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角: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范式与启示

2019-05-15陈倩倩赵惠霞

西部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一带一路

陈倩倩 赵惠霞

摘要:东南亚国家中产阶层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留学环境的日益优化,促使这一区域的来华留学人数不断增长。如何针对这一地区的留学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将是中国高校在开展留学教育时面对的挑战。泰国高等教育因为政府的政策引导与经济支持、教育系统对欧美教育体系的引进以及历史因素所导致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变革,加速了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范式围绕教师的国际化方式、扩大对国际生的招生规模方式、课程国际化方式以及基于“国际联盟”的项目合作方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研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对于如何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提高留学服务提供了一定的路径启示,包括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国际课程开发以及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联盟合作。

关键词: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教育教学服务;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09-09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演进,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运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在成为教育系统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建立一个在经济上有竞争力、在政治上掌握权力的区域集团:这个集团代表着对国际团结、人类安全、并有助于营造一种全球和平氛围的承诺”[2]。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通过国际的视野、跨文化的交流、教学研的模式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共同实现“国际团结、人类安全与全球安全的承诺”。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商业化”也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3]。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高等教育国際化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人才,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虽然学术水平与经济实力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但是其首都曼谷却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同时也是泰国的经济、文化与教育中心,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泰国把自己定位为东南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心,旨在发展符合国际标准质量的高等教育,以加强主要劳动力及其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4]。

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视角下,通过对泰国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的发展范式的研究,归纳总结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实践,以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基础

泰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朱拉隆功(1868—1910年)时期。1887年,泰国第一所法律学校及其随后的医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泰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近年来,泰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这得益于泰国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对欧美教育体系的学习和引进,以及灵活多样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同时,这也是泰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的成效。

(一)泰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引导与经济支持

为缓解上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泰国政府采用了Rama九世国王提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理念作为国家发展和管理的指导方针。当时的泰国政府相信“人的发展”和培养一支训练有素、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是提高泰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而教育被视为促进国家发展的关键工具。泰国政府的这一决策恰好与国际社会关注人的发展的趋势相一致,这使得泰国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教育改革的内容上不仅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得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多方国际组织的财政支持[5],这又使泰国政府根据贷款条件来调整高等教育管理思路,比如拓展泰国国内的英语教育以及国际教育市场等。

为适应这一变化,泰国政府于2003年7月7日将前大学事务部更名为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6],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新成立的委员会由7个部门组成[7],分别管理高等教育的具体事务。其中的国际合作战略局,从以下五个方面专门负责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A.制定学术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合作战略和指导方针;

B.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活动;

C.为回应教育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提供指导建议及制定措施,提升高等教育院校的竞争力;

D.促进和鼓励高等教育机构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E.配合和支持其他相关组织的运作。

另外,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于2007年9月30日颁布了《泰国第二个十五年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2年)》,提出泰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2年,泰国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实用型人才,激发高等学校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内在潜力,从而在全球化时代,实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支撑泰国经济快速、稳健地发展。通过政府的科学治理、财政资助及标准的制定,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各学科领域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多样化、自主化的学科体系”[8]p23。

泰国政府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事业,不仅仅体现在政策的引导上,同时还体现在经济投入上,继《泰国第二个十五年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2年)》颁发后,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又于2014年制定“卓越泰国2030”(‘Thailand Excellence 2030)[9]的发展路线图,计划通过大型项目最终加强高等教育的体系建设。具体包括:

A.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项目(5年计划,预算250亿泰铢);

B.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项目(15年计划,预计预算440亿泰铢);

