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2019-05-15邓泽艳
邓泽艳
(黔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 黔南 558000)
脑血管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当之高。根据Virchow的血栓形成理论指出[1],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都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脑梗塞病人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微循环受阻,从而能形成微血管血栓,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加上脑梗塞病人需长期卧床,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血液循环功能也相对减退,极易发生下肢DVT。基于此,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168例脑梗塞病人展开分组护理,分析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形成下肢DVT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所选择的168例脑梗塞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在入院时经磁共振或头部CT确诊为脑梗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中男性67例,女性1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2±3.7)岁;观察组病人中男63例,女21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9.5±3.2)岁。对比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有呼吸道管理、体位护理、严格监测病人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等数据,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健康宣教。病人入院后,对其基本病情及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病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主要宣传内容包括下肢DVT的形成原因、危害、临床表现以及相关预防等,并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告知病人家属若发现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实施护理措施。(2)下肢静脉护理。为病人输液时,选择另一侧肢体,减少下肢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减少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防止发生静脉炎。尽量不要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穿刺,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48h内。(3)生活护理。指导病人穿戴松紧合适的弹力长袜,可进行双下肢抬高训练,对静脉血液回流有促进作用。帮助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可在病人出现便秘时给予药物帮助[2],避免增加腹部压力,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为病人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以高蛋白质、易消化、纤维素高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病人体位可取仰卧位和健侧卧位两种。(4)康复训练。病人病情逐渐稳定后,可鼓励其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双下肢主动运动,如伸屈膝、髋、踝关节等。可指导病人家属为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肌肉按摩,正确指导关节屈伸训练,随时根据病人病情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保证肢体功能早日恢复。与家属一起指导病人运动踝关节,如腓肠肌挤压运动、髋膝关节运动等被动运动,加快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发生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具体指标有下肢肿胀程度(重度:全下肢肿胀、中度:腘窝以下肿胀、轻度:足踝以下)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组间比较经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下肢DVT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病人中发生9例下肢DVT,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中21例病人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肿胀程度
由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病人的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下肢肿胀程度比较(n,%)
3 讨 论
脑梗塞因病人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及血液时刻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发生下肢DVT,下肢DVT一种临床常见病症,指的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重,起病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且活动后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3]。由于脑血管病合并下肢DVT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非特异性,因此当脑梗塞病人出现偏瘫肢体肿胀时,通常不被重视或被误认为病人血液循环障碍,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时采取早期护理尤为重要。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采取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一直秉承“先预防后治疗”的护理原则,针对每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基本规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现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对病人的身心状态、基本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并降低事故发生率[4]。与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措施更注重强调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改变以往常规护理的观念和思维,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围绕其需求展开护理服务,以此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性的前提是预见性,预见性护理保证的是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实现升华整体护理的伟大目标[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病人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下肢肿胀程度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DVT,改善病人的下肢肿胀程度。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收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