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台门

2019-05-15朱敏江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拉车箩筐番薯

朱敏江

老台门的建筑非常有特点:口字形近似四合院的布局,确保了每个房间都方方正正。家家户户相挨相连,意味着房子之间都有共用墙,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造房成本,这在并不富裕的年代尤显重要。石磉子顶着木柱,撑起了各家各户的屋檐,而相通的廊檐,又组成了一道最好的风雨连廊,即使外面暴雨如注,也不会有一丁点儿雨落在身上。

同在屋檐下,方便了邻里的往来。无论谁家有好吃的,院子里的小孩都能得到分享的机会。谁家做豆腐了,或甜的,或咸的,我们几个在家的孩子,都能喝到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谁家煮嫩玉米了,我们会将分到的嫩玉米一掰两半,用筷子一头戳一截,挑担似的串起来,蹲在廊檐下开心地吃着。每遇立夏,背上书包从廊檐经过,各家大人都会笑呵呵地塞给我一个鸭蛋。因此,到学校时,我的两个口袋总是鼓鼓的,和同学碰蛋显得底气十足。

平常时节,不管谁家煮番薯或煮芋头了,都会招呼孩子们前来。掀开锅盖,香气随着热气扑面而来,我们将番薯或芋头抓在手里,双手不停地来回互换,边换边吹气,不多一會儿,便可以尽享美味了。一碗豆腐花,一截嫩玉米,一枚煮鸭蛋,一块热番薯,一个熟芋头,我们成了台门里美食的最先品尝者。即使锅里快要见底了,大人们也从不会落下台门里的孩子。

遇到大人外出时,谁也不用为小孩无处托付而发愁,在家的大人会争着照顾,烧上好吃的,安排好睡觉,体贴又周到。

台门里,大大的天井,宽敞的堂前,还有各家各户的房子,皆可摆放酒桌。台门里人家办喜事时,酒宴一般都不用出台门。到了开宴时节,八仙桌依次摆开,席位是约定俗成的,堂前的桌子,一般的大人也不敢去坐,我们这样的孩子更是碰也不敢去碰,这里归长者专享。就是摆在一般房子里的酒桌,入席之前,大家总要谦让好长时间才能坐定。最后坐在靠里位置的,清一色都会是本桌的年长者,除了靠里位置为尊外,还因为靠外的位置上菜时需要传菜,这是不能让长辈来坐的。

鞭炮响起,糯糯的红烧猪肉上桌了,肉皮一致向外,在碗口之上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半圆形,这便是我们家乡最经典的翻碗肉。那时候,也只有酒宴或过年时节才有机会品尝到翻碗肉,因此诱惑力十足。可此时大家却表现得异常安静,没有人争抢,只有等到同桌中最年长的人动筷之后,大家才会依次开吃。

台门里也有一些公用之地,如大天井、堂前、拐弯处,这些地方既没有人去争,也没有人去抢,大家会根据大小开发出不同的用场。放风车,存箩筐,叠竹簟席,竖手拉车架,井然有序,互相谦让,人人有份。

天气晴好,台门中间宽大的天井,就成了最好的晾晒场。用长凳架起笸箕,架起竹帘,便可晾晒萝卜片,晾晒玉米棒,晾晒番薯条,晾晒豆腐干。人们晒好东西,就出门下地干活儿了。如果遇到天气突变,而正巧邻居还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不消谁提醒,留在台门里的人,都会迅速下到天井里,将竹帘、笸箕抱到廊檐下,因此,极少有人家的晾晒物被大雨淋坏过。

初冬季节是做索面的季节,头天晚上,调面、揉面、搓条,台门里的男人、女人齐动手。第二天,男人们早早在天井里架好面桁,女人们则把发好的面条揉搓到两根长面箸上。出面了,女人们将一根面箸固定到面桁,一手拿着另一根缓缓拉伸,一手拿着空面箸在面条上轻轻滑动。面条不断悠然变细变长,就像一幕纯洁的白纱。风干后的索面,最后被大家合力收进了面箩。当晚,主人都会烧制咸香可口的浇头索面犒劳大伙儿,一家完工,就会转移到下一家。

平时遇到搬运重物,只要招呼一声,大家立刻就会停下手头的劳作,前来帮忙。有人从水磨坊碾米回家,手拉车一停下,大家七手八脚,搬的搬,抬的抬,装米、装糠的四个箩筐一下子就进了家门。农忙收割稻子,打稻用的圆稻桶、簟席、稻梯、箩筐,三下两下便被一起搬上了手拉车。杀年猪时,则会全台门总动员,男人拉猪、把凳,女人烧汤、做饭,孩子们玩鞭炮、烤薯条,一家一家轮过去,好不热闹!

如果将老台门人浓缩成一个字,那么我觉得没有比“礼”更贴切的了。

责任编辑:海 霞

美术插图:张 禾

猜你喜欢

拉车箩筐番薯
不只是甜蜜的番薯
番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大礼难还
抬头看路 埋头拉车
烤番薯
找不同
成功=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