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的策略
2019-05-15李佳蝶郭玉玲胡璇陈伯如
李佳蝶 郭玉玲 胡璇 陈伯如
摘 要: 作者针对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这一主题,梳理了科普图书的定义、范畴及借阅现状,探究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结合在岗工作经验及对武汉两所“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问卷调查数据提出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的采购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科普图书 图书采访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为高校教师与学生,其信息需求表现比社会读者更专业、多元化,为了提升师生读者的科学素养与文化知识,科普图书是图书馆馆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图书可以拓宽师生课外的求知视野、激发科学兴趣、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出版科普图书种类繁多,高校图书馆如何对科普图书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图书采访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高校科普图书馆藏范畴及借阅现状
1.1科普图书定义及范畴。
关于科普图书的准确定义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狭义定义中科普图书是只限于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通俗读物,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之类[1],广义的科普图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各类实用技术类图书,部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图书,以及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类知识性图书。虽然科普图书的范围没有清晰划分,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划分标准是有弹性的[2]。本文所指科普图书是指符合高校馆藏要求的以自然及社会科学知识为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提高阅读者知识素养的图书,即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只要同时具有通俗性及专业性的图书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例如艺术方面的书在狭义定义中不被认为是科普图书,但是只要它通过通俗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艺术知识、传播艺术思想、弘扬艺术美感、揭示艺术与社会关系,在本研究中就将其纳入科普图书范畴。
1.2科普图书在武汉理工大学借阅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科普图书发展迅速,在出版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同时高质量、适合高校馆藏的科普图书越来越多,但科普图书涉及众多学科,分布较为复杂,很难通过题名、作者、索书号等MARC字段把科普图书从高校图书馆藏中剥离出来进行全面分析。因此,为了探究科普图书的借阅现状,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验收单各两单,根据这六个验收单每本书marc信息中的图书摘要人工区分出科普图书,再通过系统统计查询科普图书的借阅次数并与非科普图书的平均借阅次数进行对比,发现有四个验收单的科普图书平均借阅次数高于整个验收单的平均借阅次数,这也说明了对科普图书采访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2.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存在的难点
2.1科普图书出版总量大、读者重点需求采访类目不明确。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2006年—2015年科普图书出版种类及发行数量均有大幅增加[3]。庞大的采访数量和指标要求让图书采访工作耗时和复杂,加之对读者阅读需求了解不深,采访工作很难满足其针对性的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采购科普类图书与专业性强的专业图书的侧重点不同,专业书更侧重于全品类收藏,保证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需要,对于借阅率往往要求不高。科普类图书更重于用,图书馆购买科普类图书更希望读者多借阅这类图书,对借阅率有更高的期望。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在购买科普类图书时甄选精品,确定读者喜爱的重点类目加以重点采购,目前读者重点需求的科普图书类目并不明确。同时,读者对于本专业与非本专业科普图书的需求是否有明显差距有待调研。
2.2常规征订方式容易漏订、少订部分优秀科普图书。
目前许多高校的新书订购方式主要是根据中标书商发送的marc数据进行采购,再辅以现场采购补充[4]。采访人员在新书marc数据选购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中图法按A-Z排序顺序选购,这种订书法通常会略过自己学校没有的学科类目图书,例如某学校没有医学、生物学专业,其图书馆对于R、Q类的图书的采购量通常是很少的,采访人员在采购系统中订书时也不会对分类在R、Q类的图书仔细甄选,这样就会漏订部分优秀科普图书。
2.3获取优秀科普图书信息资源的渠道不明,采访人员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如今,图书采访工作不断朝着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对图书采访人员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普图书相比专业书更重于“用”的特性,如何获取优质、受读者欢迎的科普图书的信息资源是困扰目前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的问题。一方面,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人们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采访人员获取图书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书商、出版社发送的书目信息,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采访人员往往是单一学科背景,难以做到对多学科科普图书具有高敏感性。
3.问卷调查与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訪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科普图书的重点类目需求情况,读者对于本专业与非本专业领域科普图书的需求差异情况及读者获取科普图书信息资源的渠道,以为目前的科普图书采访工作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利用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通过QQ、微信两个社交软件发放问卷,调查对象在手机或电脑上在线填写,由于问卷星问卷需要所有题目填完才可以提交,所有问卷完成率都为100%,经检查未发现全选同一选项的无效问卷。
