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专利演变与市场变化的关系研究
——以平板电脑技术为例
2019-05-15何嘉欣马志宏黄梦璇
宋 艳,何嘉欣,马志宏,黄梦璇,何 叶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 611731)
当今的经济和社会不断呈现新兴技术具有的行业“创造性毁灭”特征[1-3]。例如,自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发布iPad开始,平板电脑市场被突然撬动,商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的行业结构逐渐形成,虽未完全颠覆传统PC行业,但对该行业造成的“严重破坏”已成现实,苹果公司成为该技术的最大赢家,但它并非平板电脑核心技术的发明者,也不是平板电脑构念的首位提出者。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更好地利用和把握新兴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有可能脱颖而出。但是,企业面对海量的新兴技术组成的技术池以及需求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和消费者,如何在把握市场动态的同时通过某些特殊信号提前辨识出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新兴技术和发展阶段,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完善,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新兴技术的识别与动态评估[4-6]、商业化[7-9]、“峡谷”[10-14]等相关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专利作为代表性变量研究新兴技术发展的文献也并不少见[15-22],但在专利计量分析视角下,特别是针对具体的新兴技术,将其专利演变与市场采用关联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发现其中规律,是比较新颖并具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本研究基于技术采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cycle)理论,以平板电脑发展为例,利用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并归纳该技术从出现到市场快速增长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类型用户所处的市场阶段及其转换的时间点和关键事件,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及德温特数据库,探索平板电脑技术的专利发展及演变历程,并将其与平板电脑技术用户采用阶段进行关联分析,总结专利演变和市场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企业正确识别技术机会提供参考,也能为企业根据专利信息和市场特点进行技术资源的合理投入提供借鉴。
1 研究综述
1.1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是BEAL和BOHLEN[23]在1957年分析玉米种子采购行为时提出的,后来逐渐被高科技行业所采用。MOORE[24]从市场角度出发,以潜在客户对风险的担心及其需求的强烈程度,将技术采用者分为创新者、有远见者、实用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及落后者5个阶段类型,而且技术扩散过程并非连续,有4条明显的裂缝会出现在各个阶段之间,其中最大的裂缝出现在有远见者和实用主义者之间,MOORE将其定义为“峡谷”。“峡谷”是指某项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最初进入市场时,一般会受到早期市场中创新者和有远见者的热捧,出现销售增长,但紧接着会遭遇增长困境,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如果产品能够顺利跨过“峡谷”,进入其右边的大众市场,被实用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逐步接受,就能够获得理想的市场回报;如果不能实现跨越,企业不得不继续依靠“峡谷”左侧的用户维持经营,难以实现市场增量,也无法获得预期利润,甚至可能遭遇失败[10-12]。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新兴技术产品在市场中的渗透过程。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首次进入市场时,会受到创新者和有远见者的热烈欢迎,但在推向大众市场时,会因为前后两类用户各方面的差异,导致销售困难,增长速度直线下降,出现一条明显的技术“峡谷”。如果企业不能实现跨越进入右侧市场,经营状况会不断恶化,极可能成为“峡谷”的牺牲者[10,13-14]。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为新兴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企业如何在“峡谷”两端更好实现自身成长和发展,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
1.2 技术系统与专利关系研究
ADOMAVICIUS等[25]研究认为,技术生态系统一般由一个核心技术和其相关联的背景技术所构成,是一组特定技术在特定环境中的组合。在该系统中,技术一般被划分成相关技术、主体技术、核心或关键技术3类[26-27]。从新兴技术配套环境出发,己有研究认为新兴技术系统由新兴技术本身(基础性技术)和以它为核心的一系列的补充性以及相关支撑性技术构成[28]。基于上述观点,本文认为新兴技术系统由基础性技术、补充性技术和支撑性技术共同组成。
