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9-05-14杨朵儿张洪雷

关键词:实力中医药文化

杨朵儿 张洪雷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一、相关概念

1.软实力

1990年,在约瑟夫·奈所著的《命中注定去带领:美国力量的本质转变》中,“软实力”这个词首次进入了学术领域。随后,他在同年发表的文章《软实力》中具体解释了软实力的概念: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种力量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个方面所体现。[1]软实力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让他人受到心理上的感染,并发自内心地去追随,并不是来自外在形式的强迫。

2.中医药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毛嘉陵主任提出(2010),与人类有关联的一切智力活动,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形成的智慧结晶称为文化,包括一定地域内,一个民族特有的国家制度、思想、思维方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等内容。[2]中医药文化是在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方法论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中医治病救人所总结出的经验而传承下来的东方医学体系,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道法自然、辨证施治和整体联动六大思想。

3.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基于上述软实力和中医药文化的定义,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是指中华民族基于中医药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学习和理解“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道法自然、辨证施治和整体联动”的东方传统医学理论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悟、欣赏和追随此文化的行为。

二、南中医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

南京中医药大学以“自信敬业”的校训和“团结奋进、继承创新”的校风,在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之中,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人才,并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最近十年内,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从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和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三个方面论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成果。

1.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判断一个中医院校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实践成果的标准之一,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指的是该学校或机构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国际上宣传中医药文化所取得的反响情况和成果显示。

自2010年6月澳洲中医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中医文化创新团队充分利用这一国际化的中医文化传播平台,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走进了当地社区,成功录取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员,编写和出版了一系列的中医孔子学院教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2-201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创新团队参加了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申请了2013年度项目经费共拨款84,692美元。这一年,中医孔子学院成功录取了9名学员。首先,中医文化创新团队参与了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主办的墨尔本地区中国留学人员中秋联欢晚会,连续3年参与维多利亚州政府汉默奖学金的评审。其次,团队与墨尔本理工大学相关院系和学生社团进行合作,使近300人接受短期汉语培训,对50多人进行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同时开展常规汉语教学、汉语水平测试、中医临床汉语课、中医文化沙龙及太极拳培训、“河流上的中国”图片展览、“中医人文之旅”等系列活动,受众人数达1500多人。第三,在驻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医文化创新团队积极走进社区,服务当地民众,开展“舌尖上的中国”、“坐着轮椅游中国”等活动;举办康乐博览会、中国文化月活动,教当地居民画国画、打中国结、包饺子,开展“坐式八段锦”社区养生项目,让墨尔本地区居民2000余人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最后,在国家汉办的帮助下,编写了中医孔子学院的首套教材:《Effect of TCM》、《Origin of TCM》、《Theory of TCM》等,为中医药文化在国外持续健康、规范有序地传播提供了重要保证。

2013-2014年,中医文化创新团队出席了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大会将2014年9月27日定为全球首个孔院日,这也是中国综合实力加强,全球地位提升,中华传统文化逐步受注目的体现,并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打下基础,为我国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加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年度,中医孔子学院参与了大洋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共录取了14名学员,比上一年增加了5名学员;申请项目费用并拨款126,413澳元。这一年的工作成果也很丰厚。首先,团队承办2014“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墨尔本赛区总决赛,参与了墨尔本地区孔子学院工作交流会和中澳青年交流项目“青年使节团”。其次,团队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语言系合作了短期汉语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常规汉语教学、汉语水平测试、汉语短剧比赛、中国文化秀、中文导师项目;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合办了中国语言文化日和民俗节庆活动;还举办了太极拳(扇)培训和留学生联谊活动,通过策划和举办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外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团队在Banyule 社区开展了“舌尖上的中国”、“坐着轮椅游中国”和最佳志愿者集体奖提名等活动;在Whittlesea 社区开办民乐演奏会、2014康乐博览会;在墨尔本老年大学U3A合作开设书画班;与华人社团合作举办华人歌唱家独唱音乐会。最后,团队还在中医孔子学院内部举办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和活动,如开设中医临床汉语课、中医药谜语竞猜、中医文化沙龙等,一定程度下,有效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增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自2010年成立中医孔子学院以来,在中医文化创新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在各方相关人士的不断推动下,澳大利亚于2012年成为首个以立法途径认可中医正当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医师和中药师可以在澳大利亚合法注册和就业。澳大利亚中医孔子学院同时推进汉语教学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扬,经过配置若干课程,举行一系列的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活动,提高了国际友人对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感受力,使更多的外国友人投入到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中,提高了南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进一步增强了南中医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2.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

