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画好说
——对绘画几个基本概念的探究

2019-05-15

油画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草图艺术家绘画

从艺术学生到艺术家是一个怎样的成长过程?怎么看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怎样认识艺术的基础教育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及绘画语言关系的转换?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艺术批评和艺术家的视角可能会不一样,思路也不一样,这使得二者之间自然就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与互补。因为艺术之所以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全在于她的丰富多彩,所以讨论艺术极难取得一致看法。我以自

己的创作经验,来讨论几个我认识到非常重要的有关绘画的基本问题。

第一,我理解的创作基础。创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造型、色彩、生活经历、艺术感受、表达方式、想象力、潜意识,等等。创作是艺术家综合能力的体现,很难一下讨论清楚。我只想谈一个最简单的基础概念——“草图”,这是创作入手的重要环节。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布面油画 185 cm×200 cm 1959年

关于主题性创作,作者须清楚创作的初衷是想以人物为主还是以景观为主。这取决于你被哪方面所感动而非画不可。所谓的创作冲动或表现欲望是从哪里来的,要多加追问,才能知道要画什么,想传达什么,进而才懂怎么去画。有些主题性历史画创作常以景观为主,人在景中。中国山水画通常景观很大,人物很小,但人在活眼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有许多主题性创作是以人物为主体,景观是陪衬。比如,国家几次组织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基本都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究竟是以人物为主体还是以景观为主体,这要看创作者想传达什么,表现什么。是人作用于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于人?是要表现大自然力量的壮美还是传达伟大的人文精神?不用说,景观和人物群组在构图上的平均分配,如各占一半,是创作构图中的大忌。同样,画面中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也有比重的问题,如若形成造型与色彩的比重相同,彼此会相互抵触,也是绘画很忌讳的事。而以哪个为主体是画家的素质、天赋、兴趣和追求决定的,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古典绘画以造型为主体,印象派以色彩为主体,各有千秋!从19世纪印象主义绘画革新开始至今,各类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以主观感受、艺术观念为主导的井喷式的发展,成就了现当代艺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多元发展格局。

此外,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比例意识和结构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两个重要的绘画元素应该放在组织画面的优先位置予以考虑和实施,而且应贯穿于绘画的始终。画面的深入并不意味着描绘的精细,画家应该解决比例、造型、色彩关系的精准问题,使画面结构更加明确、鲜活,这是实现一切艺术观、传达艺术感受力的重要手段。人物与景观各占一半,会分散观者对创作主体的关注,而比例失调、结构混乱或无结构都属于画面的硬伤。这对去参加各类重要展览的作品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核心的画面语言问题,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做好创作的方案和草图,这是解决画面比例和画面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好创作方案,形成若干草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是完成好创作的重要环节与基础。很多绘画专业的学生或专业老师、画家不知道怎么做方案,极不重视“草图”环节。做好创作方案和草图应该纳入高等美术教育实践类教学课程。不同时代的绘画语言都有不同的演变异化,从而形成时代的语言特色。中国绘画从古至今更是“笔墨当随时代”,推动着绘画语言的演变与发展。总之,绘画创作语言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圈可点的。

