'为A'D'的中点;

②测得AE=ED=a,学生分别站在A',E',D'处测量仰角,测得 ∠BAC=x,∠BEC=y,∠BDC=z,人眼高度为m,

设AB=b,BE=c,BD=d,BC=x;

③根据中线定理,可得b2+d2= 2a2+ 2c2,

由三角函数知识可以得知:b· ta nx=c· ta ny=d· ta nz=x, 由 此可得则被测高楼的高度为

图4

三、模型结果和评估

(一)测量本校旗杆的高度

在实际模拟中,测得a=5m,b==1.5m, 44x= °, 65y°= ,m=0.6m,代入得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旗杆高度为10米到12米,因此借助测角仪测得的数据,用于模拟计算旗杆高度较为准确。

但这种设计方式,对于较远的建筑而言,由于底部看不清位置,无法准确选定三点共线的位置,估算的数值容易有较大误差。

(二)在校内测量校外高建筑物的高度

由于校外的楼比较庞大,学生在校内测量,楼底被遮挡,无法看到其底部,因此无法准确判断点是否与建筑物底部质点共线,容易产生误差, 操作时采取方法二,即被测高楼的高度为测 得x= 7 0°,y= 6 5°z=62°,m=1.5m,a=10m, 代 入 得

结 语

在建模过程完成后,学生需要回顾自己已经解决的模型,正视自己正在解决的模型,展望自己能够解决的模型。在将自己的新想法付诸实践时,需要不断地学习、改进,使这些观念适合现实的问题情境。由此可见,通过数学建模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使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仰角共线旗杆
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向量”素描
向量的共线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仰角、俯角问题
迎接新学期
旗杆到底有多长
平面向量中两个共线定理的运用
老战士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计算GNSS系统卫星仰角
换旗窃蛋
脸的基本画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