C.东盟共同体高等教育机构标准发展与筹备项目(5年计划,预算680亿泰铢)。

(二)对英语的重视与欧美教育体系的引进

随着泰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型,人们逐渐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许多关于双语教育的重要举措。当时,“Suankularb”是曼谷首批受到西方教育强烈影响的学校之一,它采用半天泰语教学和半天英语教学的混合教育模式[10]。不过,这项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却触发了人们对于英语语言重要性的认识。英语作为泰国的第二语言,是国际课程的教学语言。在就业市场上,英语是最基本的外语要求,英语是个人提升社会认同的重要指标。对英语的普遍重视,促进了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就已经将高等教育改革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在此期间,泰国获得了美国的教育援助,比如,美国为泰国的政府官员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促使他们赴美学习。因此,泰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教育模式的影响。这为泰国成功引进歐美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泰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第一阶段的专业资格是经过四年高等教育培养,并获得学士学位,但建筑学、绘画、雕塑、平面艺术学士学位一般需要五年时间,而医学、牙科、兽医和药学学士学位则需要六年时间。获得学士学位,再经过至少1年到2年的进修,加上论文,考核合格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而某些领域的博士学位需要在硕士学位之后再学习3年。泰国高等教育在工程、农业、林业、企业管理、医学等专业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水平已被国际考试机构所认可,所颁发的文凭也得到欧、美、加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承认[11]。

当下,泰国凭借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与发达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共享一些课程经验以及开课方法和内容,澳大利亚就为泰国提供了很多网络课程”[12]。泰国有些“高校直接使用哈佛、耶鲁等名校的教材,既有面向本科生的,也有为研究生专门定制的国际课程”[13]。教育体系的国际化改革,不仅拓宽了泰国师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也加速了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三)泰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变革

目前,泰国共有156所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84所公立高等教育机构、72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包括26所自治大学、11所传统公立大学、38所皇家师范大学(前教师培训学院)和9所皇家理工大学[14]。

不难看出,泰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多样灵活,但同时又保障了公立教育机构的主体地位,进而既确保了稳定的教学质量,又能及时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同时,也可以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类型。这是泰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前提。

为缓解高等教育事业的外债压力,如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ADB)为泰国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提供了5930万美元的贷款(ADB,2000),泰国教育部要求每一所公立大学都应转变为自治大学,以实现大学在行政管理上的灵活性。因此,泰国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有权从财政的角度出发,为学校发展开拓商业资源,这说明自治大学具有更大的行政独立性和灵活性。自治大学除了需要遵守教育统筹科在课程标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管理政策之外,可以在维持自主和学术等方面享受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负责制定相应的规则,以管理学校内部的学术、人事、预算及资产等具体事务[5]59。

由于泰国政府鼓励公立大学自治,泰国公立大学有更多的自由来管理和利用自己的资产。自治大学能够调动、处理、维持和利用由各种来源所产生的收入,更能灵活自主地寻找收入来源。这也就说明,大学可以根据市场与行业需求提供课程并制定费用标准,从而刺激了大学之间的营利性竞争。泰国的教育改革加速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泰国高等教育机构便将拓展国际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竞争指标。

由于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泰国政府自1965年以来,就鼓励私人和外国人提供高等教育办学。泰国政府于1969年颁布了《私立学院法》,明确政策层面对建立私立高等院校的认可、支持与规范,从此在泰国掀起了申办私立高等院校的潮流,曼谷学院、博仁学院、易三仓学院等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1979年,泰国政府颁布了新的《私立高等教育法》。1992年,泰国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私立高等学校独立经营的权力不断扩大。90年代后,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向自治大学的转型,刺激了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意识,为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泰国许多私立高等学校通过师生互派、项目合作等方式来建立国际关系。

二、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提出与表现

“范式”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首次提出的,他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论述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在阐述这一动态模式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范式”这一概念。库恩本人对“范式”有很多的解释,这里引用了两种最普遍的解释,即“范例”和“规则”[15]。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讨论已经从经验性的实践上升到了理论性的研究[16],它的发展必然会遵循一个科学的、规律的、一般的、动态的发展模式,这就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提出

Sangpikul,A.(2009)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般范式,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师资、学生、课程开发与“国际联盟”[17]。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有学者坚持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如Van der Wende,M.(1997)考察了国际化课程的发展过程[18]。Haigh,M.(2002)研究了开发国际课程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19],2005年他进一步强调可持续性应成为高等教育课程和实践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20]。Bunnell,T.(2006)分析了在向更大的合作、网络化和伙伴关系转变中,高等教育“国际联盟”项目的合法性应得到加强[21]。Adrian-Taylor,S.R.,et.al(2007)重点探讨了在国际项目的实施中,如何预防国际研究生与导师的冲突问题[22]。Gopal,A.(2011)提出培养国际跨文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对跨国教学的影响[23]。Bedenlier,S.,&Zawacki-Richter,O.(2015)认为在讨论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分离的进程中,对高等教育内部员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24]。

