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干预对压力性尿失禁产妇膀胱颈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度的影响

2019-05-15钟文彬张双好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东莞5230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活动度盆底尿道

兰 俊,钟文彬,张双好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东莞 523000)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客观存在、不可控的漏尿现象,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活动,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2]。分娩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分娩方式可能影响尿失禁的发生[3-4]。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妇的尿失禁情况,并探讨盆底康复干预对产妇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各100例。纳入标准:(1)产妇临床资料完整,可随访;(2)为单胎、足月妊娠,无产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产后恶露排除干净;(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医师指导完成各项调查、检测与锻炼。排除标准:(1)有盆腔手术病史;(2)有泌尿系感染或阴道炎;(3)多胎妊娠、早产或延迟妊娠; (4)产后8周内失访;(5)有压力性尿失禁病史。自然分娩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7.5±2.3)岁;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剖宫产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7.4±2.5)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39例。两组产妇上述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判断标准[5]:在大笑、喷嚏及体育锻炼如体操、跑步、走路、举重或弯腰俯身时发生过一次漏尿,即可判定为压力性尿失禁。

在产后6周采用超声测量两组产妇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6]。检测仪器:GE Voluson730 Pro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三维探头、阴道探头频率分别为3.5~5 MHz、5~7 MHz。患者先对膀胱适度充盈,便于显示近端尿道与膀胱颈。患者取截石位,在阴道口、会阴部尿道外口放置探头,探头手柄轴线平行于人体纵轴,实施二维成像,在Valsalva动作时,于矢状切面下对患者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颈、膀胱等部位加以显示,对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进行测量。

产后6周从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妇中各选取50名,开展早期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等综合干预,时间为2周。(1) 盆底电刺激:将Phenix治疗仪阴式探头插入,电激频率初始为8 Hz,之后逐步增加至80 Hz,脉宽保持20~740 μs。设置电流大小为患者肌肉可强力收缩且不疼痛,或盆底肌肉有跳动感且不疼痛为宜。每周1~2次,每次10~15 min。(2) 生物反馈:借助Phenix治疗仪,根据会阴肌力、电位值及疲劳度,借助压力曲线、肌电图或其他形式,转变肌肉活动信息为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向患者反馈,患者按照上述信号展开训练,主要训练方式为场景反射、A3反射、膀胱生物反馈及肌肉生物反馈等。每周1~2次,每次10~15 min。(3)盆底肌锻炼:即Kegel锻炼,主要包括唤醒肌肉知觉、提升肌肉收缩能力、盆底肌肉训练、模拟腹压增加时训练,每天进行150次(分3~4个时段),每次持续2 s。综合干预2周后再测量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力性尿失禁

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分别有29例、4例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9.0%和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82,P<0.01)。

2.2 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

自然分娩产妇产后6周的膀胱颈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度均明显大于剖宫产者(P<0.01),见表1。

表1 产妇分娩后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 (±s)

表1 产妇分娩后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度 (±s)

两组比较均P<0.01

组别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尿道旋转角度/度52.37±11.28 25.42±6.87 n 100 100膀胱颈活动度/cm 1.32±0.29 0.71±0.18

2.3 盆底康复干预对产妇膀胱颈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度的影响

盆底康复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膀胱颈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度均较康复干预前明显减小(均P<0.01),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与分娩目前被广泛认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部分女性出现一过性尿失禁。分娩过程产妇阴部神经、盆底肌肉与韧带均会受到损伤,这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压力性尿失禁属于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发生率为16%~34%[7]。现阶段,压力性尿失禁已发展为对产妇身心健康有重要威胁的一种慢性疾病[8],且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工作有严重影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应仔细分析发生原因,注意预防、加强针对性治疗[9]。

表2 盆底康复干预后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检测结果 (±s,n=50)

表2 盆底康复干预后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检测结果 (±s,n=50)

与治疗前比较:aP<0.01

组别 膀胱颈活动度/cm 尿道旋转角度/度康复干预后康复干预后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康复干预前1.31±0.26 0.70±0.19 0.74±0.16a 24.83±8.26a 0.36±0.21a康复干预前52.35±10.75 25.43±6.8919.25±6.20a

分娩方式和压力性尿失禁之间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自然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9.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4.0%(P<0.05),可见与剖宫产分娩相比,自然分娩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更大,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10-12]。自然分娩过程会对盆底支持结构造成破坏,致使提肛肌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盆底结构变得松弛;同时自然分娩造成盆底神经损伤[13],会阴撕裂、产钳、负压吸引、胎儿大小等高位因素有关,分娩后盆底软组织受损并重建,因此产妇发生远期尿失禁的风险会明显提高。剖宫产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是在剖宫产手术期间,可能损伤到产妇的盆腔组织与神经,导致下尿路解剖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本研究同时发现,自然分娩产妇的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均明显大于剖宫产者(P<0.05),可见自然分娩导致产妇膀胱颈与尿道均发生了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机构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抵抗腹内压的升高,致使近端尿道、膀胱颈活动过度,这是造成尿失禁的重要原因。

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及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鼓励肥胖产妇减肥[14]、对慢性疾病如咳嗽、便秘等加强治疗,给予盆底肌肉锻炼及电磁刺激等。本研究从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中各选取50例产妇,组织展开2周的盆底康复干预。

盆底肌肉锻炼可促使盆底受损肌肉加快修复与重建,对下尿道结构的恢复有积极影响[15]。电刺激可促使盆底神经细胞兴奋性大大提高,提高肌肉血液循环,促使肌细胞变得肥大,对阴部神经细胞修复有推动效果,可提高尿道括约肌收缩能力;生物反馈训练可协助患者实现盆底肌肉的有效收缩,使得肌肉放松,促使肌肉协调性增加。通过一系列康复干预,可让产妇掌握有效锻炼盆底肌力的方法,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经2周的盆底康复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均明显减小(P<0.01),可见盆底康复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后下尿道结构改善,从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

总而言之,与剖宫产相比,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实施盆底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的产后下尿道结构。但本研究只对部分患者进行2周的盆底康复干预,而对于康复干预的时长未展开深入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活动度盆底尿道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陌生的尿道肉阜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和治疗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