基础性技术是指在技术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为各类科技、经济与社会活动提供支持的技术[29],在技术系统中往往起着核心作用[27]。杨中楷等[30]认为基础性技术属于技术思想的源头,含有较高的科学成分,将这类基础性技术形成的专利称为基础专利。基础专利一般与重大的科学新发现和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紧密相关,其目标是将理论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被引次数较高是基础专利的重要特征。补充性技术是由一整套相应的工艺、技术手段结合而组成的技术群体[27],属于基础性技术的物化延伸,是为了形成可以消费的产品。补充性技术专利是指对其他专利或者技术领域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的一类专利,其识别指标是权利要求数量[31]。支撑性技术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与补充性技术发生相关作用的技术组合[27],虽然对新兴技术系统而言,它们在功能性上并不是必需的,但对提升系统的附件价值、加快新兴技术市场扩散有重要的推进作用[28]。
以上研究表明,新兴技术系统中的各种技术类型与专利信息高度相关,特别是它们在专利上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为判定新兴技术所处阶段提供了重要依据。
1.3 专利分析的应用研究
专利分析(patent analysis)是用科学手段对专利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和分析,将分散的专利信息形成具体形象的可视化专利地图,从中获取创新决策的竞争情报[32-33],已成为常用的技术创新分析工具。目前对于专利分析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专利与技术关系的研究,国内学者王燕玲[34-35]基于专利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提出了专利分析与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龚金梅等[36]研究了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就其专利保护及利用策略提出了对策建议;赵晓莉[37]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运用专利分析对RFID技术开展技术预测研究;谢寿峰[38]从专利分析角度探讨了技术演变与预测问题,提出以专利数量的组合判断对技术进行预测。②竞争者和企业战略的研究,唐炜和刘细文[39]将专利分析作为企业把握竞争对手动态的有力工具,将其应用于分析企业竞争对手;郭婕婷和肖国华等[40-41]研究认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研发活动质量,必须高度重视专利,因为它是知识产权中高科技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研究表明,专利分析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尤其对企业研究发挥了推动作用,但在关注技术发展,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发展方面的研究尚显薄弱。本研究聚焦于专利演变与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阶段发展,将新兴技术在市场上的渗透过程和专利演变过程相结合,分析二者关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新兴技术管理的相关研究,弥补专利分析应用于市场研究的不足,对企业更客观地识别新兴技术机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 平板电脑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研究
本研究选取平板电脑为例,是因为其满足案例研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条件。经过典型技术商业化事件分析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测试,平板电脑技术发展从1989年第一个GRiD Pad诞生至2016年全球累计10.48亿的销量,经历了从技术诞生、跨越“峡谷”到成功商业化的过程,在新兴技术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有着相对完整的历史数据,与本研究的契合度较高;其次,电子科技大学新兴技术研究团队一直在总结各类新兴技术从技术诞生到市场爆发的发展阶段和关键节点,平板电脑技术是团队的重点研究对象,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和纵向数据[25],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平板电脑发展历史来看,1968年KAY[26]提出了平板电脑概念,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构想并未得到当时他所在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支持,所以此时平板电脑仅仅只是一个概念。1989年GRiD的诞生标志着平板电脑技术走向市场,虽然这款产品售价很高,但是没有阻挡技术狂人的购买脚步,平板电脑技术正式进入了创新者市场。同期,微软推出了一款应用于Windows 3.1x系统下的软件套件(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它的出现为平板电脑技术提供了很大的软件技术支持。在这一时期,由于高技术门槛、高昂的制造成本以及传统的消费理念,平板电脑技术发展困难重重。这一阶段主要由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品牌厂商根据各自用户的需求自行研发产品,平板电脑硬件及软件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技术资源分散,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因此早期产品无法实现市场销售,以失败告终,平板电脑的研发和制造暂时停止。
