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案例分析社会领域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05-15李剑
李剑
摘 要: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其本质在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但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有效组织社会领域活动比较困惑。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认真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幼儿发展需求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直接情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社会领域活动的开展成效。
关键词:社会领域活动 教师 幼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特别向教师强调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其中“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更是对教师以往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为广阔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特别是为一个人成长奠定基础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从小向幼儿传递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理念。《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抱怨社会领域活动目标很难体现,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多为说教,讲多了会偏向语言活动,过于注重知识点又偏向于科学;第三,归属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才能向幼儿传递这种情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祖国的认知与热爱?笔者从具体案例出发,在深入剖析社会领域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掌握社会领域活动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一、解析“指南”,明确方向
“指南”中建议:“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名称。利用外出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图片等,向幼儿介绍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老师们围绕大班主题“祖国妈妈过生日”系列活动,以《我们的祖国真大》为题,从幼儿感兴趣的地图入手,希望能够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新、老教师针对活动进行了同课异构。
活动目标是将教师与幼儿联系起来的纽带,有效目标的制定是在学科特点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领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使之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因此目标的指向应该在幼儿的行为取向与情感获得上。
新手教师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了解地图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掌握看地图的简单方法,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首都北京和自己家乡的位置。3.感受祖国疆土的辽阔,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骨干教师的活动目标是这样制定的:1.能在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去过的城市位置。2.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感受祖国的幅原辽阔,各具特色。3.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从这两个目标的制定中不难看出,新手教师的确是按照“指南”里社会领域的目标指向来设计活动,但对“指南”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让幼儿以“地图”为媒介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祖国的疆土辽阔,而是将认识、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找寻对应的地理位置作为重点进行认知,这使得知识与技能发展目标均指向科学活动,忽略了社会领域活动需要在参与体验、分享感受中才能获得相应的情感发展,会直接导致目标3成为空谈,偏离了社会领域活动的初衷。
骨干教师的目标设定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表述清晰,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体现了社会领域活动的指向;其次,该目标关注“社会适应”子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价值:“建立初步的归属感”,向我们传递了可检测的指标:即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在互动中自然地体验、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以在活动结束时获得情感升华——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明确了活动目标,将地图作为本次活动中的一个媒介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联系起来,才能梳理出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
二、有备而来,提高效率
一节好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对教材的准备,即教师经验的准备。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准备执教的教材有充分、全面的分析。新手教师因为经验欠缺,大多会在活动开展前查阅各种教参,把自己在活动中可能说到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反复练习,生怕在活动中忘记自己想要传递的知识点。但这也是致命的问题,因为成人永远无法预设孩子的一切,所以“备孩子”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效的活动一定是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求,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的活动。第三方面是物质材料的准备,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需要借助的操作媒介。操作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多,而是要切实发挥作用,让其能够与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
在本次《我们的祖国真大》活动中,新手教师进行了以下活动准备:1.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政区图、地形图与铁路交通图;自制中国政区拼图:省份拼图与区域拼图。2.方位标志:东、南、西、北。
3.组织幼儿课前收集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骨干教师的活动准备相对更加丰富、有序:1.物质准备:每组一份中国地图;收集幼儿外出旅行的照片制作相关PPT;《我们的祖国真大》相关视频。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中国地图,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去过的地方;幼儿对自己去过的省、市及相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很熟悉。
活动准备的是否充分和适宜是影响活动开展的直接因素。仔细分析二者的目标制定会发现新手教师主要是围绕地图准备的:从世界地图到中国不同种类的地图,从行政区域拼图到方位标志,丰富多样的地图使得整体活动准备指向科学领域——以地图认知为主。组织幼儿收集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看似与祖国相关,从后面活动的开展来看这里指的是幼儿外出旅行的照片,以让幼儿能够结合照片进行不同地方特色的分享讲述,可见语言表述不清会影响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骨干教师活动的准备可以看出地图是相关操作的一部分,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符合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PPT则是有目的的挑选与幼儿已有旅行经验密切相关的照片,为后面活动开展时的幼儿经验分享奠定了基础。可见虽然都是对活动的准备,但骨干教师的准备显然是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开展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全体小朋友都能被带入到同伴介绍的名山大川中,感受同一个祖国的不同风采,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我们的祖国真大”。社会领域活动正是需要幼儿在充分的实践感知中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更有必要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这样才能在个体固有的模式中激发出新的火花。
三、调整视角,情感升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成人经过多年的生活与学习形成了很强的自我意识,虽然在职前的专业学习中每一名教师都知道要转变观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贴近幼儿的生活,但固有的思维模式却使得教师常常按照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活动设计。
新手教师是这样设计本次社会领域活动的:1.出示世界地图:你能在世界地图中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吗?我们中国的版图看起来像什么?2.拼图游戏:(1)第一次请幼儿进行省份拼图。(2)第二次请幼儿将区域拼图组合成中国地图。(3)小結:中国地图是按我们国家的国土形状缩小很多倍绘制的,中国所有的地方都在地图里。3.学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尝试在地图中找出首都和家乡的位置。4.“我去过的地方”。(1)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去过的地方,将旅行照片贴在对应位置,并轮流结合照片讲讲自己去过的地方。(2)小结:在地图上看起来距离很短,实际上很远。 5.了解地图的不同种类和作用:中国地形图与中国铁路交通图。6.小结:我们的国家真大,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热爱我们的国家!