杜键 在激流中前进 布面油画 220 cm×332 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年3月开学时举办过一场非常有学术性的展览“林岗:写·生”展,展期近两个月。林岗先生在写生两字中间加了一个点,这个点很讲究。这个间隔点可有另一层理解,即从一般的“写生概念”进入书写生命的状态。同是写生却产生完全不同的语境,产生本质上的区别。展览的作品体现出林岗从客观写实的写生、创作到从生活自然感受中高度提炼、概括出的抽象艺术的探索过程。林岗先生在油画事业上已经功成名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艺术的理想,60岁左右开始变法,从具象走向抽象。林岗是中国最早公派去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之一。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林岗是以色彩见长、色彩感觉特别好的前辈大画家。这个展览,展出了一批特别醒目、特别精彩、特别好的“创作草图”。草图一共12册1200页!“草图”不是为展览交流而画的,而是给自己画的,是对自己想法的随机记录,极具私密性和研究性。林岗先生的草图册页开本基本是小八开、大十六开。有的是一页画一幅草图;有的是一页画两幅草图;有的草图只有邮票大小,一页纸上画一堆草图,大大小小不等。小草图非常有看头,很炫目,极有意思,耐人寻味,极有可读性,很感人!这批草图作品是这个“写·生”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使这个展览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研究性。林岗先生这种级别的大画家对草图如此认真、看重,这很值得晚辈思考、珍视、借鉴和学习。我们许多年轻画家创作时几乎不会做草图,试问怎么把创作画好呢?想画好创作先要做好草图,草图是创作的重要基础,要学会画草图,并画好草图。画好草图绝不简单,林岗先生是我们最好的学术典范。林岗在抽象绘画创作中坚持画草图,从60岁左右变法开始至90余岁,30多年从未间断过。而展览中的作品与草图仅是林岗作品的冰山一角。邮票那么大点的草图,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就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林先生却做得津津有味,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做好创作草图是画好创作的一个途径。草图究竟要传达什么,画面的气势与结构、绘画语言秩序和语言关系都要通过草图明确。所以草图要有一种势态,传达一种气息,确立一种语境。中国画是非常讲究画面气势的,要在草图里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大创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小草图局限性很大,然而局限性越大,画家越要明确画面最基本的形式结构、最基本的大势。局限性会带来一种挑战,到底要表达什么?通过有限的空间传达作者的无限思考。草图就像过滤器,在创作过程中有精神过滤的作用。绘画语言关系的过滤,是锤炼深化精神语言的重要环节。这是谈的第一点,“草图”是画家做好创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第二,做好绘画语言转换。转换画面语言关系、重组语言秩序是艺术探索的重要途径。当然,这不是所有的艺术家必须要做的事情,绘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把画画好,不应单纯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材料而材料,为了标新立异而立异。艺术是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有感而发。古人说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说到底是精神物化的产物,是精神产品。

柯罗 林妖的舞蹈 布面油画 98 cm×131 cm 1850年

绘画是人类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达感受、享受视觉审美的重要方式之一。绘画产生在语言成熟之前。一个幼儿宝宝在没有学会语言表达之前,都是以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愉悦的。他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最初的审美体验,形成最初的审美价值判断。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的研究实践提供了法度、准则、经验与高度。无论哪个画种与画家个体都无法回避多元文化的发展大格局。绘画的跨界意识使艺术走出专业的限制,并面向无限综合,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成为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了。

画家要特别注意树立三种意识:造型意识、色彩意识、材料意识。这是绘画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具有基因性质,其他绘画元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没有哪个元素最好之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三个基因元素成就了几千年绘画艺术史语言演进的丰富变化。这正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实践类学科应该深究、梳理、变通、传承和不容忽视的大道、中正之道。

