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中叙述者的表现形态

2019-05-15成立

文教资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叙述者

成立

摘    要: 戏剧文本被读者和观众接收,需要叙述这一载体,在这当中,叙述者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隐现”的划分方式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叙述者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在剧中如何分布,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叙述者    表现形态    隐现

莎士比亚一生完成了近四十部剧作,多数作品创作技艺颇高,而且类型多样,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在这些文本中,故事的展开离不开叙述主体的叙述行为,尤其叙述者在这当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叙述者在莎剧中如何呈现,其表现形态又是怎样的,这类问题很值得探究。遗憾的是,迄今对莎剧叙述者的整体形态研究还很缺乏,对单个文本叙述者的探讨也不多见。虽然有人对戏剧中的叙述者有一定关注,比如有的对戏剧叙述者做出了分类,有的注意到叙述者在剧中的大致呈现方式,还有的探索了叙述者在剧中的功用问题,但这些研究不够具体,过于零散,偏重个案,方法和结论对分析莎剧中叙述者的形态作用有限。笔者立足于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从整体上探讨剧中叙述者的表现形态问题,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莎剧叙述的实现。

一、关于戏剧文本的叙述者

任何文本都要通过叙述接收,即只要被对象接收,就必然存在叙述者的叙述,戏剧文本当然也不例外。但在西方,叙述传统深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认为戏剧是“非叙述”文本,理由是戏剧是表演性艺术,是通过表演展现(演绎)出来的,不存在具体的叙述行为。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依然盛行,甚至不乏知名学者坚持这一看法。这种观念自然遭到不少人驳斥:如果没有叙述,那么戏剧(表演)怎能被读者或者观众接收?因此,即便是演示过程,一样有叙述,有叙述者的存在。戏剧中叙述者的表现形态包括戏剧表演和剧本两种情况。在表演中,叙述者通常被认为是“演示集合人格”,这个“人格”是创作集体制造出来的,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人格”,也是整个表演(演示)团队“委托叙述”的一个“人格”。在剧本中,叙述者通过文字展开叙述,在其过程中充当叙述的主体繁多,常见的如剧中人物(角色),他们有言语,如对白、独白、旁白等,这些是剧本里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如果单单就某人物发言而成为叙述者,那么每个发声的角色都能算作叙述者,这样叙述者就随处可见了,对这样的叙述者进行研究并无多大价值,不应成为叙述关注的焦点。因此,剧中的叙述主体是有主次之分、取舍之度的,最基本的标准是剧中叙述主体的叙述能对推动故事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或者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或者是剧中不能随意缺失的必要成分。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叙述者的表现形态

即便对莎剧中叙述者做出选择,但值得关注的依然很多,为了便于把握,更好地理解这些叙述者的具体表现,笔者通过分类方式说明,即采用“隐现”作为分类的依据。在莎剧中,具体可以分为隐身式叙述者和现身式叙述者。

在戏剧文本里,常被人提及的是幕后的叙述者。这个叙述者通常躲在幕后,不轻易露面,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故属于隐身式叙述者。其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过于“沉默”,又有“沉默的叙述者”之称。实际上,这个叙述者并未“沉默”,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其在剧中是留有叙述痕迹的。笔者认为莎剧中的隐身式叙述者显示自己的存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剧首的舞台说明和幕、场次介绍。舞台说明是任何剧本之始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在莎剧中叙述较为细致,既有人物的姓名,又有身份信息,甚至带有感情色彩评价的字眼。另外也会交代剧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一般为国名、区域名或者城市名称。幕、场次介绍中每一幕中都包含几景(场),每一景(场)后面都说明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部分剧目,在一些幕、景(场)之前或之末还设有“序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序幕”(如《驯悍妇》)“收场白”(如《皆大欢喜》)“尾声”(如《暴风雨》)等字样。这些短小的叙述属于剧中的框架結构,通常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旦出现,就要意识到这是隐身式叙述者在发挥它的职能。二是叙述人物的行为和动作。这一类出现于每一景(场)中,位置灵活多变,其叙述相当于小说中第三人称式的客观陈述,一般比较简短,常见的如某人物的上场或者下场,有时会用几句话交代人物的行为,表述简洁明了,丝毫不会拖泥带水或者出现修饰的成分。偶尔会出现较长的文字,起到辅助性交代情节的作用,这在莎剧中算是罕见的,例如《亨利八世》第二幕第四景,叙述了在黑衣僧修道院大厅里,教会人士、教皇的使节、国王、王后、诸多贵族、卫士先后入场就座,这个过程的描述就有好几百字。三是部分剧目的开场白叙述。之前就有人关注到,莎剧中共有五出含有开场白,其性质均涉及剧情解释。其中有三部的开场白都由指定的角色代为叙述。《亨利八世》和《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这两部剧本却没有这样的叙述角色。这两部开场白的叙述均为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述说,其中《亨利八世》的开场白旨在证明述说的历史是具有可信度的,能感染观众,并奠定了悲剧的基调;《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重在交代故事背景,并说明故事从哪里讲起。至于“我”的身份理当理解为幕后的隐身式叙述者。四是“嵌入式”文本的叙述。其类型有多种:有的是在剧中插入“哑剧”,如《波里克利斯》第二幕和第三幕开头,在故事外叙述者补充交代情节的过程中,很突兀地出现插剧行为。此时故事外叙述者暂时停止了叙述,“沉默以对”,幕后叙述者接着叙述了故事内人物做出的行为和动作。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大致推测出发生了特别的情况,叙述者有意留下了悬念,以待后文中揭晓。有的是在剧中插入“说明”,如《亨利八世》第四幕第一景,在王后出场后,出现了一份“说明”——“加冕典礼行列秩序”。上面从九个方面陈述了王后加冕活动的参加者及装扮。这样一个文本通过幕后叙述者的介绍,列出了整个典礼的程序,展现了活动的盛大和气派。还有的是在剧中插入“梦境”。同样是《亨利八世》,在第四幕第二景,前王后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她在悲哀的歌曲中入睡,接下来叙述了一段梦境:在幻梦中,六个天使降临她的四周,为她举行了欢迎仪式,并献上了桂冠,使她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幕后叙述者通过这段叙述预示了这位王后的命运。五是“作特殊说明”的叙述。在莎剧中经常能看到幕、景(场)之中带有括号的特殊说明。这是幕后叙述者在人物言语之外的叙述,起到提示或者补充说明的作用。最常见的是叙述人物做出的行为和动作。此外,有的是告知人物所处的位置,有的是提示人物说话的对象,有的是说明发出的声响,还有的是为了区别于对白和独白。