此后,微软在1999年提出“Tablet PC”概念,2000年11月8日产品正式面世,2001年是对平板电脑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年.2001年之前那些基于触摸屏和手写操作的电脑或者类电脑产品可以归为广义平板电脑范围,而真正意义上的Tablet在2001年之后得到微软的大力推广,平板电脑这一名词也开始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占据平板电脑绝大部分市场的系列产品均采用了Windows软件与X86硬件的组合,但是这些产品与以往的产品并无太大改变,唯一的亮点是增加了手写输入的方式,但它的性能和散热又成了问题,使得这一时期的平板电脑未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当时最流行的设计理念就是“电脑+触控”,但这种简单的功能叠加运用到实践中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因为它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环节,即用户体验。而苹果公司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做到极致,所以它在2010年推出的iPad产品成功了,并推动了平板电脑技术的市场大爆发。
综上所述,平板电脑技术起点是1989年GRiD的诞生,阶段特点表现为技术门槛高、技术资源分散、关键性技术难以解决、制造成本高昂、消费观念保守及产品市场反应差;1999年微软提出的“Tablet PC”概念和2000年正式产品面世对平板电脑有着深远影响,此后平板电脑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是性能和散热问题使得产品未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接受,这一阶段平板电脑功能比上一阶段有了显著提高,“电脑+触控”是此阶段的设计理念,但市场反响不理想;2010年iPad的诞生,标志着平板电脑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出现重大转折点,是早期市场和早期大众市场的分水岭,而iPad发布会成为平板电脑技术借以跨越“峡谷”的关键事件,本阶段特点是关注用户体验,关键技术得到解决,技术系统完善,产品功能强大,市场扩散相较上一阶段显著加快。
结合历史市场数据和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由于无法统计全球历年销售量,所以本文选取全球平板电脑历年出货量代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每年发布的报告,获得2009—2016年平板电脑市场数据,以全球出货量与用户累计数作为纵轴,年份作为横轴,得到两种市场数据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同时,在2010—2016年期间,中国市场上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也一直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且占比也逐年增大,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市场的总体变化和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一致。首先,2010年以前处于平板电脑创新者阶段和有远见者阶段,这两个阶段市场是由技术狂热者组成,这部分人群数量稀少,追求技术先进性,虽不能对产品销售贡献显著,但他们能够对技术及产品改进提供很好的建议,只是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技术及产品立即陷入“峡谷”,停滞不前,从2009年各季度的出货量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这一阶段新兴技术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概念提出、产品成型,但实用性差、架构传统,市场发展缓慢。2010年iPad发布后,平板电脑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平板电脑技术及产品跨越“峡谷”,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即早期大众市场,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新时代,它的发布成为平板电脑跨越“峡谷”走向早期大众市场的关键事件。
图1 2009—2016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与用户累计数Fig.1 Global tablet shipments and user accumulation in 2009—2016
图2 2010—2016年全球、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及中国占比情况Fig.2 Global and China's tablet shipments and percentage of China in 2010—2016
3 平板电脑技术演变过程的专利研究
3.1 数据来源、检索及处理
本研究专利数据来源于德温特数据库(该数据库全部为发明专利,所以本文涉及的专利分析均为平板电脑技术的发明专利)。首先明确专利分析的主题,然后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全世界范围内申请的与平板电脑技术相关的专利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明确专利分析主题时需要避免领域过宽或过窄,否则容易造成分析漫无边际或分析内容遗漏[15]。另外,还必须考虑在专利检索时的查全率和查准率[38]。