但首次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领域,并为其寻找一个概念性解释的是Knight,他将大学的主要职能(教学、研究、服务)融入国际的、不同文化间的和全球层面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尝试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寻找一个公认的模式、一般的定义、有价值的术语和可借鉴的过程模型[25]。

最终,由Sangpikul,A.(2009)在对Knight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具体情况,得出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则”,具体表现为师资、学生、课程开发与“国际联盟”。

(二)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项范式研究,不管是从理论分析角度,还是实践活动的层面,归根到底它依然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因此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寻求国际化的發展路径,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政策要求、发展目标以及可获得的资源等。恰如库恩所言,“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26]。所以说对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发展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这种动态的发展规律。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则”具体表现为:

一是教师的国际化方式。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模式是,首先吸引一批专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所以泰国高等教育系统从人员招聘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都非常注重对教师的国际化培养与引进。一种是倾向于有国外学习背景的专业教师。泰国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师资问题上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认为在英语语言的掌握、国际课程的开发以及对国际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上,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的教师会更有优势[17]8。

另一种是倾向于对外籍教师的多样化引进。有一组数据显示了从2015到2017年来泰国高等教育机构直接招聘国际教师的国家分布与人数[27](详见表1)。

从2015到2017年,泰国高教系统的外籍教师人数整体上处于增长的状态。

2017年,泰国本土高校教师总人数为74249人[27],外籍高校教师和本土教师的人数占比为4%。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泰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但这与中国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化调查报告中所显示的在中国的外籍教师与国内教师的1.8%的比值来看[28],其国际化程度还是要高出很多。另外,从这组数据还可以看出,在泰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有来自全世界50%以上国家的教师,他们承担了泰国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还有很大一部分外籍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这不仅提升了泰国高教系统文化的多样性,更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多样化的生源的招收与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是扩大国际生的招生规模方式。学生是国际化的另一关键因素,泰国各高校在相互竞争与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越来越认识到吸引国际学生对提升本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泰国的很多大学,包括公立与私立的教育机构,都以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留学生。现通过以下两组数据对泰国留学生的招生情况进行分析。

表2显示了泰国2018年不同教育机构的国际生的总人数与新生人数[27]。通过数据可知,2018年赴泰留学生共19703人,其中公立机构的留学生共7783人,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留学生人数达11853人,另外,校外机构留学生有67人。这与2016年赴泰留学的18729人次相比,总人数在两年内增加了近1000人,其中私立机构的留学人数由2016年的10182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11853人,两年增加留学生974人,平均一年留学生的增长人数应为487,但到2018年,泰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新入学的国际生人数为3950人。这就说明,近一两年内,泰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扩大国际生的招生规模。另外,2018年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新生人数占比为54.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在对留学生的招生扩张上相对较快。

A.留学生的地域分布广。泰国的留学生分别来自于151个国家或地区,这说明,全世界有67%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会考虑来泰国留学。

B.优先发展周边国家。赴泰留学生中,占比最高的几个生源国从距离来讲,都与泰国相近或相邻。

C.积极发挥东盟协议优势,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除泰国外的9个东盟国中,有7个国家的赴泰留学生占比都相对较高。

D.在东盟协议之外,也积极发展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尤其是中国,仅来自于中国的留学生就占到泰国所有留学生的一半以上。

三是课程国际化方式。课程国际化是指设计一门符合国际学生群体需要的课程,为学生在国际上能够更有效地工作和适应多元文化语境做好准备[17]11。这包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并能够从不同的、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在掌握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以及他们的观点;在合作关系中,能与合作伙伴更加融洽地相处和更高效地工作。

如何制定能够针对各行业都需要的国际课程,以适应本国学生和留学生的发展需要,泰国教育工作者面临这一难题。他们做出了以下回应:即将这项工作分层级推进,使每个层次都达到不同程度的课程国际化的标准,首先从最低层次的课程内容开始融入国际视角,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的和多元文化的相关课程,再到提供达到国际水平和国际认可的专业学位,最后实现与国外大学建立联合学位项目[17]12。

