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护理途经的效果研究
2019-05-15陈淑萍
陈淑萍
(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急性胸痛是一种发展快、发病急、病情重的危重症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如果救治不及时或不当,会导致患者休克,更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故而在临床救治急性胸痛患者期间,积极做好诊治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据有关研究指出,既往急诊科护理较为繁琐,极易使得患者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所以需对急诊护理流程予以优化改进,以满足患者急诊需要[2]。故而本文以6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受试者,重点研究了急诊护理途径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以6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利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研究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78岁,平均(44.3±2.1)岁;7例急性心梗,6例心绞痛,7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3例其他。常规组中18例男性研究对象,1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79岁,平均(45.1±2.2)岁;8例急性心梗,5例心绞痛,8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2例其他。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提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大。均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研究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查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化护理,即: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让患者充分休息;深入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确定其有无过敏史、遗传病史等,以提高患者配合度;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对于病情比较特殊的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密切留意患者心态变化情况,一旦情况有变,需立刻予以调节。
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应用急诊护理途径,即:急诊抢救室设立相对固定、功能齐全的急性心痛抢救单元,配有多功能抢救床,心肺复苏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梗三项监测仪,快速末梢血糖仪等抢救器材及多种急救药品,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估患者胸痛的高危因素,并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心电监护不间断的跟踪、监测,及时抽取各种检查标本;一旦发现患者心电图波形异常、疼痛加剧、意识、血压有变等病情加重或出现危急情况,立刻向医师反馈,同时构建静脉通道,准备妥当急救用品,为开展急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准确有效执行各项医嘱,进行针对性急救处理;密切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疼痛等体征以及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耐心解答,说明胸痛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注意要点等,消除其担忧、顾虑,减轻其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其治愈的成功率,提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以本院自拟量表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包括非常满意(评分超过80分)、比较满意(评分60-79分)、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总满意度=(总病例-不满意)/总病例*100%。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评分越高,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VAS疼痛评分
研究组VAS疼痛评分(4.5±1.5)明显低于常规组(6.1±1.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t=4.415,P<0.05)。
3 讨 论
急性胸痛在临床急诊内科中比较常见,在急诊内科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占比5%-20%[3]。该病发病比较急骤且突然,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一般会引起明显的悲观、抵触心理,不利于患者治疗,更甚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死亡。非心源性急性胸痛确诊的患者中,在4周内大约有3%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恶性心脏事件,威胁到患者的安全健康[4]。故而减轻患者疼痛,促使其快速康复,就需要准确判断出患者病情程度,并及时实施合理护理。
本文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常规组80.00%,且VAS疼痛评分(4.5±1.5)明显低于常规组(6.1±1.3),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期间首先评估了患者具体表现,并结合其既往病史,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临床救治患者时,密切观察了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立刻予以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安;对于高危者,通过全方位的检查、不间断的监测,及时的救治,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确保了患者安全。
总之,通过急诊护理途径后,急性胸痛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