1)专利检索的时间跨度。为了获取平板电脑技术发展的详尽数据,本研究将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无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保证专利数据的全面性,提高专利的查全率。基于“无时间限制”检索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现平板电脑技术发展演变过程。
2)专利检索策略。为了得到与分析主题相关的专利数据,本研究以专利主题、专利摘要或是专利分类号作为检索策略。德温特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德温特的手工代码(Derwent manual code),是根据专家意见来判别专利性质的标引,可以表明该专利的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的专利主题与专利内容以及德温特专利数据库的特点,本文采取的专利检索策略是以“panel compute*”OR“tablet compute*”OR“Tablet Personal Compute*”作为检索式,并通过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人工分类代码进行排除。德温特手工代码有21个大类分布,用A~Z的21个英文字母作为代码开头,其中与平板电脑技术相关的分类有S、T、U、V、W、X。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技术领域知识不足的问题,且易于操作;缺点是检索出来的结果数据量大,且包含“脏数据”,需要增加大量工作对数据进行筛选。
3)专利检索结果与数据筛选。依据上述检索策略,本研究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得到相关专利66 921条,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进行数据筛选。经筛选,得到平板电脑技术领域相关专利60 713条,这些数据成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
4)专利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本研究建立了专利数据库,将上述筛选后得到的60 713条专利数据存储为txt纯文本文件,并作为基础数据导入数据库。本研究所需的主要数据均通过相应的检索式得到。
3.2 专利分析
新兴技术系统由基础性技术、补充性技术和支撑性技术共同组成,那么围绕这3类技术也必将有相应的专利出现,因而可以得到3个专利类别。参考相关研究[34],结合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本研究从专利类别、专业等级分布、申请数量演变、专利所有权人等4个方面对平板电脑的专利演变进行分析。
3.2.1 专利类别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分析工具为CiteSpeace 4.0 R4。选择keyword作为连接节点,共引文献作为连接线,进行聚类分析,形成keyword聚类分析图,同时以圆圈显示某年专利授权文献,以节点多少表示相应keyword数量。根据关键词集中出现的频次,将其作为强度依次排序,同时列出按照时间排序的关键词爆发点,得到表1。
表1 平板电脑关键词阶段性分布Tab.1 Periodic distribution of tablet computer keywords
可以看出,前3位专利关键词爆发点开始时间为1982—1987年,一直持续到2006年,这类关键词关注的领域都是基础性技术,并且持续时间非常长,这类专利实现产品的最基本的功能(具备可用性,暂未考虑易用性),产品性能很低,这时期的技术系统处于婴儿期,其专利等级最高;第4~10位专利关键词爆发点开始于1992—1999年,结束时间为2004—2009年,这类专利关注的领域由基础性技术逐渐转变为补充性技术,持续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里,技术系统性能开始快速提髙,技术系统进入成长期,此时专利等级逐渐降低;第11~25位的专利关键词爆发点都开始于2001年后,并且持续到2012年左右,特别是2010年出现专利大爆发的情况,这类专利关注的领域多为支撑性技术,持续时间段非常短,专利等级较低。从平板电脑发展历史分析可以知道,2001年为微软发布Windows XP Tablet PC版的时间,2010年是iPad发布时间,两个时间点推出的平板电脑产品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因此出现了平板电脑技术的研究高潮,使得平台电脑技术系统迅速完善。
综上所述,技术系统的基础是由前期具有较高等级的多项专利所奠定,这个时期的专利往往是由很多人为探究新现象经过千百次试验得出的,此时技术系统处于婴儿期;随后较多的专利陆续产生,这是发明者出于各种原因围绕这些专利进行大量探究的必然结果,但专利的等级会降低,此时技术系统进入成长期;随着技术进入应用阶段,新兴技术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相关机构或人员为完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迎合市场需求,会大量开发周边技术,形成数量众多的支撑专利,使得技术系统性能逐渐接近极限,产品性能提升速度放缓,技术系统进入成熟期。