3.1样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填写对象为武汉理工大学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在校学生,共计发放问卷250份,其中男生124人,女生136人,分别占比47.69%、52.31%,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受访学院包括文法学院、机械工程及艺术与设计学院,包括人文、艺术及理工类学科,覆盖学科面较全。本科生在读173人,占比为69.2%,研究生在读77人,占比为30.8%。
3.2问卷分析。
3.2.1讀者重点需求采访类目
为了确定读者对科普图书的重点需求类目,笔者选取了中图分类法中科普图书出版量较大的类目作为问卷选项,包括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T(工业技术)、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共15类。
本题需求度从1到5代表需求度从低至高,平均需求度为3.54,本次问卷调查读者最感兴趣的科普图书类目前五名是K类(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J(艺术)、O(数理科学和化学)、F(经济)。通过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有部分类目的科普图书需求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其中J艺术类男生需求平均分为3.63,女生为4.19。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类男生需求平均分为3.99,女生为3.34。T工业技术类男生需求平均分为3.92,女生为2.81。总体而言,男生对科普图书的需求略高于女生,这一表现在自然科学类目上尤为明显。学历方面,通过交叉分析发现本科生对几乎所有类目科普图书的需求都高于研究生。
3.2.2读者对于本专业与非本专业领域科普图书的需求差异
本题需求度从1到5代表需求度从低至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于本专业与非本专业领域科普图书没有明显的需求差异,非本专业科普图书的需求程度为4.23,略高于对本专业科普图书的需求程度3.98,其中研究生对本专业科普图书需求程度大幅低于本科生。
3.2.3读者获取科普图书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渠道利用率由高到低为老师、亲友推荐(69.23%),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67.69%),知乎、百度知道等网络问答社区(63.08%),豆瓣读书等读书网站(47.69%),京东、亚马逊、当当等图书销售平台(36.92%),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推荐(26.15%)。可以发现除了老师、亲友推荐这一渠道外,读者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渠道获取科普图书信息资源。
4.高校图书馆科普图书采购策略
4.1确定重点采购类目。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K类(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J(艺术)、O(数理科学和化学)、F(经济)是两校读者需求度最高的五个类目,B(哲学、宗教)、D(政治、法律)是读者需求度最低的科目。确定了重点采访类目及合理复本数量后,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将有限的经费集中投入到几个需求度高的类目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费不足与图书价格不断增长的矛盾,有助于提升图书借阅率,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根据前文问卷数据,读者对本专业及非本专业图书的需求程度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需求类目的图书,无论本校开设相关专业与否采访人员都不能直接略过,需要对该类目仔细甄选。
4.2确定合理的副本数量
确定了重点采访类目后,确定合理的副本数量也是科普图书采访工作中的必要一环。现在全国很多高校是多校区办学拥有多个图书馆,且有些学校各馆之间的距离较远,通常分校区图书馆会根据自己校区的专业分布确定来馆藏类目重点。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它是典型的多校区多图书馆高校,共有南湖图书馆、西院图书馆、东院图书馆和余家头图书馆四个主体馆,由于其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位于南湖校区,因此F(经济)类专业图书通常副本量为1-2本,典藏分配以南湖图书馆为主,余家头图书馆为辅。但根据前文调查,读者对于本专业科普类图书与非本专业科普类图书的需求差别很小,对于需求度较高的科普类图书不应该按照同类专业书的标准确定副本,应该尽量满足各校区读者的需求,对于需求量较小类目的科普图书则可以保持小副本量。总的来说,对于读者需求度高的类目可以按照多品种多副本的原则进行采访,需求度低的科目可以按照保证品种但少副本的原则进行采访。
4.3采访人员应提高信息素养,多渠道获取科普图书信息。
信息网络环境中,科普图书信息资源持续激增,从前文可知,除了亲友、老师推荐外,读者获知科普图书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主要还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及知乎、百度知道等网络问答社区。图书采访人员不能被动接受信息,而要主动获取信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检索、信息获取能力。社交平台方面以微博为例,微博上活跃着植物、动物、博物学、古生物、天文、地质等各个门类的科学科普人士的认证账号,这些账号持有者很多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学术背景,2017年微博“十大科普大V”中,粉丝数量达500万以上的有3人,粉丝数量达100万以上的有7人,这些大V通常会发布及转发新出版的高质量科普图书信息,同时部分大V本身就是科普作者,例如“无穷小亮”账号运营者《博物杂志》编辑张辰亮就编写了销量不俗的《海错图笔记》,本馆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也进行了订购,该书目前借阅情况良好。采访人员多关注这些账号可以大幅降低漏订新出版高质量、高热度科普图书的概率。知乎是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网络问答社区,有许多关于图书推荐问题的高赞回答中都提到了多本科普图书,采访人员可以通过关注这些问题获取大家认可度高的经典科普图书,并对馆藏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普研究所.2002中国科普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马俊锋,高宏斌.数字时代科普图书的界定分类及统计研究概况[J].科普研究,2017,12(5).
[3]张志强,朱宇.创新科普图书出版,助力科普事业发展——2016年中国科技图书出版现象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7(2):20-24.
[4]梁焰.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6(02):16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