下面一组数据源于2017年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泰国与外国高校合作学位项目》的调查结果[29],数据显示的是2015年泰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学位课程数量。

图2是用折线图的形式对表5的数据进行具体展示。在图2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在泰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中,不管学位水平处于哪一个阶段,双学位都是最受欢迎的课程合作项目,三重学位因为过高的学习过程要求,所以最不受欢迎。但是在学士学位阶段,双学位与国家学位的合作项目数相差不大;但是到了硕士学位阶段,很明显,关于双学位的合作项目要比国家学位的合作项目在数量上多出很多。

关于国际课程开发,泰国除了选择与其他大学建立合作项目外,还参与了由2016年10月15日到2019年10月14日的Tuning Asia-South East计划①[30],这是一项由东盟联合发起,由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参与,围绕土木工程、医学和教师教育专业开展关于如何推进课程与学习方法的计划。泰国通过这种多样的、全方位的以及多角度的方式与国外大学联合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并建立联合学位项目,进一步加速了它的国际化发展。

四是基于“国际联盟”的项目合作方式。Mok,K.H.(2007)指出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国外大学开展国际合作,而且还要开展联合项目[1]435。也就是说,对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实现国际网络和联系已成为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只有实现国际之间的联盟与合作,才能真正为国际教师和留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便捷、安全的可靠平台。同时,也只有将高等教育归于这种“国际联盟”,才能真正地实现课程的国际化,才能真正为学生在国际上更有效地工作和适应多元文化语境打好基础。所以说,“国际联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机制,能够推动和保障国际合作各项内容的顺利进展。

泰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推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很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国际联盟”的重要性。泰国参与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国际联盟”当属“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泰国参与了“东盟学生国际流动方案”(AIMS)[31],该方案的目的是作为东南亚高等教育协调的一部分,加强该地区学生的流动性和学分的转换,参与国除了“东盟”的6个成员国,即泰国、文莱、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外,还有日本。泰国的8所大学直接参与该行动,涉及农业、生物多样性、经济、工程、环境管理、食品科学与技术、酒店与旅游业、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海洋科学等众多学科与专业。之后,在“东盟”的基础上,又联合中国、日本与韩国进一步发展为东盟+3大学网络(AUN),其任务是促进高等教育,增加联盟间大学的联系和合作。

泰国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面,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发动者。比如,泰国高等教育部在“东盟”的基础上又发起了“SEAMEO-RIHED”行动[32],在泰国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搭建的合作关系中,又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合作关系网,例如积极地将亚洲开发银行(ADB)、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组织(AEI)、东南亚高等学校协会(ASAIHL)、东盟大学网(AUN)、英国委员会、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泰国-美国教育基金会等都列为该行动的合作伙伴,目的是通过系统研究、授权、协作和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共享的机制,从而促进东南亚高等教育的效率、协调和发展。

基于“国际联盟”的高校项目合作,如同一张神奇的大网,这和点(学校)与点(学校)的单方面的合作相比,不仅合作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合作内容也更加深入。泰国不仅积极地将自己融入到这张巨网之中,而且也踊跃、主动地参与到了织网的过程中,进而掌握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三、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范式对中國高等教育的发展启示

中国经济一直是贸易顺差,但唯独教育经济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且有持续增长趋势[33]。但事实上,随着东南亚国家中产阶层的发展,到中国留学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如何针对这一地区的留学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是中国高校在开展留学教育时面对的挑战。尤其是2010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与推进,以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那么,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借鉴与启示?