3.2.2 专利等级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专利等级可以作为专利质量的衡量指标,专利等级分别为:标准解、系统的变化、跨行业的解、跨学科的解、发现[41,43]。专利等级的评价对领域知识要求非常高,通常由专家完成。如果将许多专利放在一起,那些数量少但高被引(质量高)的专利必然会被辨识出来。因此,专利等级可以根据被引次数进行划分。通过CiteSpeacer软件中最小生成树和Timezone时序图对获得授权的60 713条平板电脑专利被引次数进行分析,发现关键专利技术大多形成于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并在以后时间里有大量引用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系列研究子领域,同时在平板电脑技术获得爆发式增长的2010年,新的专利技术突破瓶颈,专利被引显著提高。随后,技术不断完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补充技术,专利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但高等级专利逐渐减少,标志着技术走向成熟。
3.2.3 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专利申请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呈现专利数量演变状况。本文按照年份对专利申请数量进行统计,技术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数量的变化进行预判。以时间为横轴、以当年专利授权数为纵轴,绘制专利申请数量演变图。对平板电脑技术当年授权专利和专利增长量进行时序分析,绘制专利数量演变情况,如图3所示。在平板电脑概念出现的最初几年,平板电脑专利数量非常少,直到2000年才累计超过50条,2000年微软发布第一款平板电脑,引起市场关注,专利在2000—2010年期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2010年iPad发布,平板电脑获得市场强烈关注,商业化获得巨大成功,平板电脑专利出现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出,专利数据的变化和市场变化具有一定关联。从专利增长数量可以发现,当一项新发现或新的高等级专利出现后,一些研究者会围绕新发现或高等级的专利展开大量的应用性研究,专利数量逐渐增加,但此时因技术瓶颈、专利垄断以及多数企业仍在观望等原因,专利数量不会大幅增加;随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发现该技术的价值后,进行投资并参与技术研究和市场竞争,该技术发展得到迅速推进,技术瓶颈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新兴技术产品获得市场认可,此时的商业化价值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技术系统研究中,导致专利数量不断增加,直到技术系统成熟。
图3 平板电脑专利数量增长情况Fig.3 Growth of tablet computer patents
3.2.4 专利所有人演变分析 德温特专利权人分析可以对拥有大量专利的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并按照数量排序。对技术领域内的主要专利权所有人进行分析之后,再对各专利权所有人平板电脑专利授权时间进行分析。按照检索式的检索结果,得到主要专利权所有人及其占比的分析图(见图4),占比为拥有专利数占专利总数(60 713)的比。在平板电脑技术领域内专利数量排前3位的是:三星电子授权专利数为4 034件,占比6.644%;苹果授权专利数为1 800件,占比2.965%;IBM授权专利数为1 587件,占比2.614%。在此基础上,按照平板电脑技术的专利爆发性增长时间排序,发现各公司平板电脑专利爆发性的授权时间都集中在2001年以后,专利数量排名靠前的企业在2010年以后拥有的专利越来越多。
图4 平板电脑主要专利权所有人Fig.4 The main patent owners of tablet computers
4 平板电脑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与专利演变的关联分析
4.1 专利类别分布与市场演变的关系
根据前文德温特人工代码分析可知,当技术系统处于婴儿期,平板电脑产品进入创新者市场时,专利类别集中在基础性技术;当技术系统处于成长期,平板电脑产品进入有远见者市场时,专利类别则集中在补充性技术;当技术系统逐渐完善趋于饱和,跨越“峡谷”走向早期大众市场,专利类别则集中在支撑性技术。
4.2 专利等级分布与市场演变的关系
基于前文分析可看出,平板电脑专利分布和结构在1990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首先,在平板电脑刚出现的时候,即在1989年左右,产生的专利数量较少,但是质量较高,该时期的专利文献在后期被大量引用;其次,在平板电脑获得爆发式增长的2010年,新的专利技术突破瓶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利等级,随后技术不断完善,产生越来越多的补充技术,虽然专利数量会大幅增加,但是高等级专利越来越少。
根据上述变化趋势,本文以专利等级为纵坐标,以平板电脑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作为横坐标,绘制专利等级与市场演变曲线(见图5)。
图5 平板电脑专利等级、专利数量与市场演变曲线Fig.5 Patent level,patent number and market evolution of tablet computer
4.3 专利数量变化与市场演变的关系
根据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理论,2001年平板电脑从创新者市场过渡到有远见者市场,同时技术系统从引入期(婴儿期)进入成长期,新增专利数量出现增长;2001年后,由于平板电脑不尽人意,没有打开早期大众市场,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对于平板电脑的研究也趋于冷淡,新增专利数量出现了下滑;2010年平板电脑从有远见者市场过渡到早期大众市场,技术系统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新增专利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专利数量与市场演变如图5所示,反映了专利数量在平板电脑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轨迹。
