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9-05-15刘晓艳
刘晓艳
(淄博市第一医院手术麻醉科,山东 淄博 255200)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要点,其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1],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2],手术治疗多会伴随一些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了解患者需求并给予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现以实施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男87例,女63例,年龄24~69(45.34±4.28)岁,纳入标准:知晓并就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未合并恶性肿瘤者;未合并严重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合并症者;凝血功能正常者;认知功能正常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做好保温工作,过度紧张焦虑患者主动与其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转移患者注意力。
1.2.2 研究组 给予人性化护理,术前对患者的认知及心理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以此缓解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就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医护人员等进行介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3],做好非手术区域的覆盖遮挡,给予患者隐私保护,在允许范围内为患者调整较舒适体位,给予患者言语支持,可通过握手、抚摸等行为来安抚患者。术后做好严密体征监测工作,待麻醉清醒后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就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活动等制定详细规范与计划,同时督促患者,提高依从性。就患者的各项检查对围术期并发生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估,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实施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其中SAS≥50分,SDS≥53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状况,其严重程度与评分呈正相关;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4]。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手术室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状况,SAS及SDS评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SAS SDS SAS SDS研究组/75 58.49±4.10 60.52±4.20 47.30±3.47* 49.33±3.29*对照组/75 58.77±3.58 60.81±4.98 52.28±4.03* 55.71±4.21*t 0.319 0.216 4.382 5.221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PSQI评分为(5.21±1.93)分,对照组为(8.39±2.64)分,组间比较t=4.829,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例(97.33%),对照组为62例(82.67%),组间比较x2=6.509,P<0.05。
3 讨 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相较于医院其他科室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其工作效果与手术效果直接相关,而现今医学的发展方向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相应的护理工作中相应的要求及需求也逐渐凸显。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的较新的护理模式[5]。本次研究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与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更为显著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为手术预后提供基本生理及心理支持,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更为贴合患者的需要,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