骨干教师的活动设计如下:1.谈话: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祖国的全称是什么?2.地图分享:(1)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观看中国地图,找找自己认识的地方。(2)请幼儿代表结合中国地图向大家分享自己认识或去过的地方。(3)请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找家乡和首都的位置,并讲讲它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3.“我去过的地方”(1)请幼儿借助PPT与同伴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PPT链接到相关展示页,以便于在该幼儿讲述时其他幼儿能够一起分享当地特色。(2)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山川秀美,有的民族众多,有的建筑别致。我们的祖国真大、真了不起!4.观看中国名胜古迹与发展变化的相关视频。5.小结:我们的祖国真大,我们的祖国真美,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在活动中新手教师由地图导入,并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对中国地图中各省市的形状、位置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为了让幼儿掌握观看地图的正确方法,教师特别加入了对地图方位的认知,虽然有图标的指引,但在实际活动中却因为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并不被幼儿接受和理解。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新手教师的活动设计“重知识,轻实践”,忽略了社会领域活动的特点: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情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新手教师设计了让幼儿进行旅行分享的环节,一张张仅五、六寸大小的照片密密麻麻地贴在中国地图四周,讲的幼儿津津有味,而其他没有去过的幼儿却根本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这就造成了大家都想讲却谁也不想听的局面,也使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成为鸡肋,失去了原有设想中通过这一环节分享祖国大好河山的意义,更谈不上对幼儿情感的促进了。
骨干教师很明确这是由主题“祖国妈妈过生日”系列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下属子活动,因此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由谈话直接切入主题,然后请幼儿先以小组的方式自由观看地图,在唤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也让幼儿分享了自己对祖国的初步认知。接下来“我去过的地方”这一环节与新手教师所不同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加生动地讲述自己去过的地方并能与同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将课前与幼儿沟通了解到的旅行地点,选取有特色的内容制作成相关PPT,这样每一名幼儿在讲述自己旅行经历的同时,其他孩子也能够通过超链接观看到祖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同样在冬季,哈尔滨可以穿羽绒衣滑雪,三亚却能享受海滩游泳的乐趣;福建有圆圆的客家土楼,广州的“小蛮腰”电视塔可真高……这样不同的体验分享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真大!最后,观看教师精心剪辑的祖国视频,让幼儿更加身临其境地欣赏、感受祖国不同地方的大美河山。在不到两分钟的视频观看中,孩子们一边兴奋地指认自己去过的景点,一边也为不曾见过的秀美山河发出一声声惊叹:这个大佛可真高!这个瀑布好大啊,是不是孙悟空的水帘洞?我们的祖国真美!……不知不觉中幼儿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为他们悄悄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透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其实社会领域的活动并不难组织,只是新手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社会领域活动时没有把握好领域特点,思路不清,直接削弱了社会领域活动的组织效果,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真正吃透《指南》的字里行间,特别是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对于社会领域活动所要传递的“情感”并不能直接感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地体会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要求,明确在社会领域的活动设计中除了要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要让幼儿自主参与,愉悦体验,使他们对自己、对同伴、对身边的人、对社会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具,往往是越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越可以让孩子动起来。这个“动”不只是让他们的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的大脑、情感跟着一起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增长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萌发出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郭猛.看上去很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16(01):11-13.
[4]杨斐然.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0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