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2019-05-14任滨海

关键词:敌对医学类总分

任滨海 董 睿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研究生的成长与成才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现有的研究均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2]。

本研究力图通过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心理倾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进行提早识别与干预,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广州某中医类大学2016级、2017级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846份,回收问卷769份,剔除无效问卷127份,有效问卷642份,占总数的83.5%。其中,男生253名,女生389名;研一346名,研二296名。

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研究生的人格特质。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

1.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概况

表2 研究生SCL-90各因子异常分布比例(N=644)

SCL-90结果以任一因子分≥2或总分>160分作为筛选标准,呈阳性的研究生数为212人,占总比重为32.9%。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其他和焦虑因子呈阳性的研究生占总数的比例最多,依次为26.7%、16.6%、13.5%、11.6%和11.3%,其余因子呈阳性的比例均在10%以下。

2.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将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都显著低于常模组。

表3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t检验(±s)

表3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t检验(±s)

(注:*代表p<0.05 **代表p<0.01,下同)

常模组(1388) 调查组(642) t躯体化 1.37±0.48 1.24±0.37 -8.725**强迫 1.62±0.58 1.67±0.58 2.200人际关系敏感 1.65±0.61 1.47±0.54 -8.606**抑郁 1.50±0.59 1.42±0.53 -3.726**焦虑 1.39±0.43 1.39±0.48 -0.153敌对 1.46±0.55 1.30±0.4 -9.724**恐怖 1.23±0.41 1.23±0.4 -0.207偏执 1.43±0.57 1.3±0.43 -7.699**精神病性 1.29±0.42 1.32±0.43 1.556

3.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比较

比较不同性别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差异,男女间SCL-90总分差异不显著,在抑郁因子上,女生得分显著的高于男生。

表4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不同性别间的t检验(±s)

表4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不同性别间的t检验(±s)

男(253) 女(389) t躯体化 1.22±0.39 1.26±0.36 -1.113强迫 1.62±0.61 1.70±0.55 -1.747人际关系敏感 1.44±0.56 1.48±0.53 -0.958抑郁 1.36±0.52 1.47±0.54 -2.582**焦虑 1.35±0.47 1.41±0.48 -1.775敌对 1.26±0.42 1.32±0.42 -1.951恐怖 1.20±0.42 1.25±0.39 -1.553偏执 1.30±0.48 1.30±0.40 -0.105精神病性 1.32±0.47 1.32±0.47 -0.067其他 1.35±0.48 1.39±0.44 -1.011总分 133.33±42.52 138.56±39.60 -1.586

4.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比较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级研究生的SCL-90总分和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未显示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年级间SCL-90总分和因子分的t检验(±s)

表5 不同年级间SCL-90总分和因子分的t检验(±s)

研一(346) 研二(296) t躯体化 1.22±0.34 1.26±0.41 -1.388强迫 1.67±0.57 1.67±0.59 -0.024人际关系敏感 1.45±0.53 1.48±0.56 -0.755抑郁 1.41±0.52 1.44±0.55 -0.562焦虑 1.38±0.47 1.40±0.49 -0.364敌对 1.29±0.42 1.31±0.42 -0.757恐怖 1.21±0.37 1.24±0.42 -1.013偏执 1.28±0.43 1.33±0.43 -1.607精神病性 1.30±0.42 1.30±0.42 -0.829其他 1.36±0.44 1.39±0.47 -0.716

5.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比较

为对比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我们将专业区分为医学类专业和非医学类专业。结果发现,医学研究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分上的得分要显著低于非医学研究生。

表6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不同专业间的t检验(±s)

表6 研究生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不同专业间的t检验(±s)

医学生(478) 非医学生(164) t躯体化 1.22±0.34 1.31±0.45 -2.739**强迫 1.64±0.56 1.77±0.62 -2.558*人际关系敏感 1.45±0.53 1.50±0.57 -1.040抑郁 1.40±0.52 1.47±0.57 -1.434焦虑 1.37±0.45 1.45±0.54 -1.932敌对 1.28±0.39 1.36±0.48 -2.303*恐怖 1.21±0.37 1.27±0.47 -1.422偏执 1.28±0.42 1.35±0.46 -1.593精神病性 1.30±0.40 1.38±0.49 -2.090*其他 1.35±0.44 1.44±0.51 -2.154*

6.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

为便于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预测与干预,我们进一步的引入EPQ问卷数据,计算其与SCL-90得分的相关。结果发现,EPQ的内外向维度的得分与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在EPQ的神经质维度的得分与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在EPQ的精神质维度的得分与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在EPQ的掩饰性的得分与SCL-90总得分和各因子分均呈负相关,且各项相关P值都小于0.01。内外向、精神质和掩饰性维度与SCL-90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在0.4以下,说明存在弱相关;而神经质与SCL-90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说明两者存在中等或强相关。

五、分析与讨论

在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研究生SCL-90总分和部分因子分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研究生从整体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优于常模群体的。本次调查阳性检出率为32.9%,这个比例高于以往大多数研究,如吴宜虹(2014)以军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了12.50%的心理问题检出率[3],李梅(2002)以农科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了20.32%的心理问题检出率[4],刘勉以医学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得出了31.1%的心理问题检出率[5]。因此,我们认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可能比其他类型院校的研究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研究中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多表现为具有一定强迫倾向、社交能力弱,易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等。

表7 研究生SCL-90得分和EPQ得分的相关系数(r)

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女生在抑郁与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的高于男生。这一点对沈家宏[6]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再一次的确认。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在读研期间,由于年龄的增大,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婚姻学业压力等问题。但在钟惊雷的研究中,则显示男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分均高于女生,其中敌对与偏执呈现显著性差异[1]。这可能跟其研究对象有关,钟惊雷的研究中,是对博士硕士一并进行研究,相对于硕士而言,博士可能有自己的影响因素。

在年级比较上,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年级的差异。Dyrbye 等研究发现,医学类研究生在研一进校时与非医学专业的同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类似,但是在一学年学习和生活之后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类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已从25%跃至52%[7]。这种差异可能与国内外的培养模式有关,医学类的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已经开始进行学习与科研,研一与研二的培养模式相差不大。

在专业比较上,非医学生比医学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医学生学习了医学知识之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不至于对躯体问题过度紧张。在这里又发现非医学生比医学生更容易出现人际不信任,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更易发生异常行为。我们认为,医学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不同于医学本科生,就业前景以医院为主,就业定位相对比较清晰;而非医学研究生则面临更复杂的就业环境,特别是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研究生,一般不属于其所在学校的优势专业,进而加重了其心理负担。

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钟向阳、李梅的研究显示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8]。研究结果显示内外向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负相关,这与温斌(2009)的研究结果相似[9]。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内向的人通常不能很好地与外部环境进行良性互动,遇到心理问题也较少跟亲友倾诉。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正相关,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与P分均较高[10]。情绪不稳定的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焦虑担心,常常郁郁寡欢、忧心忡忡,对于应激事件有着更强烈的情绪反应。高精神质的人易出现心理问题,这部分人可能是孤独的,他们不近人情,喜欢寻衅挑事,干一些奇特的事情。

因此,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划分重点关注人群:女生比男生、非医学生比医学生、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情绪不稳定的人比稳定的人、高精神质的比低精神质的人更易发生心理问题,这是在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注意的。

猜你喜欢

敌对医学类总分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