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审美的创意融合之路
2019-05-15罗海秋张炳恒
罗海秋 张炳恒
摘 要:阅读和审美创意结合,从学科美术教育走向融合美育,试图打破美术课偏重工具性的小科格局,和语文阅读,又不仅限于阅读相整合。学生审美思维飞跃和想象无限,课程也成为一种感性的教育,精心让孩子性情在阅读与审美的淡淡熏陶中颐养。
关键词:阅读 审美 创意 融合
听到语文老师在办公室抱怨:“为何学生作文写不出来?就是因为看书太少了。书看得多,不用教也能写出来。”美术老师开始思索:我们的美术课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想象,只会临摹,只画简单容易的,不也是因为看书太少吗?如果一个学生看书看得多,不管是文字书还是图画书,都能在畫面上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大胆的尝试——即使技法不通、审美不足、材料不好使。
美术张老师认为都很有必要引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开发创意,丰富阅历,提升素养。从此,他的美术课在形式上有所改变,上课开始的几分钟用被用作读书分享环节,学生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所读过的书,以及读后的思考、收获、感悟等等,甚至还有读后创作的小品;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享人的形式,对答交流读书体验。从唐纳琳·米勒的《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我们得知,要让学生读书不能逼、不能考,只能让学生自己爱上读书。因此他不规定书目或范围,让学生自选所爱。同时分享的形式也不限,鼓励创新。于是,学生们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本,开心的走上了讲台[1]。
学生们的反应各式各样:本来就爱读书的同学当然跃跃欲试;不怎么读书、没有读书习惯的同学,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至于那些依然无动于衷的同学,相信在每节课的潜移默化之下,也会悄悄的拿起书本,打开新的世界[2]。
学生们的反应基本让人满意。不过,如何读书也是个问题。学生们所作的分享,大多数人只能说这本书讲什么,少有能谈及读完后的思考——读书变得积极了,但读后没有思考的话,读书的意义不大,培养想象力和创意更是无从谈起了。于是老师又规定了分享必须“少讲故事多谈心”,要讲自己看完书后心里所想,更要创作小品。
低年级的同学还不太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美术课把他们带到了图书室,引导他们看一些经典绘本,当堂画一幅小品。从图书室的实验来看,绘本是很好的教材,对美术课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不同的绘本具有多样性的艺术风格,有丰富的绘画技巧,还有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对于想象力较差的学生,结合文字阅读,临摹或改编插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同学,看着一本全是文字的小说,还能画出有趣的插图。
米勒在《书语者》提到,课堂上的自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之后的美术课堂老师更会增加学生阅读和创作的时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教师读了很多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作品,就能指导学生阅读时游刃有余,能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提供完全不同的推荐书单。
上图阐述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五个素养皆源于视觉形象,它是美术学科的根本。因此,美术阅读对于各个方面的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美术课堂的痛点也是学生的美术创作无画可“说”,是因为阅读量太少,通过在课堂上增设各种方式的美术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而在众多美术阅读的素材里,绘本是比较理想的。
但仅阅读是不足够的。对于美术阅读来说,美术表现与阅读也应当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亲身的创作,才能把阅读中的所感所思内化成自身的素养。因此,让学生从做一本书开始,就能促进学生提升美术阅读效率以及提高其美术素养:为了做好一本书,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同类书作为参考借鉴,而且阅读的目的性会比较强,在这种有针对性的强化阅读同时,不但能有更深刻的图像识读,还能通过阅读掌握美术表现的技法和创意[3]。
正是由于做一本书能有如此好的功效,绿翠小学绘本创作大赛因应而生,比赛旨在通过绘本创作鼓励学生关注和展现自己的生活,放飞自己的想像与思考,在学生的心间播下文学和艺术的种子[4]。
学生们通过参加这次校际比赛,学着自己做一本书,得到了比单纯阅读多出数倍的收获。一二年级的同学还没有独立完成一本书的能力,他们主要是和家长合作进行亲子创作,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养成了共读共作的良好习惯。三年级的同学在英语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创作了大量精美的英文绘本,是一种学科的融合和互相促进。而五六年级的作品则是个性的张扬,才华的展示,兴趣爱好的自由发挥。
绘本创作本身是个漫长的过程,从编排故事大纲、角色设计、画分镜草图,到文字编写、绘制成稿,还要装帧设计、后期加工等,过程长达数周。既需要热情,也需要耐心,这要求学生有坚持不懈、戒骄戒躁的品质。
从做一本书开始,让自己慢下来。做一本书,就像开一艘船,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结语
把阅读和审美创意结合,从学科美术教育走向融合美育,是我们探索的第一步。我们试图打破美术课偏重工具性的小科格局,和语文阅读,又不仅限于阅读相整合。学生的作品中展示了审美思维飞跃和想象无限,我们的收获是多重的,过程超越了单一的美术课本身。我国现代美育奠基者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我们的课程也成为一种感性的教育,精心让孩子性情在阅读与审美的淡淡熏陶中颐养。
参考文献
[1]韩宝江.中小学美育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3.
[2]赵伶俐.美育:是人格完美和谐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4(21).
[3]张淑清.学科美育课实现知识视点与审美视点的融合[J].人民教育,2014(21).
[4]李雪垠,何丽,程辉.构建小学大美育的20年探索[J].人民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