除了幕后的隐身式叙述者之外,还有一些是现身式叙述者。具体而言可分为两类: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和故事之内的叙述者。

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在剧中扮演某个特定角色,用于串联故事情节,或者讲述别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他(她)游离于故事之外,不会参与到故事情节当中,并和幕后的隐身式叙述者共属于“第二文本叙述者”。包括说明人(《罗密欧和朱丽叶》)、谣言、舞者(《亨利四世》下)、剧情说明人(《亨利五世》)、高渥(《波里克利斯》)、时间(《冬天的故事》)等。在莎剧中,这些角色并非自始至终显示自己的存在,而是处于特定的位置让接收者感知。相对而言,剧情说明人(《亨利五世》)和高渥(《波里克利斯》)在剧中出现频率要高一些,他们在剧首、剧尾、每一幕的开头露面:在剧首,交代背景,引出故事;在劇中,衔接幕、景(场),补充情节;在剧尾,要么发表总结性的评论(高渥),要么收拢情节并预示未来(剧情说明人)。其他三个叙述者露面的时候就少许多:说明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剧首述说了故事的背景,概括了大致剧情;在第二幕开头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作铺垫。谣言、舞者(《亨利四世》下)只是分别出现于剧首和剧尾,他们扮演的都是调侃接收者的角色,满口胡言,说话特别饶舌,讲述的内容与剧情并无紧密关联。时间(《冬天的故事》)仅仅在第四幕开头露面便消失不见,像是一个来去匆忙的过客,不过他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还是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故事之内的叙述者较之于故事之外的要多得多。主要是故事内的人物在对白和独白中展开的叙述,属于“第一文本”之中。当然,如前文所言,人物发言在广义上算是充当了叙述者的角色,但其研究意义有限,因此有必要在一定标准基础上进行选择。笔者认为有这样几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人物倒叙和预述。倒叙在莎剧中很常见,每部剧本里都多多少少存在,差异仅在于出现的频率和篇幅的多少,倒述意味着叙述过去发生的故事,对了解剧情有辅助作用。较之倒叙,预述就少许多,在莎剧中总共也就十多处,它是叙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二是人物的咏唱。莎剧中有超过半数的剧目带有咏唱的成分,这些咏唱是故事中人物在特别背景下唱出的调子,多数是抒发个人情感,少数含有叙事因素,因此故事性有限。三是人物的阅读行为。剧中人物阅读的对象有纸(手)卷、信件、铭(碑)文,通过阅读,交代一些信息,甚至是很关键的信息,对破解悬疑产生影响,成为叙述故事的必要成分。第四种情况是最值得留意的,即故事中人物从事的外围叙述。例如普洛斯帕罗(《暴风雨》)、潘达勒斯(《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国王(《皆大欢喜》)、罗萨兰(《如愿》)、丑角(《第十二夜》),这些人物都是在剧尾离开故事之内,来到故事之外,对接收者致辞、唱歌谣、发表言论等。此时,他们暂且担负起叙述者的职责。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戏剧文本和其他类型文本一样,通过叙述而被对象接收,正是在叙述过程中,叙述者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叙述者,那么这些故事怎么能被广大观众和读者所认知。经过对莎剧中叙述者的探讨,尤其是论述莎剧中叙述者的表现形态,便于理解剧中叙述者是如何分布的,这些叙述者呈现出了怎样的面貌,发现剧中的叙述者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单调和贫乏,而是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里,既有助于看到作者创作方式和手法的灵活多样,又有助于领略到其独到的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威廉·莎士比亚,著.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

[2]程雪猛.解读莎士比亚戏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军.戏剧中的叙述者[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杨再红.试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叙述者[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叙述者
《呐喊》《彷徨》中叙述者类型分析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论鲁迅名作《祝福》中的叙述者特色
艰难的去蔽——鲁迅《风波》的叙述者及其美学风格初探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作为框架的叙述者和受述者——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叙述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