当下的综合材料绘画,国画、油画、版画,水性媒介、油性媒介,或其他任何一个画种,变通之道都在于材料意识。这是实现绘画语言另一种演变和转换的重要途径。传统绘画中的材料是载体,承载着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两大审美价值体系,其丰富表现影响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的各个层面。自20世纪开始后,绘画材料(狭义的)历史性地转变为材料艺术(广义的)。材料的概念超出了绘画材料的范畴。成就艺术的材料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画面强调物质感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由此,绘画从传统强调造型,演化出强调色彩,继而演变为强调材料物质的主体性,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已经成为绘画未来发展的唯一通道。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证明这一绘画语言转换是可以完全覆盖从具象绘画到抽象绘画的。这种强调材料价值的艺术观,来自后现代主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但需要指出的是,重视材料的观念不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反传统观念导致了抽象绘画的产生。后现代主义则尊重传统和现代,巧妙地各取所长,为我所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我们要了解和熟悉艺术史发展的深厚文脉,深究任何绘画现象背后的缘由,找出可循的发展规律而不忘初衷。这也是高等艺术教育美术实践类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谈论的视觉图像已经跨越了绘画的界限,也让我们看到绘画具象写实语言可以实现许多转换的可能性。20世纪以来,有天赋的艺术家创造性地将物质材料成功地转化为绘画的主体。进入现代艺术史的一些大师作品实现了绘画语言关系的转换,也体现出了绘画的原创性。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材料绘画并非就是抽象绘画,但把材料作为语言主体进行抽象表达,有利于材料物质的纯粹表现,当然也容易陷入技法材料效果的迷雾中。中国具象绘画有非常大的创作群体,搞具象的艺术家如何实现绘画语言的转换?这个挑战不是所有画家都能够接应的。当代一些油画、国画或版画中,也有艺术家表现出对各种绘画语言转换的理想追求。中国油画具有传统的油画经验(19世纪以来的直接法油画),但在深入了解西方绘画传统间接画法带来的视觉神秘感和丰富表现力后,再通过对综合媒介的借鉴、研究和实践,通常的油画画面一定会出现有别于直接法的品质。由此,如何丰富中国油画的发展,我们通过巡展交流,传递了一个很好的跨界综合材料转换的信息,希望在这种交流中,思考绘画语言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在现当代艺术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师作品已然都不是简单的油画了,例如基弗、巴尔蒂斯、怀斯、贾科梅蒂等人的作品,都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了综合。不同质的综合媒介给画面带来的物质感是非常值得研究借鉴的。在绘画语言转换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绘画的个性,二是民族性,三是时代性。作为艺术家,如果能够把这几个问题一并解决好,就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做好绘画语言关系转换。

第三,要做到坚持。大家通常说,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赋、勤奋和机遇。这还不够,要加上一点——“坚持”。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夫不负有心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等诸多警句格言激励向往成功的人。上面提到的诸多箴言都离不开“坚持”二字。好种子,经过播撒、孕育、发芽、成长到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坚持”“坚守”“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画画要坚持有感而发,创作更是如此。确立好一个主题后,需要反反复复、平心静气地寻找一种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一种独特的、自我的、民族的、当代的语言形式。寻找到这样一种绘画综合体岂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复杂的事情要从简单处入手。绘画创作语言的建构,是先天素质、兴趣以及后天的理想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一粒好种子、一个婴儿的成长,绘画语言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精心呵护,需要自信与坚持。打造出具有绘画艺术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特色、有特质、有意思的好作品,绝不是朝发夕至的事,更非是出手即得。图省事的一挥而就的作品,一定不会是讲究的经典的绝佳作品。绘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坚持往往是孤独的、艰辛的、漫长的,正是这种孤独、艰辛、漫长,成就了伟大的艺术作品!例如进入艺术史的艺术大家怀斯、巴尔蒂斯、奥尔巴赫、凡·高、高更、伦勃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感人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作者一种着迷的执着,一种顽强精神,一种坚定的毅力和一种非凡的坚持。凤凰不死终得涅槃。这种转换重生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对才华与智慧的检验,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都清楚机遇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机遇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坚持有时候非常难,但非常重要。坚持到难以坚持的时候,可能往往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了。最近看到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不画死,就往死里画”,很生动地诠释着“坚持”。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什么不能成功呢?在语言转换中,有天赋的画家开始都会产生一些自己个性化的苗头,但是这种苗头会很脆弱,需要艺术家用坚持与守护,逐渐让这种苗头成长、壮大、丰满起来。只有经历这些,才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小彼得·勃鲁盖尔 冬季里,贤士来访 板上蛋彩画 39 cm×55.5 cm