(一)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要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拥有一支国际化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教师团队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基础。基于此,“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制定和设计切实有效、科学合理、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和发展政策”[34]。

具体可以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来优化教师队伍的人才结构:

一是“走出去”,即选派教师去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模式,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同时,这不仅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思路及方法,还可以刺激、带动本土教师的创新活力与动力。

二是“引进来”,即吸引各领域优秀的国际教师到我国任教。一方面,在各专业领域投入经费,大力引入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业领军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对外籍教师的引进不应只是集中在语言教学方面,而应加大对专业课程外籍教师的引进,从而为当前老化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及留学生培养奠定基础。

在“一带一路”战略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相互交融、彼此渗透,这就为高等教育人才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发展机会,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紧抓机遇壮大与优化教师队伍。

(二)扩大来华留学规模

“作为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日益成为‘国际人才争夺战中的焦点群体。”[35]留学生的数量是考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中国当下留学生的招生情况,以及通过对泰国高等教育机构引进留学生的研究,为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认可度。2018年,魏浩、袁然、赖德胜通过对中国与全球172个国家双边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中国高校教育的教学质量在“1%的置信水平上均显著为正”[35]82。这就说明,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

事实上,在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该通知旨在建设和发展一批能够代表国际水平的大学与学科。这是为了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但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扩大我国高教的世界知名度与认可度,从而吸引来华留学生。

二是加强民办与公办院校联合办学机制,吸引来华留学生。从泰国高等教育机构吸引留学生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民办教育机构更有利于扩大对留学生的招收。这是因为民办教育机构与公办教育机构相比,因其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因而对社会发展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适应社会需求而作出及时调整。也就是说,从高校发展模式来讲,民办教育机构具有发展来华留学生的内在动力。但是国内的教育基本情况是,公立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普遍高于民办机构,但是从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讲,又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积极促成两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

三是有针对性地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范围。具体可以将周边及其“一带一路”沿线国作为重点招生区域,逐渐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范围。一方面,周边国家与中国具有较短的地理距离,另一方面,因为历史原因所形成的移民网络,以及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相似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成留学生的流入。

“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大多为欠发达国家,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合作需求出发,这些国家都具备与中国长期合作的意愿,这也为实现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这一平台也为吸引来华留学生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不放弃对其他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引入,比如,可以以奖学金制度弥补距离与品牌效应上的不足。

(三)国际课程开发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课程开发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同时也应与国际教育教学活动规划保持一致。保证人才培养既能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储备人才。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使用全外语授课课程(不含外语类课程)的门数平均只有42门。“985”高校(入选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985工程”的高校,编者注)相对较多,平均达到200余门,但其他类型高校的平均值仅为10门左右,使用全外语授课课程(不含外语类课程)的门数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平均为2.7%[28]8。外语尤其是英语作为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建设成为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结合中国目前全外语授课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在课程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而且出现了严重的非均衡发展趋势。这就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与预算,既能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更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均衡发展。

教学语言的国际化接轨只是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步,关于国际课程开发的内容与方式,则是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第二步。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打造能够拓展国际文化视野、代表世界文化水平及优秀成果传承的课程模式,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置于国际视野中,将可被理解的内容作为主体内容进行开发。其次,基于“互联网+”设立在线国际课程,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专业的课程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多元文化的教学模式。再次,在经济带的合作背景下,实现国际间的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建立学历学位的互认与转化机制。

(四)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联盟合作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高等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通过签署、细化教育合作协议,将合作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

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已经为新疆、宁夏、云南、广西等地的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机遇。截至2017年,经审批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有2539个。到2016年,我国高校已在境外举办了4个机构和98个办学项目,分布在14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36]。

基于此,高等教育部门一方面应该在已有的国际关系中开展教育合作,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应积极促成、倡导在国际范围内拓展新的合作关系。

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参与的“国际联盟”非常多,比如,参与了以“合作与共赢”为主题的“金砖五国”协议;再比如,参与了“二十国集团”(G20),同时,中国已于2015年12月1日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37]。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密切关系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不应该脱离已经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而独立发展,发展高等教育不仅要推动它的国际化进程,更应该在已经搭建的国际关系网络中积极、主动地探求发展机遇。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其他领域已经成熟的发展理念与成果,在与其他领域的紧密联系中获取最大的发展空间。

泰国政府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和国内国际教育政策环境,为泰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搭建了一个国际化平台。泰国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教师的国际化方式、扩大对国际生的招生规模方式、课程国际化方式以及基于“国际联盟”的项目合作方式,打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泰两国,发展高等教育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基于类似的教育发展水平,泰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因为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也造成了教育国际化发展路线的差异,例如,泰国因为受到美国的教育援助,形成了欧美教育体系,促進了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国际化接轨。但中国在推进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过多沿袭,造成了国际化程度不足。因此,中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有所借鉴,也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探求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路线。

注 释:

① 参与的大学和组织有:东南亚的23所大学、欧洲的5所大学和1个官方组织。

参考文献:

[1]Mok,K.H.Questing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Asia:Critical re?ction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7(11).

