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读留园

2019-05-15吴晓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留园太湖石造园

吴晓明

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曾为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因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回到苏州,回家后不久,便修建了东、西花园,而东园就是留园的前身。到了清代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左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恕,辞官回家后,买下了渐废的东园,以故园改筑,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变为“寒碧山庄”。可因主人姓刘,人们还是以“刘园”或“刘家花园”称之。

直至清代同治年间,园主更换,常州人盛康便又购得,重新扩建,修葺一新。因历史的战火未及其中,一代名园很幸运地保存下来,故取“刘”与“留”的谐音,命名为“留园”。正如著名的文学家俞樾在《留园记》中称赞的:“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致使留园美名盛誉天下。

苏州的园林,有“城市山林”的称誉,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是由建筑、假山、水池与花木组成。然而,它的组合恰如同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巧妙不同。就在这里,历代的造园将士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的大千世界。“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这个造园宗旨在不足两公顷的留园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部的山水,东部的建筑,北部的田园,西部的山林,在园林众多的苏州唯有留园有如此丰富的景色。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挖池堆山,形成了“池溪为山,池中建筑”为主的布局。这黄石池湖,山水交融,湖色秀风,色彩明快,自成一格,显得极富自然野趣,不愧是明代造林叠山名家周秉忠之手笔。

从爬山廊道上去,山的最高点是可亭。可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 (《释名》)走过这方假山,便是雅致的“闻木樨香轩”。轩为方形,依廊而建,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从这里放眼望去,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等园林建筑都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错落有致、进退起伏,尽收眼底。那池中的堂馆楼阁,飞檐翘角,造型活泼、灵活多变;明纹窗帘,古朴淡雅;石包土山,峰峦起伏,中涵山涧;悠悠古树,澜澜碧水,山光倒影,游鱼戏水。再现了《留园记》中描绘的“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的那种迷人景象,同时也充分体现出留园的“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胜”和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与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正是因為他们的巧夺天工,才使这座园林有如此的美丽、风流与动人。

我带着这样的感悟,在园中漫游、静读与思索,不经意便来到了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是园内的主厅,也是东部的主体建筑之一。因园主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取李白《望五老峰》之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句意而得名。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清代建筑。因为梁柱、家具都用楠木制作,故又称楠木厅。精美的装修,典雅的陈设,较之皇家宫殿别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造园建筑学家们围绕“楠木厅”这个中心,创出了一个特色各异的庭院佳作。

在东部的园林中,还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庭院,别看它不露声色,其中妙趣却耐人寻味。院中的几块太湖石峰,像有面带微笑之感,几乎在给您行拱手礼,欢迎您的光临!这就是取以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而命名的“揖峰轩”。这里不仅环境幽雅、秀美如画,而且更是会友、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好地方。假如您下次来时,不妨在此与您的朋友杀上几盘,相信一定会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逸情调。

重重门户,深深小院,是留园中的一大亮点,只要您一迈上路石就又见佳境。在走过有鹤所、石林小院、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等一组庭院群后,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留园三峰中的冠云峰。

冠云居中,瑞云、岫云分立左右。据说,当年刘恕惜爱湖石,喜积十二峰置于园中。然而,盛氏人并不满足,花了二十年建了“瑞云、冠云、岫云”三峰,又以“冠云”为最。因为它身材修长,形貌潇洒,玲珑剔透,四展如冠,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故名冠云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之遗物,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正是如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赏,都气度非凡,精美绝伦,不愧为太湖石中的绝品。

留园、留园,留园美景,如同园名一样,长留天间!

责任编辑:海霞

猜你喜欢

留园太湖石造园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李卫平作品
李卫平作品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近期拍卖成交的太湖石精选
太湖石记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