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离婚冷静期的作用
2019-05-16许译丹司亚伟
许译丹 司亚伟
摘 要 在如今离婚率以及单亲家庭子女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背景下,挽救婚姻、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发展刻不容缓。 离婚冷静期是维护婚姻的良药,它的价值在于夫妻双方可以借此认真反思,进而去经营维护婚姻,也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对减少犯罪、促使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离婚冷静期 婚姻自由 未成年犯罪
作者简介:许译丹、司亚伟,吉首大学法硕(非法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07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结婚率已经从2010年的9.3‰降至2017年的7.7‰,离婚率从2010年的2.0‰上升到2017年的3.2‰,连续15年上升 。 在具体的数据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结婚率不断下降,离婚率持续攀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是家庭的组成形式,美满的家庭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然而,如此高的离婚率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关于婚姻家庭部分新增了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有的人表示支持,认为这项规定的提出可以挽救濒临破碎的婚姻,有的人则认为这是对离婚自由的干涉。笔者赞同前一种看法。
所谓离婚冷静期,就是给夫妻双方一段时间,让他们从一心想要解除婚姻关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理智,不再感情用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否非离不可。
古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见自古以来我们对婚姻都是持保守态度,家庭和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上文的数据已经显示,在当今社会,离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离婚,有时这对夫妻并没有真正失去感情,离婚不是双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冲动之下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感情用事的时候,冷静期就是给双方一个慎重考虑的机会。有的人认为离婚冷静期干涉了婚姻自由,其实不然。离婚冷静期并不是不尊重夫妻双方的意愿,它是不希望夫妻冲动离婚,其只是给夫妻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如果双方感情确实破裂,是可以继续进行离婚的。因此,离婚缓冲期并没有干涉婚姻自由,反而能够促进夫妻双方表露真实意愿,促进婚姻自由和离婚自由。
离婚冷静期并不是空穴来风,韩国、英国、法國等国家早就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对冷静期制度作了规定。如英国设立了法定的时间用于考虑和自我反省,韩国规定了离婚熟虑制。我国在提案之前就至少在河南、四川、上海等8个地区的基层法院进行了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河南挽救的濒临破裂的家庭达到2.2万余个;上海市在试水“登记离婚冷静期”的五个月内,四成的夫妻在冷静后没有再提出离婚;四川安岳挽回的婚姻则达到了九成 。由此可见,离婚冷静期的提出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离婚冷静期的作用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对婚姻认真反思、合理经营
现如今,离婚率高居不下还不断攀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夫妻双方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具体有三点:第一,没有磨合到位。婚姻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两个拥有不同家庭、教育、成长背景的人因为婚姻的结合生活在一起,虽然大部分人有恋爱的磨合,但是一起生活中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有的甚至会因为几句口角就离了婚,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不迭。第二,没有完成恋爱到婚姻的转变。 恋爱时因为口角就提分手,结了婚也因为小矛盾就要离婚。可是婚姻不同于恋爱,结了婚夫妻之间就有了互相扶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等等的责任和义务。第三,自我中心意识过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步的改善,更多的关注也会放在下一代身上,在家里万众瞩目,有些人就会事事以自己为主,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时间久了,两个人的感情有了裂痕,婚姻自然就会出问题。
离婚冷静期的出现可以提供一个缓冲期来解决这些问题,修复感情裂痕,挽救婚姻关系。国内的权威媒体对离异五年的人进行了调查,5000个人中,男性后悔的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很多婚姻并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不能把病态婚姻就等同于感情破裂的婚姻。笔者认为离婚冷静期的作用就在于,让想要离婚的夫妻有一段时间来进行自我反思,进行换位思考,利用冷静期这个契机来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才是化解矛盾的根本。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有时候会忽视身边人的感受。离婚冷静期就是降温和慢下脚步的做法。大多数人能结为夫妇都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和磨合度的。如果一个人在婚姻中学不会经营和自我反省,那么即便离了婚,在新一段的婚姻中也不会特别幸福。
