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截石位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5-15郭海霞
郭海霞,廉 琪,李 燕
(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西 长治 046000)
截石位为手术常采取体位,也是一种容易造成机体损伤的体位,传统膀胱截石位护理干预由于忽视肢体功能及患者舒适度使得使用受到限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常需要安置截石位并行头低脚高便于手术操作。该种体位方式具有较大手术空间但传统截石位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等[1]。在临床工作中笔者采取改良式截石位并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将材料整理做如下汇报,旨在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168例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子宫肌瘤剥除术3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59例,子宫肌瘤剥除术52例,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术18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55.5±20.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57.1±19.4)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组间互相比较,本次研究方法经过我院院办一致同意。
1.2 方法
术前准备1条中单,1条小中单,1个臀软垫,2个腿套,2个截石位腿架。2个小软垫,2条约束带,1个软垫。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式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并自然放松,右侧上肢缠上血压带后使用单包裹固定于身体同侧;左侧上肢向外伸展>90°,护理人员首先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通道连接三通及延长管。肩胛处垫肩托及软垫,根据患者体型将近髋关节处将托退架固定于手术旁,患者下移,在臀部下垫上中单及臀软垫,托腿架上放上软垫调节成为远高近低,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退架上,使得踝部高于膝部6-8cm,将腿缓缓抬高,双下肢使用束缚带固定并询问患者舒适度。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截石位护理干预,将托腿架置于胭窝处,托退架支撑大腿,两腿自然下垂,其他操作方式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中分析比较,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并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经过比较后P<0.05为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观察组下肢静脉充盈明显6例,下肢感觉异常1例,下肢运动异常0例;对照组分别为12例,7例,6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显著,说明采取改良式截石位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妇科腹腔镜术中有效体位护理是降低下肢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办法之一。相关报道显示,术中传统截石位护理干预方式易导致下肢神经损伤等不良情况,故此在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协助主刀医生严格管控手术操作时间,并对患者体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均有很大现实意义。传统截石位托腿架放置在腘窝处,双腿自然下垂,在全身麻醉后,因患者此时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管扩张,交感神经阻滞,小腿下垂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情况,长时间血流受阻后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而护理人员对患者术中截石位进行调整,具体是将双腿置于水平的托架上,使得小腿、大腿以及躯干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使得下肢血流良好。此外术后将双下肢依次恢复到水平位置,可使得体内的血液缓慢回流至下肢,避免有效血液循环骤减引起的血压下降。此外采取头低较高的体位,双侧肩胛用肩托护住可以增加缓冲力,减少皮肤损伤以及肩关节损伤等。
本次笔者采取对比分析方式研究改良式截石位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价值,结果显示采取改良式截石位的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明显,且患者发生下肢静脉充盈明显等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截石位的对照组,说明该种体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术后康复进程,研究结果与卢媛媛等报道基本一致[3],均说明该种体位护理方式在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优越性。综合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的报道笔者认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改良式截石位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患者健康带来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