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话剧《师说》

2019-05-14杨昕巍

上海人大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卷话剧教育

杨昕巍

自1907年李叔同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将话剧艺术引入中国,110年来,几乎没有一部专门写教师的作品。今,承一代教育宗师廖世承先生之毕生心血历程,我们来创排一部关乎“师道”、关乎“士子之道”的话剧:《师说》。借用唐代大家韩愈先生的《师说》来命名此剧,更含深意。此番的原创,我们努力去填补此间空白,我们全力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梦”之践行者树碑立传。

师为何?生为何?学为何?思为何?怎为师?怎为生?如何学?如何思?是我们在这部话剧中着力要研讨的问题。教学无痕,是在寂静中感染触动,在岁月中潜移默化,在无声中润物成器。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认知的言传身教,更是以高尚人格魅力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气脉精神。正如剧中廖世承先生所言:“我等一介书生,清贫教师,为人师表,承继中华道统,苦学西方强技,秉承中体西用之信念,于山河破碎之间践行先贤之师道训导,倾心培育子弟,强悍中华精神薪火,以致永恒!”

廖先生的一生,历经中国近现代清末、民国、军阀混战、列强欺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等诸多历史风云,在狼奔豕突、东张西望、尸横遍野、举目无光、同仇敌忾、烈血豪情之间,廖公苦苦寻求教育救国之路、教育兴国之梦……

本剧在丰厚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之下,饱涵大量知识点,描写出以廖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教育家的群像。廖世承先生的人物塑造是有相当难度和要求的,本剧主要表现廖先生的思想世界和事业世界、命运世界,较少涉及个人生活,这就要把他的坚定、隐忍、激越、沉静、智慧、和善、乐观、悲悯、理性、情趣等等诸多人格魅力塑造好。

剧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是为廖先生服务的。廖父,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授,一直主张儿子出国留洋要学习金融、法律、经济等热门学科,但是儿子居然学了教育学博士,回来后还一门心思投身教育,连光华大学副校长都辞了,于是勃然大怒,可是最后反而被儿子的苦口婆心“带到沟里”,转而支持儿子的教育事业,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老先生实在是太可爱了。

方剑虹,钱钟书名著《围城》中方鸿渐的原型,是一个廖先生的同學老友,一生谨小慎微,能力不强,固守本分,在不知不觉中也做到了桃李满天下,但是在文革中面对廖先生被造反派批斗迫害时,他挺身而出,慷慨抗争,完成人格升华,成为英雄。

王国香,一个“听话”的职员,无论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中学部还是在湖南省教育厅,乃至后来在上海师大,她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成为戏剧动力的反向力,她的“嘴脸”是我们所熟悉的,官僚、教条、强词夺理、冰冷甚至恶劣。在文革批斗中,廖先生在她也被迫害的时候,说她是个“我了解的普通人”,王国香很震惊。

舞美设计紧贴历史脉络,追求古雅朴实的意趣,完成从民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环境风貌营造。服装、造型、道具、音乐音响的风格含蓄、凝重、沉稳,在深沉的历史情感叙事中,完成具有时代感、内在、大气的戏剧美。全剧的表演风格注重内在、自然、细腻、深情、力量,在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之间找到有机结合点。

廖世承先生简朴而呕心沥血的人生轨迹为我们横陈出一轴中国近现代中等教育、师范教育的崎岖坚韧长卷。这长卷,裹挟着一众教者先贤的良苦用心,叩问着今世的传人;这长卷,托举着百年智者前辈的暗夜火炬,召唤着当下的子孙!

《师说》不仅讲述一条中国近代教育宗师廖世承先生之跌宕命运的路,更呈现出一腔中国近代教育学人泪始干红烛之润物无声情。

师道永存!百代文宗韩愈写下千古名篇《师说》以勉后世,面对百年中国近现代教育的翘楚脊梁,这位“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坛领袖,当可拈须而慰。而当下的教师、未来的教师们,与本剧的对话就更加会波澜于胸,澎湃于心。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导演、编剧、制作人)

猜你喜欢

长卷话剧教育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长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再见啦,秋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