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2019-05-16刘泽惠边琳丽

商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陕西省

刘泽惠 边琳丽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省面临国内外经济压力,引导金融扶贫资源聚焦贫困地区,努力推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从普惠金融的内涵入手,客观描述了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从普惠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政府等三个视角,剖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 F8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3-0154-02

一、引言

“普惠金融”自2005年联合国“小额信贷年”从国外引入,便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普惠金融”加入国家战略决议中,并于2015年年末,由国务院发布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明确指出“尽快构建适应我国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次年“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开幕。从财政部获悉,2018年中央财政下达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比2017年增加23亿元,增长29.85%。可见,我国推进发展普惠金融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

“普惠金融”的本质在于让金融服务普遍惠及全社会的各阶层,尤其是农户、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人群,而不再是大中型企业的独享。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发展普惠金融,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等)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等方面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因此,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二、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的成绩

重点服务于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立足公平、可持续原则,要求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协作,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为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省委和省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在全省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政策,并于2017年印发了《陕西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

陕西省位于西北内陆腹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截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3835.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57.29万人,占43.21%。此外,种植业、部分畜牧业相比于2016年均有所下降。在2017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陕西省有50个县域名列其中,贫困县总数位列全国第三。可见,在陕西省开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消除贫困,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政府政策保障普惠金融的全面开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陕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7年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实施方案,并指出了2020年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特别强调要从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政府等三个视角、七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发展普惠金融。

(二)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覆盖率有所提升

2017年,陕西省支付清算系统覆盖率达97%,新增支付系统参与者99家,为67个银行网点开通了電子汇票业务,缓解了贫困地区金融支付渠道不畅的问题。

(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速同比上升

2017年,陕西省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6%和20.1%,金融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9.7%。金融扶贫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薄弱领域和环节支持力度加大。

(四)金融征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7年,陕西省22.7万户企业和2413万自然人信息已纳入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布放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127台。全年分别累计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37.8万次和795.5万次,为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了解信用状况提供了便捷。

三、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在普惠金融发展上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面

1.正规金融机构

陕西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供给主体以银行(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为主,此类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到贫困地区贷款回收率低、风险大、成本高等原因,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对落后地区的服务网点做出撤退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偏远、贫困地区金融支付能力的恶化。

2.非正规金融机构

融资渠道窄且金融意识水平低的农户、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只能通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但民间借贷未纳入国家法律规范管理范围,组织形式的资质参差不齐、尚待完善,容易借助“普惠金融”的合法外衣从事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反而使受惠人群承担风险、深受其害。

(二)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方面

1.小微企业

由于其自身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财务运作的不规范,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获得申贷对象的真实信用信息,进而无法顺利给企业发放贷款,最终导致小微企业陷入贷款难的境地。

2.农户、低收入人群

普惠金融无法覆盖的偏远山区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不高,没有低于农业风险的能力,加之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低和存有侥幸心理的从众心态,使多数农民习惯于通过民间借贷组织或亲朋好友等渠道获取所需资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引起复杂的经济纠纷。

(三)普惠金融服务实施的政策保障方面

陕西省政府作为普惠金融有效实施的坚强后盾,从宏观、微观角度均对普惠金融服务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出过明确阐述,但碍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贫困人群的普惠金融意识薄弱,以及与互联网、高科技衔接的不畅通等多方面原因,最终导致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相对缓慢。

四、深化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既充满机遇又相对落后的陕西省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普惠金融的供需双方、政府机关等各部门均应协同作用,共同效力于普惠金融。

(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银行作为正规金融的主力军,应加快金融产品的转型与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针对农户、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结合其产业、需求等特点,开通多元融资贷款渠道。比如,在村镇中人流量大或购销量大的便利店、小卖部等开设金融服务,方便顾客的同时,也普及了金融机构的产品知识。民间借贷组织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补充,应将其规模化、规范化,既提高了自身信誉,也有利于账面清楚。

(二)普惠金融的受益对象应开创思维、诚信贷款

陕西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受惠者在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的前提下,应充分了解与学习普惠金融知识,重点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开放思想发展支柱产业,创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农户、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在享受普惠金融服务时,应明确普惠金融并非无偿扶贫,投资产业时需考虑其风险性,避免无法如期还款,营造诚信社会氛围。

(三)政府推进制定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完善征信体系

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普惠金融政策的顺利实施。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政策补贴,激励其主动创新产品、转型服务;其次,应加强对民间集资现象的监管力度与不良贷款的处罚,防范金融风险,减少金融糾纷;最后,快速推动促成征信体系的建成,使普惠金融供需双方对彼此的信用情况信息对称,简化信贷程序。此外,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传媒形式大力宣传普惠金融知识,提高民众的普惠金融意识。最终使金融机构、民众、政府三方互联,形成诚信互惠的普惠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海.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8,230(3):15-19.

[2]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肃南县支行青年课题组,陆晓霞.少数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分析——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时代金融,2018,709(9):57-59.

[3]董建雨.浅谈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J].中国商论,2018(11):50-51.

[4]刘燊,陈洪,江纯卉.面向普惠金融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层网点转型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16(5):20-22.

[5]章丽琼.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8(10):37-38.

[6]张光源.浅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J].西部金融,2015(11):36-40.

[责任编辑:赵磊]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陕西省
太阳第一家
黄昏之恋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王鸣放作品欣赏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