二、对孩子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同时,有一个数据也让人触目心惊,未成年人犯罪50%以上来自离异家庭 。可见离婚不仅对男女双方来说是一种伤害,对孩子更是一种打击。未成年的犯罪率如此之高,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感情的缺失。父母的婚姻破裂对孩子的感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缺失父亲或者母亲这个角色,有的甚至两个角色同时缺失。实践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都会沉默寡言并且极其敏感,还会经常遭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嘲笑和他人同情的眼光,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很不利的。第二,疏于管教。原本两个人一起承担的生活变成一个人承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难免力不从心,更别提跟着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了。因为父母的离异,一些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疏于沟通就会使问题扩大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当然,并不是说两个人感情破裂了还要必须因为孩子隐忍生活,离婚冷静期是希望夫妻双方不要意气用事,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去离婚,事后自己后悔不迭,也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离婚需要慎重,为人父母,对孩子是有责任的。尤其是未成年人,心智还不成熟,父母婚姻的破裂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不良的种子,造成性格上的缺陷,以至于最后走上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违法犯罪的道路。婚姻冷静期的出现可以让夫妻双方以孩子为桥梁,通过责任来唤醒家庭意识,慎重考虑离婚问题。
三、让社会稳定和谐、减少犯罪
在部分离婚纠纷中,伴随着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诸如逃避夫妻债务、转移夫妻财产、骗婚、利用“假离婚”来规避政策等等,这些行为造成了各方利益的损失。离婚冷静期,可以减少或避免某些违法犯罪活动。
虽然《婚姻法》中的法规在极力减少离婚涉及的违法犯罪问题,譬如:“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以共同财产偿还。”但是依然有问题层出不穷,当事人利益遭到严重的损失。 离婚冷静期,主要在于修复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在此期间,一些违法犯罪活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漏出痕迹。若婚姻确实破裂,当事人也可以冷静下来着手离婚事宜,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因匆忙离婚而被骗财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法院等各部门也可以通过调查回访,检视出当事人企图利用离婚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査,100名少年犯中有29%来自父母离异家庭,7%来自单亲家庭,占比高达36%。这组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跟父母离异存在因果关系。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全国每年有7万左右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离婚冷静期挽救的婚姻,有利于未成年人在健康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从而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得到相应控制。
离婚冷静期并不是仅有“冷”就够了,还应当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离婚冷静期并不是只给夫妻一段时间就完成任务,任凭他们自己解决。这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因为小矛盾就一时冲动想要离婚的夫妻,而且这部分人的婚姻也是存在隐患的,毕竟矛盾积攒下来可能会演化出大的矛盾。根本的解决还是双方学会经营婚姻,多进行反思和换位思考,这就需要在冷静期内提供相应的疏导服务。这项工作可以由社区、妇联等部门和专业咨询师配合进行。三方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社区可以进行定期回访,查看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妇联主要对妇女、孩子、老人的人身安全进行监督,防止在离婚冷静期内出现家暴等恶性事件。专业咨询师则负责夫妻之间的关系修复,针对他们之间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和疏导。这么安排,一是社区妇联的身份适合进行定期的回访和监督,二是专业的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疏导,社区和家人的疏导,缺乏专业的知识,又会有隐私不方便透漏的情况,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此安排,既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任务,分工明确,使他们可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和监督,又保护了夫妻的隐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夫妻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刀切。反对离婚冷静期的人认为离婚冷静期是把遭受家庭暴力的成员重新推入了水身火热之中,这会使受害人更加绝望,违背了反家暴的宗旨,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对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因多次家暴、故意残害等严重行为,如果有足够的证据且受害方坚持要求离婚的,应不适用离婚冷静期,以免使受害人遭受二次伤害。再者对于离婚冷静期的时间,草案规定的是一个月的时间,学界中存在两种看法: 梁慧星教授和夏吟兰教授主张离婚冷静期为一个月,陈苇教授建议设置 三个月的离婚冷静期。笔者认为应当对离婚冷静期的时间给出一个范围,譬如冷静期为1—3个月,让法官可以根据当事人婚姻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冷静时间。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婚姻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离婚冷静期是对婚姻的一项保障制度,从小了说,它可以帮助夫妻双方构建和谐家庭,从大了说,它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保障婚姻关系的稳定,使各个小家庭可以更加美满,使社会这个大家庭可以更加和谐。
注释:
民政部.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官网.2018-08-02.
中国民政.温情的“冷静期”.中国民政.2018(18):57.
聂炜昌.未成年人犯罪 50%以上来自离异家庭.重庆时报.2015-04-20.
参考文献:
[1]王心禾. 家暴引发离婚诉讼宜慎用冷静期.检察日报.2018-11-26(004).
[2]葉文振. 珍惜人生姻缘 保持离婚冷静.中国妇女报.2018-10-22(005).
[3]陈宏光.“离婚冷静期”是干涉离婚自由?.上海法治报.2018-07-30(B08).
[4]刘万成. 家事审判中离婚冷静期的合理性证成与完善.人民法院报.2018-07-11(007).
[5]郭剑平.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构建的法理学思考.社会科学家.2018(7):26-34.
[6]周姣.关于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8(2):35-36.
[7]贺栩溪.离婚登记中冷静期制度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17,34(6):96-99.
[8]柴少娟. 论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建立.兰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