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党的新闻执政

2019-05-15赵毅刚张收鹏

西部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路径探索

赵毅刚 张收鹏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新闻媒体是党重要而特殊的执政资源。在界定新闻执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新闻执政的主体、客体、功能、途径,以及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需要从“舆论宣传”向“新闻执政”这一理念升级,加强党的新闻执政能力建设,以应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64-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①。新闻媒体是党重要而特殊的执政资源,党通过新闻媒体,向人民群众传递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反映自己的心声、要求和愿望。新闻媒体天然具有“政治交流”和“利益表达”功能,担负着其他执政手段不可替代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作用。增强引导和管理意识形态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巨大挑战。本文从新闻执政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新闻执政能力建设。

一、新闻执政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执政是指掌管国家政事,掌握国家政权。在现代民主社会,执政主要通过执政党来实施。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新闻执政(Governing with the news)是指执政党运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其决策意图、施政方针,来提高其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的合法性。[1]

新闻媒体天然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在我国,新闻媒体在党的领导下运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不是一般的执政资源,而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资源。遵循新闻规律,实现“善管媒体、善用媒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借助新闻媒体实现社会动员;通过舆论监督消除肌体上的毒瘤来巩固执政地位,这些都是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

二、新闻执政的主体、客体

新闻执政的主体、客体与手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新闻执政过程中,谁在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新闻执政的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信仰、目的、利益组织起来的共同行动集团。由于新闻执政的主体范围比较广,本文选取新闻执政的狭义主体即执政党来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执政实践。新闻执政的客体是新闻执政指向的对象,既包括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也包括目标群体,即公众。新闻执政手段是新闻执政主体对新闻执政客体的处理方式,回答“如何管理”。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政党的关系表现为三种关系:一是共生型,新闻媒体充当政党的喉舌,维护政党的权威。二是对抗型,政党与新闻媒体发生冲突,政党压制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设法揭露政党丑行。三是依赖型,新闻媒体依赖政党,政党有求于新闻媒体,二者时而冲突,时而缓和。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构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因此,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利益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统一。

三、新闻执政的功能

在当今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传媒政治时代,新闻媒体在政党执政中担负着日益重要的功能,主要功能如下:

一是发布执政信息。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对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考虑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借助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公共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获取权,是现代政党的重要职责。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最好手段,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有利于公民参与,是最好的社会防腐剂。

二是引导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传播信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执政者可以从中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新闻媒体不仅反映舆论,还引导舆论,如通过议程设置,把同一意见在短期内反复报道,成为公众舆论。不过,在新媒体环境中,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公民记者”的崛起,加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这考验执政党的新闻执政能力。

三是监督执政行为。在当前新闻舆论环境下,政党及其执政行为被新闻媒体推到了前台,那些滥用人民赋予权力的行为很容易被曝光。在我国,新闻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在揭露社会弊端、促进政府高效、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树立执政形象。执政党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大量的信息,公众获取这些新闻报道后,会形成对执政党的印象。无数实践证明,执政党的社会形象与新闻报道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五是缓解执政压力。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新闻媒体通过代行公共参与促成社会矛盾的解决,通过提供娱乐疏导社会情绪,通过设置议程激发社会正能量等方式,起到了减压、鼓劲的作用。

六是推进民主政治。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对民主政治有巨大推动作用。新闻媒体通过民主内容的不断传播,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通过舆论监督有效促进了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新闻媒体得到有效表达。

四、新闻执政的途径

新闻执政的途径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一是党务信息公开。围绕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通過信息的采集、编制、报送、发布和反馈,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二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团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并代表本部门回答记者提问,用以引导舆论,解决公共危机,建构公共形象。在公众和媒体两股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不断完善。

三是议程设置。通过议程设置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与应急预案,处理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进而使公众形成强烈的政治认同感。这种驾驭舆论的执政能力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能调动新闻媒体和受众的兴奋点。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突破口,议程设置所塑造的舆论,可以使社会成员获得强烈的政治认同感。

四是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技术进步带来传媒生态巨大改变,导致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舆论引导越来越难,如果处置不当,就很容易引发舆论危机。因此,党的舆论引导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不断创新,把握好“时、效、度”,这样才能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五、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新闻执政能力建设也应注重从以上五个方面提升:

一是善用媒体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作为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在经济建设中,新闻报道虽然不直接创造GDP,但通过各类信息的传播直接服务于经济交流和发展,通过新闻报道营造的良好社会舆论,如对正面行为的鼓励、倡导以及对不法行为的揭露、鞭挞,可以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善用媒体推动民主政治的能力。新闻媒体为公众提供议事和交流的公共平台,为实现更大范围的民主创造了可能。新闻媒体通过舆论对执政权力进行监督,可以有效限制权力的滥用,可以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為民所系”的执政目标。

三是善用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新闻媒体不仅拥有话语权,还有文化引领作用,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和启蒙。在利用新闻媒体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中,把新闻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予以关注,从而形成新闻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是善用媒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整个社会,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发布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就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的意志和行动统一起来,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合力。

五是善用媒体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传播优势,长期占据国际舆论主导地位,导致我国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传播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境地。对此,我国的新闻媒体要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本领,遇到国际舆论的误读或歪读,有能力进行有效回应,并能向全球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六、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多重价值追求和多元社会思潮激荡下,舆论场中的杂音、噪音、负面消极、反动言论此起彼伏,或扰乱视听或蛊惑人心。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原则,在导向、阵地、队伍上严加管理,确保新闻媒体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对党忠诚的人手里,能够把党的意志变为新闻媒体的自觉行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创新,不断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格局。新媒体技术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许多挑战,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理念、内容、手段、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在理念创新上,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内容创新上,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在手段创新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方法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在体制创新上,坚决破除不利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设置议题,引导正确社会舆论方向。引导社会舆论,是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针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要引导社会舆论,就要善于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多宣传什么、少宣传什么,都要从大局出发,体现大局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闻舆论工作就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设置议题,让这类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

四是敢于交锋,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在事关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交锋,有理有节开展舆论斗争,要通过鲜明的新闻报道来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在各种舆论交锋中,要把握舆论形成的总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抓住舆论引导的主攻目标和关键环节,在内容、时机、位置、角度等方面抢占优势、争取主动、掌控局势,压制负面舆论传播空间,影响和带动舆论要素朝着有利于党的工作大局方向发展。

五是融合发展,借助新平台放大主流声音。随着互联网传播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态势,旧的手段已无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借助新平台放大主流声音,可以顺利地把传统媒体权威、专业方面的优势向网络空间延伸。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信息可视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拥有多媒体技术的采编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讲究艺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手段方式,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能听清中国声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把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国际传播的突破口,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等重大问题的对外传播上掌握主动权。加快国际传播一流媒体建设,突出发挥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借力国外媒体平台,让中国声音传播全球。

注 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参考文献:

[1](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M].杨小红,王家全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毅刚,陕西西安人,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广播新闻部一级播音员,记者,中级职称。

张收鹏,陕西武功人,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薛耀晗)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概论”课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