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最美雪乡拉斯特

2019-05-17撰文刘是何

新疆人文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雪乡滑雪板

·撰文·摄/影 刘是何

阿勒泰地区素有“最美雪都”的美誉。

去年,从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开始,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使整个阿勒泰银装素裹,美如童话。

许多游客千里迢迢专程来到这里来观雪、赏雪、拍摄雪景,追溯冰雪文化的起源。在外地游客纷纷而至的同时,我也与努尔拉西等几位摄影圈的朋友一起走进了位于阿勒泰市区以北7公里处的雪乡——拉斯特。

一路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童话般的世界,美如仙境的乡村画卷。不时可见一辆辆小汽车开进雪乡,三三两两的游客行进在雪乡的道路上。这个过去冬季冷冷清清的小乡镇,现在变成了人们观雪、赏雪,体验冰雪旅游的好去处,当地群众过去闲置的马拉爬犁也成为大受游客欢迎的交通工具。随着冬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民也由过去的“冬闲”变成了“冬忙”。

边走边拍

努尔拉西是一位青年摄影爱好者,她对摄影有着无限的执着与热爱。当天,我们去采风创作时,当地气温已达零下20多摄氏度,在外面拍摄一会,相机就冻得没电了,她就将相机放到车里暖一暖,自己又拿着手机继续拍摄。她身穿红棉衣,与洁白如玉的银色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她在拍摄时也成了我镜头中的模特。

我们边走边拍,7公里的路程走了小半天,每个人都拍摄了几百张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大家边拍边感叹着:“太漂亮了,太美了!”我也有同感,眼前的景色着实让我忘却自我、忘却寒冷,拿着相机环顾四周,镜头不管对到哪里,都是一张非常漂亮的照片。

这些美景,引起了我的深思。

“阿勒泰”是蒙古语,是“金山”的意思。这里有“阿勒泰72条沟沟沟有黄金”之说,阿勒泰也因盛产黄金而得名。追溯阿勒泰的采金历史,已超过千余年,就在20世纪80年代,在阿勒泰,仅采金者就多达10万之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地政府已意识到大规模采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从2000年开始,阿勒泰的采金被全面制止,阿勒泰延续了上千年的淘金岁月也画上句号。

迈入新时代,阿勒泰又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受到世人的关注,如今,每年到阿勒泰旅游的人数已超过百万人次。特别是阿勒泰丰富的冰雪资源更是全国少有,为此,阿勒泰从去年开始全力推进冰雪旅游业发展,专门出台了《阿勒泰地区2018-2019年冬季旅游优惠办法(试行)》,对以包机形式进入阿勒泰地区旅游的,地区财政对每班包机50人以上的,给予组团社1万元/班次的奖励;专列来旅游的,对每趟专列300人以上的,给予组团社6万元/车次的奖励;对冬季输送游客的组团社,在阿勒泰地区停留3天以上(含住宿2晚),按照1∶1比例赠送喀纳斯景区夏季门票(不含区间车票);在阿勒泰地区停留2天以上(含住宿1晚),按照每输送百名游客奖励1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对冬季输送游客超过500人的组团社,前5名的组团社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同时,对各县(市)景区、星级饭店、旅游业态产业如农家乐,旅游商品店,参与旅游且符合标准的乡村旅游从业者给予相应补贴。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阿勒泰、走进阿勒泰,让阿勒泰的冬季旅游“热”了起来,也有效激发了当地群众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58岁的哈那提·阿那皮亚是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的一位村民,随着冬季乡村旅游热度的不断提升,他家一度闲置的马拉爬犁又开始发挥起作用,经常有游客前来体验马拉爬犁。为此,他专门将马拉爬犁进行了装饰,他说:“我把爬犁装饰漂亮一些,游客拍摄出来的照片也漂亮,他们就高兴了,他们回去还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玩,我们收入不就更多了吗?”说话间哈那提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今年60岁的哈布力别克·达仁是一位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艺人,随着冰雪旅游的推进,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体验成为很多游客的“热宠”,每天都有游客来到他家中观看制作流程,体验古老滑雪。这让他过去始终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以前我总担心,我老了这门技艺没人愿意学会失传,现在好了,本地买古老毛皮滑雪板的人在不断增多,还有好多游客买回去当纪念品收藏了,不仅让游客见证了万年前古人们的智慧,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文化魅力,如今村里学习古老滑雪板制作技艺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多。”

哈布力别克家西边的一间小房子,就是他简易的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加工间,他58岁的弟弟哈冷别克·达仁是他唯一的助手,他们从板材刨光、弯度制作、毛皮粘贴一直到成品完成的全过程,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也因有他们这样一代代执着的传承人,才能使这一古老的滑雪文化瑰宝延续至今,才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感受古人们的智慧。

