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观察
2019-05-15李娜
李 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020))
一般来说,小儿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是静脉输药,由于小儿的静脉比较细小,很容易操作不当而对患儿造成刺激,引起哭闹等现象,出现药物渗漏,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静脉输液在发生渗漏时,会增加患儿疼痛感,严重时会出现感染和组织坏死等不良症状,增加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概率[2]。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26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男性患儿为74例,女性患儿为52例,最小年龄为25d,最大年龄为7岁,平均年龄(3.85±2.08)岁,病因包括肺炎、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等等。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穿刺护理等。
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第一,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减少其心理压力,分散患儿注意力。第二,医护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避免进行二次穿刺[3]。第三,医护人员要在穿刺成功后做好固定工作,并且在输液结束拔针后使用正确按压方式。如果天气较热,医护人员要采用长胶布进行固定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1.4 效果判定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出现感染和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00%。同时对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6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5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等资料开展x2检验,并以(%)表示,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静脉输液患儿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为60例,占95.23%;对照组总有效为52例,占82.53%;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情况对比[n(%)]
2.2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其中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59,占93.6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人数为51,占80.95%;两组患者信息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如果小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渗漏事件,会引起患儿局部发生肿胀和不适等症状,甚至出现组织坏死,很大程度的增加了患儿痛苦感,还会导致治疗效果十分不理想。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大大增加了输液渗漏发生概率。同时,由于部分家长的粗心大意,会触碰牵拉输液装置,而出现输液渗漏现象[5]。另外,相比于成人血管,小儿的静脉血管比较细小,对静脉穿刺工作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丰富的穿刺经验,才可以保证穿刺成功率。在输液结束的拔针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使用正确方式进行按压,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胶布脱落,无法起到止血作用。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保证静脉输液操作的规范性,降低输液渗漏事件的发生概率。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26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为60例,占95.23%;对照组总有效为52例,占82.53%。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人数为59,占93.65%;对照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人数为51,占80.95%;两组患者信息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静脉输液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身体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