陈树东 雨后复斜阳 布面油画 180 cm×240 cm 2003年

曲鸽 瑞雪·1940年的记忆 综合材料 350cm×160cm 2012年

第四,创作要有感而发。这个“感”,来自生活、自然、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来自艺术家的感动、记忆、联想和想象力。如果不是有感而发,而是简单地迷恋艺术形式,迷恋招数效果或漂亮的套路,这样的作品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是没有生命力的。有感而发给画面带来了温度,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力量,也成就了永恒,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当下不少作品,太关注技术的表现,为材料而材料,为效果而使招数,对这些表面的东西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不是画画的根本。根本的东西应该来自精神的思考,使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好作品一定是有感而发的,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动与思考。这个感受是深厚的,是通过长年不断积累而发力的,这也就必然为作品带来温度,带来生命。艺术家的有感而发也是一个必须要坚持的事情。画画不能玩飘、玩帅、玩表演,这太表面了,一定要有感而发。无论画静物、人物、风景,还是写生、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真正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动,这样才能避免套路。套路作品是近几年很盛行的事,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谁的作品。他对不同的题材都各有一套办法,表面看很有特色、有个性,但千篇一律就显得画面空洞和苍白了。还有另一种套路,用画家的口头禅来说就是“国展风”,不按照这个套路就不能入选国家级的各类展览。要是都这么做,国展就真没意思了,全变成套路了。绘画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需要很美好、真诚、细腻、丰富的真情实感,一幅作品的生命力来自画家的真实感受,没有这个真实,作品就不会有温度和生命力。这是第四个问题:不要羡慕套路,不要追求表面效果,要追求艺术更本质的东西。“绘画是一东一西,要不东不西,要不是东西的好东西。”仔细想想,鲜活得耐人寻味!

第五,关于综合材料绘画的研究方向,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一些基本概念。综合材料绘画和综合材料艺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与范畴。综合材料绘画是二维的艺术,它还是在绘画的范围之内,相比其他的各种绘画,它具有更宽阔、更自由的空间。综合材料艺术是三维或更多维度的创作形式,诸如装置艺术、声光电艺术、Video艺术、实验艺术,等等。

综合材料绘画,由于要实现材料物质语言在绘画中的主体性转换,这个过程是离不开制作的,但这个制作,不应该靠工艺,也不应该靠设计,更不应该在综合材料绘画中丢失了绘画性。制作是绘画性的,理应与感性有机结合。绘画最忌讳刻意和做作。因此搞综合材料绘画一定要强调绘画性,强调不可重复性,强调原生态的原创性。在绘画过程中,强调驾驭画面的能力,控制偶然与自然生成的能力,讲究对材料物质、品质、品性的敏锐反应与价值判断的能力,这已成为综合材料绘画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材料绘画讲究更自然和原生态的巧妙的艺术处理,需要更智慧地处理、组织画面诸多语言关系和语言秩序。

1.林岗创作手稿之一

2.林岗创作手稿之二

3.林岗创作手稿之三

4.林岗创作手稿之四

5.林岗创作手稿之五

6.林岗创作手稿之六

现当代艺术和我们的实践证明,综合材料绘画可以完成具象、意象和抽象的表现。由此,综合材料绘画不仅仅只有抽象这一种形式,不要一提综合材料绘画就只想到抽象。这是在实践中要特别清楚的概念。追求绘画物质语言的纯粹表达,抽象来得更容易,更直截了当。但是抽象并不简单,而是更讲究,抽象绘画要更有精神性,要更有观念性。综合材料绘画无论选择什么表达方式都要坚持有感而发,深究那份真情与感动。为什么“林岗:写·生”展给大家带来很多思考?林先生的写实画得那么好,色彩画得那么好,最后转到抽象。他的抽象不是为了抽象而抽象,他的抽象体现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现代主义更强调个性,尊重个性,更强调对自己感受的表达,现代画家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最真切的实在。因此,别人说的某种抽象,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画家就应该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才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才有可能画好,才能带着情感。林先生的画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启示,对于我们如何深入认识和发展油画和综合材料绘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教学的开始与展开,仅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新概念?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关注和参与到这个实践中。艺术是一种需要天赋的职业,相信这些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一定不负时代的机遇和使命,勇敢拓展,自由驰骋,创造出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草图艺术家绘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草图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