正当我们感叹不已时,一批游客也慕名来到他家里,拜访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传承人,更想一睹和体验古老滑雪板的风采。

古老滑雪板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制作一副上好的滑雪板从精选木材、皮料,再到一步步加工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游客来体验古老滑雪,哈布力别克根本没有时间接待,就全权委托其弟弟哈冷别克专职“代言”和演示。

哈冷别克憨厚朴实,做事非常认真,每当有人需要体验或是观看远古滑雪板滑雪时,他都要专门戴上大皮帽,穿上绣有花纹的长袍。他说:“游客来一次不容易,我这样穿戴不仅是对游客的尊重,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地域特色。大家拍摄的照片也更漂亮,发到朋友圈,点赞的人就会多。通过他们的宣传,我也自然成了‘网红’,所以我也要穿戴好,显得帅气一些!”

头戴皮帽,身披长袍,此时的哈冷别克如同古代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威风凛凛地站在雪野之上,从讲授古老滑雪板的制作流程,示范滑雪技巧,再到指导游客体验滑雪,每一个步骤都耐心细致。他的一举一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地群众的朴实,更看到了他对古老毛皮滑雪的挚爱。

有一位名叫魏忠勋的游客穿上毛皮滑雪板,体验了一次古人的滑雪运动。事后,他激动地说:“早就听说阿勒泰是古老滑雪的发源地,这次能亲眼目睹这种古老毛皮滑雪板的制作过程并进行亲身体验,我感到非常幸运,不虚此行。”

“海市蜃楼”

其实,雪乡的见闻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走出诺改特村,沿克兰河而上,道路两旁玉树琼花,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不仅是我们,就是当地群众路过此地,也都会放慢车速,欣赏这天公作美的迷人景象,还有些人直接将车停在路边,走进这如梦幻般的世界。大家静静地走、静静地拍摄,却没有一个人说话,过往的车辆也一改往日的急驰,都放慢了车速。

穿过美景,大家才有时间分享先前拍摄的作品,谈论自己的拍摄体会。虽然取景各不相同,拍摄的画面也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这里太美,太静,美得让人窒息,静得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

在激动和兴奋之中,我们乘车继续在山谷中前行。随着一个大拐弯,车子爬上一个高坡,眼前豁然开朗,远处雪山巍峨、云雾缭绕,近处白雪如毯玉树成林,一栋栋民房错落有致镶嵌其中。如果说先前我们看到的、拍摄到的是童话世界,这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海市蜃楼。看到眼前的情景,大家激动的唱着、吼着、跳着……

出于职业习惯,我立即架好相机,将这眼前的美景装入自己的镜头,也将大家激动的场面记录了下来。

因为要赶时间,我们在这里不敢长时间停留,就沿山势,顺着S型的山路往山下走,不多时,就听到了克兰河哗哗的流水声由远至近。迎着水声走下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天蓝如海、雪白如银、溪水潺潺,最妙的是河道中露出水面圆石上覆着厚厚的白雪,如一个个巨型蘑菇,圆润可爱,还没有封冻的河水在超低温的作用下,如沸腾一般冒起团团蒸汽,斜射的阳光透过林间缝隙,将一束束光芒照射在雪蘑菇上,如同神来之笔,在这里绘出明暗相间的基调,构成了美得无法形容的巨幅山水画卷。

阳光灿烂,河水灵动,游人忘情。我们又一次沉浸在这巨幅画卷之中,游走在醉情的诗意之中,忘却了城市的喧哗、工作的烦恼和生活中的琐事,感受到的是心胸如洗的惬意!

我们都各自找好机位,从大场景到中景再到特定,大家在拍摄的过程过直喊“过瘾”。我也一样,今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出来采风创作,所以,看到眼前的景象,让我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一转眼这些美景随着冰雪的消融而消失,全神贯注地只顾拍摄这些让人为之惊叹的美景。

一阵拍摄后我回过神来,眼前的这幅巨型画卷,至少要在这里呈现半年以上,我们这样蜻蜓点水般的拍摄根本反映不出其大气磅礴的美,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端详领略其美妙之处的意境……

对于摄影人来讲,光是摄影的生命,太阳已开始西下,再过两个多小时,夕阳、瑞雪、流水……如诗一般的意境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可是我们的雪乡之行才走了一半,后面还有一个雪村,也在我们此行的拍摄计划之中,还要造访当地几位发展旅游业的群众。这也是我多少年养成的一个拍摄创作习惯,不管到哪里,在拍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不忘记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这样不至于让拍摄出来的作品空洞没有人气。