[2]Komolmas,P.M.New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in Thailand[J].1999.Retrieved from https://repository.au.edu/.

[3]Yavaprabhas,S.,&Nopraenue,S.D.Harmo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Bologna Process[J].Seameo Rihed Lecture Series,2008(1).

[4]Armstrong,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Thailand and Malaysia[J].Scholar:Human Sciences,2011(1).

[5]Chalapati,S.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ailand:Case studies of two English-medium business graduate programs[D].RMIT University,2007.

[6]MoE(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 in Thailand[EB/OL].2003.

http://www.moe.go.th/moe.html.

[7]BICS(Bureau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Of?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 Structure[EB/OL].

http://inter.mua.go.th/about-us-ohec/.

[8]李枭鹰.泰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BICS(Bureau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Thai higher education:Priorities and key development[EB/OL].2014.

https://drive.google.com/?e.

[10]Fry,G.W.The evolu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ailand.In Secon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 reform:Key factors in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to the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Kingdom of Thailand.2002,September

[11]黄茜.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2).

[12]詹春燕.走向国际化的泰国高等教育[J].江苏高教, 2008(3).

[13]曹甜甜,秦桂芬.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

[14]BICS(Bureau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List of Accredited Thai Higher Education[EB/OL].2018.

http://inter.mua.go.th/wp-content/uploads.pdf.

[15]袁丹艳.范式优先性论点可以成立吗?—库恩“范式”概念评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2).

[16]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

[17]Sangpikul,A.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A perspective from Thailand[J].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 Tourism,2009(9).

[18]Van der Wende,M.Internationalising the curriculum in Dutch hig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997(2).

[19]Haigh,M.J.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curriculum:Designing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 small world[J].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2002(1).

[20]Haigh,M.Greening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Appraising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J].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2005(1).

[21]Bunnell,T.The growing momentum and legitimacy behind an allianc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6(2).

[22]Adrian-Taylor,S.R.,Noels,K.A.,&Tischler,K.Conflict betwe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faculty supervisors:Toward effective conflic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7(1).

[23]Gopal,A.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Preparing faculty to teach cross-cultural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3).

[24]Bedenlier,S.,&Zawacki-Richter,O.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acts on academic faculty members[J].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5(2).

[25]Knight,J.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03(6).

[26]Kuhn,T.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Vol.2)[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27]OHEC(Of?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高等教育统计信息(泰语)[EB/OL].2019.

http://www.info.mua.go.th/info/index_user.php.

[28]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OL].(2015-10-03).

http://www.ceaie.edu.cn/uploads/201604/13/G413377809693937.pdf.

[29]BICS(Bureau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Collaborative degree programmes between Thai and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EB/OL].2017.

http://inter.mua.go.th/.

[30]AUN(ASEAN University Network),ASEAN university network annual report 2017/2018[EB/OL].2018.

http://www.aunsec.org/pdf.

[31]BICS(Bureau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trategy).ASEAN international mobility for students (AIMS) programme[EB/OL].2016.

http://inter.mua.go.th.

[32]SEAMEO RIHED(SEAMEO Reg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Your Partner in Higher Education).SEAMEO member countries' ministries/department of education[EB/OL].2019.

http://rihed.seameo.org/.

[33]郭強.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区域特色建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

[34]薛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审视与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

[35]魏浩,袁然,赖德胜.中国吸引留学生来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与全球172个国家双边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8(11).

[36]王岗.我国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教育部副部长表示沿线国家46万人学汉语[N].法制晚报,2017-05-12.

[37]凤凰网.中国今起正式接任G20主席国[EB/OL].(2015-12-01).

http://news.ifeng.com.

作者简介:陈倩倩,女,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讲师,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IDA)管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赵惠霞,女,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一带一路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基于bbw平台中外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