4.4 专利权人分布与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关系
在技术系统处于婴儿期,产品进入创新者市场(1989—2000年)时,专利分布在极少数人或机构手中;当技术系统处于成长期,产品进入有远见者市场(2000—2010年)时,专利授权量增加,持有专利的所有人数量也增加,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即众多企业参与平板电脑技术的研究,这些公司或大或小,都持有一些相关专利;当技术系统逐渐完善,趋于成熟,产品跨越“峡谷”走向早期大众市场(2010年以后),专利数量进一步增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企业获得大部分专利,因此形成多极格局。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平板电脑技术的发展为例证,在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用专利分析方法研究了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专利演变与市场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出了两个关键节点:①2001年微软发布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平板电脑,此时的平板电脑市场从创新者阶段进入有远见者阶段,技术系统处在婴儿期;②2010年苹果发布具有开创意义的iPad,此时平板电脑技术跨过了“峡谷”,技术系统进入成长期,平板电脑也在这个转折点进入早期大众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增长迅猛。
本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专利演变与市场演变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其中从创新者市场到有远见者市场以及从有远见者市场到早期大众市场是两个关键节点,无论是市场还是专利都呈现出快速变化,在商业化进程中至关重要。①技术系统处于婴儿期,市场增长快速,但总量很小,专利数量较少,但质量或等级较高。②技术系统进入成熟期,市场快速增长,总量很大,同时专利数量快速增加,但质量或等级较低。将这种关联关系及关键节点的相关信息作为一种可能的规律进行总结(见表2),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理论贡献。
表2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中的市场变化与专利演变Tab.2 Market change and patent evolution in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在实务层面,本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企业在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更科学地决策。在技术方面,当具有前景的新兴技术出现征兆时,企业首先可以从专利类别、专利等级、专利增长量和专利权所有人等角度考察技术系统的成熟度,判断技术处于婴儿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对处于婴儿期的技术,将研发资源投入到基础性技术领域;对处于成长期的技术,将研发资源投入到补充性技术;对处于成熟期的技术,技术系统已经相对完善,此时可以选择研发周期较短的支撑性技术,以此避免资源浪费,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市场方面,企业可以将专利的相关信息作为早期信号对市场变化进行预判,对处于创新者市场的技术,要将细分市场确定在创新者市场,提供具有基础功能的产品;对处于有远见者市场的技术,要不断完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对处于早期大众市场的技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者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在向市场推广产品的同时需要关注标志性产品的诞生,即关键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引爆消费者热情。因此,更需要企业对两个关键节点时期的专利信息跟踪研究,提前布局专利,对市场变化做到先知先觉。
对于政府站在新兴技术战略发展高度如何做好新兴技术的专利布局与市场培育,本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对于基础性专利,建议政府直接参与研发投入,以增强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度;对于补充性专利和支撑性专利,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奖励企业多投入并产出成果;对于早期市场,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承担起创新者的角色,引导和培育新兴市场等。
本研究有以下3个方面亟待深化和拓展:①案例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②力争获得市场销售量的数据,以提高对研究目标的支撑性;③尽可能采用多维的专利指标评估专利质量,避免采用被引次数单一指标的局限性。未来可以通过建立专利评价体系或系统框架,丰富研究内容,也可考虑加入对全球重要市场具备影响力的专利司法判例分析来支撑核心观点,此外,应该注意区分新兴技术类别,进行多案例研究,对研究结论有效性进行检验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