时间不等人,大家只能不舍地收拾好摄影器材,一步三回头离开这个让我们陶醉忘却自我的地方,直到上车的最后那一刻有些人还在抓拍。

雪村斯德克

摄影人可能都有这个习惯,遇到好的景色就得停下来拍摄,就这样不到5公里的路我们边走边拍摄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雪村斯德克。

这里既是一个牧民定居新村,也是一处休闲旅游的度假村。为支持当地村民发展冬季冰雪旅游,吉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借鉴东北发展冰雪旅游的经验,根据阿勒泰地区推进冬季大旅游的实际情况,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对斯德克的村容村貌进行全面升级,就地取材拉来鹅卵石、干树桩,在村道两旁建起雪蘑菇景观,对农户房屋进行装修改造。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村里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对参与从事旅游业的村民进行培训,先后选送8人到阿勒泰市星级酒店进行为期10天的跟班学习,邀请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到村里对糕点制作、烹饪、游客接待、家具陈设等进行了全方位培训,让斯德克不仅有配套的餐馆、民俗文化馆、民俗茶坊、民俗旅馆,还有非遗摄影体验馆,成为阿勒泰地区雪村的一个代表。

这里因地处山凹无风,没有前面我们所到之处那样寒冷,村里也非常安静,置身其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村民家门口三三两两停放着小汽车,有村民自己的,也有游客的。不时能看见和我们一样挂着相机的人边走边拍,虽然大家互不相识,可都很友善地微笑点头致意,让人一下感受到这个村给人以一种说不出的归宿感和亲近感。

我们的向导是一位刚到拉斯特乡工作不到半年的哈萨克族姑娘,她叫哈迪霞,不仅人长得漂亮,也非常喜欢摄影,是乡里负责宣传的干部,因职业和爱好的缘故,她先后多次来到斯德克片区拍摄采访。她说:“这个村确实很美,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择在这里住上十天半月。”

雪季的斯德克,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银色世界,干净得一尘不染,但因过于干净,雪景过于漂亮,让人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为此,村民纷纷在自家门前挂起大红灯笼。远远望去,茫茫雪海的那一抹红,如同寒冬里的红色火焰显得格外抢眼。哈迪霞告诉我,别看这个片区小,人不多,就业率却很高,目前已有29名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直接和间接带动附近8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他们的人均收入由2016年底的6600元到今年底有望突破1万元。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一个名为“五棵树农家乐”的门前。哈迪霞说,这个农家乐的主人名叫娜仁,是她前不久认识的一个好朋友,邀请我们一起进去坐坐。

走进室内,只见娜仁正在往餐桌上摆放糖果、饼干等,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说这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还要邀请我们晚上在这里吃饭。

娜仁的热情,让大家有种回到家的感觉。

娜仁是一位蒙古族姑娘,漂亮大方,特别是她一身别具特色的服饰,成为农家乐里的一道风景。随着深入交流我们得知,她之前在阿勒泰市一家餐馆边打工边学习烹饪技术,学成后回到村里自己开了一家农家乐,刚起步时因客人少,也为了节约开支,她自己既当厨师又当服务员。随着雪村旅游的火爆,自己农家乐知名度的提升、客人的增多,生意也比开始好了许多,她就雇了一名厨师。现在,她不仅将自己的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还牵头成立?了“农家乐”合作社,让村里的一批村民从中受益。

走出娜仁的农家乐,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红通通的灯笼映红了整个村落。

从白天到夜间,让我们领略了这个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地特色的小村,眼前的景色,令大家都很激动,纷纷以这个小村的夜景为背景在这里拍照留念。

娜仁陪我们游走村中,给我们介绍这个片区发展的点点滴滳,介绍自己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远期发展目标。

夜已很深,寒风扑面,但大家拍摄、观赏的热情依然未减。看到大家这么专注、激动和依恋,娜仁专门给家人打电话,安排了住宿的地方并挽留我们在她家里住下,可第二天大家都有事,晚上必须返回。大家又拍摄了一阵后,与娜仁相拥告别。

我们坐的车慢慢驶出斯德克,通过倒后镜,看到娜仁渐渐远去的身影还在向我们挥手告别,最后她与斯德克一起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雪乡的山、雪乡的水,雪村有景,雪村的情,雪村的人……都已进入我们的心中,装进我们的脑海,大家相约,就在这个冬季,我们一定要再次走进雪乡拉斯特、雪村斯德克!

猜你喜欢

阿勒泰地区雪乡滑雪板
《雪乡》
与众不同的滑雪板,让您在冰雪世界畅游
Wheelblades,夹在轮椅上的滑雪板
雪娃
雪乡如何去掉“宰客”恶名
“冰雪奇缘”
菜鸟入门ABC滑雪基础入门
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分析
基于AHP法的阿勒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定与对策研究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