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变化”中的大问题
2019-05-14
朱国萍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上海市劳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长宁虹桥萍聚社区服务社(萍聚工作室)理事长
过去一年来,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老百姓的“点赞”和“叫好”。在新的形势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基层建设必须不断加强等要求,我琢磨着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医”不断完善、生活愈来愈美好中尚存的一些“细枝末节”问题,结合三个“小变化”,谈一谈身边群众的感受和建议。
规范化+“一站式” 让保姆问题不“头疼”
最近我听到一句玩笑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保姆!”其实和很多行业相比,保姆是刚需。大家经济上有能力了,却还要为“保姆”问题头疼。现在老年人多、二胎多,需要保姆的家庭很多,问题是请不到、请不好、不放心;居家养老购买服务也是有好有差,让老百姓不太满意。
建议政府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规范化问题。首先,把名字改一改,不要叫保姆、阿姨,可以叫“家政”或者“家庭看护”。可以参考社工管理,结合学历、年龄、工作经验等多方面考量,细分等级、培训和职业晋升制度,让保姆像“上班”一样走进千家万户。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直接雇佣级别高的家政人员,条件一般的就雇佣级别较低的家政人员,供需对口,避免大海捞针。保姆问题解决了,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了,也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养成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另一方面,家政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可以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任何有志于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士都可以大有作为。我相信,只有专业化+“一站式”,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让更多家庭老有所依、小有所安。
三方合建安全链 把好快递小哥“方向盘”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样样事情都智能化便捷化,坐在家里,只需动动手指头,一切皆可有。但是大家在享受便利快捷服务的同时,社会安全的隐患却随之而生。快递和外卖小哥为了抢时间,一边看手机,一边S型地“游走”于人流中,走机动车道、逆行、随意变道、闯红灯、穿人行道等等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相信大家平时多多少少都耳闻目睹或惊险遭遇。为了多送一个包裹,为了避免因为超时而被罚款,为了多赚一点,把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搭进去,把社会的公共安全搭进去,这太不值得了!
因此,我建議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和制度规范,把好总的“方向盘”;平台企业要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考核员工既要服务质量好,又要有安全习惯的自觉养成。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力建立安全链,解开快递运送乱闯乱开乱走的“症结”。
优惠政策减负担 为独生子女补心力
据统计,中国现有1.76亿的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和育儿压力。这些幼时的“小太阳”们,正在被难以回避的养老负担所“载重”。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我一个”。
我在想,当年响应“只生一个好”的家庭,政府能不能跨前一步想到他们,让他们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感受到这个“好”字。比如,让独生子女的父母提前享受居家养老政策,而不是到老了、卧床不起了才能感受托底保障。再比如,给独生子女在照顾父母生老病死上有更多优惠。因为现在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大多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养育小孩,可能还要还房贷,同时面临很大的职场压力,体力精力都被大大透支,体恤父母的病痛衰老往往力不从心。所以要让“我陪你长大,你伴我变老”成为常态,建议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让这“快乐又孤独的一代”越过越安心,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