一个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也是衡量该学校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实践情况的标准之一。本文选用南京中医药大学近十年内的图书著作出版数量和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两个指标来衡量该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

(1)图书著作出版

南京中医药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着力推进9年本博一贯制和“5+3”一体化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大学。现有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门国家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国家级的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3部国家级的规划教材(主编),4项国家级的教学成果。

从2010年到201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相继出版了《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医经典解读丛书》《中医养生全书》《全民健康膳食宝典》《中华医方》等13本图书著作,其中不乏有面向大众化读者的中医药科普读物,旨在向社会大众广泛地宣传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感悟。(表1)

表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1

(2)论文数量

近十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术成果不断丰厚。南京中医药大学在2005-2006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为3604篇,在此后的五年内,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节节攀升,分别为4496,5172,6025,7377,8057篇。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虽没有显著提升,但也维持基本水平,没有太大下降的趋势。2013年之后,论文发表数量又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为8529篇,2014年为8524篇。发展的十年内,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科研成果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该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水平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从表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2005年到201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文章数的百分比是在逐年上升的,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在逐年增强。(表2)同时,从图1也可以直观地显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知识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图1)

表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2

3.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

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也是衡量南中医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标杆。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指的是一个学校或机构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在整个社会层面通过媒体报道、活动策划等多种宣传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效果。

图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2

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社会媒体平台加大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力度,同中央级媒体、省级主要媒体和各级各类新媒体均有合作。尤其是2013-201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各类媒体进行了中医药文化有关报道,共包括文化宣传、人物采访和社会活动三个方面,从各个角度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校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成果,进一步塑造了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的学校品牌,提升了南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加了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3]从2013年到2017年,总体上来看,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媒体的采访篇数呈上升趋势。(表3)

表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

(1)文化宣传

2013年,媒体报道南京亚青会开幕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南中医志愿者之家向社会大众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不论是有着远志、半夏、陈皮三位中药装饰的文化墙,还是酷似药柜的储物柜;不论是柜子上贴的一百多味中药组成的方歌,还是挂在墙上的一个个香囊,都向参加亚青会的运动员们宣传了中医药文化。2014年,媒体报道中的《青年大使体验“中国式”生活》《小能人联合南中医药学院开展“中草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对外开放 3000多本珍贵中医古籍》《“三仁”理念华夏传扬 大医精诚山高水长》等文章,光从题目便可看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各类媒体不予余力地向外输送着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宣传。2015-2017年,媒体相继报道了《南中医505名学生拜师接受师承教育》《屠呦呦获诺奖引发中医药热潮 记者探访中药材标本馆》《向世界讲好中医经方故事》等25篇文章,南中医与各类媒体合作为社会大众和中医药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家沟通的桥梁,让大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图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

(2)人物采访

2013年,南中医的汪受传教授、吴勉华教授和周仲英教授接受了媒体采访,汪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树人著书,不用扬鞭自奋蹄”、吴教授要求学生“有仁德、习仁术、做仁人”、周教授创办中医急症学科和创建内科学总论,通过他们的个人事迹和为了中医药事业所进行的努力,推动着中医药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他们本身就是传递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他们举手投足间都透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温文儒雅的气质。2014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陈涤平书记、胡刚校长、国医大师干祖望、孟景春教授等名家都接受了媒体采访,从学校的发展、学科建设、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皆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2015-20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孙世发教授、龚婕宁教授等老师接受了媒体的访问,孙教授编撰出版《中华医方》,龚教授在德国中医诊室坐堂行医,都竭一己之力汇聚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也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3)社会活动

在2013-2017年的南京各类媒体报道中,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发起的社会活动包括义诊、志愿者活动和帮扶基层中医项目等等。义诊中,南中医研究生会的“厚朴义诊团”自成立以来,所举办的义诊次数达到数十场,治疗人数达千余人。“厚朴义诊团”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的,他们在学习之余,也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服务带给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社会传播力。再者,南中医在全国首创“农民健康百村工程”项目,此项目起始于2007年,截止2014年已开展了24站大型专家义诊活动,深入了4省22个县165个行政村,服务农民群众7.5万余人。“百村工程”项目宣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中的大医仁德精神,南京中医药大学担负了这份责任,并持续坚持着。志愿者活动中,“全民起武”计划带领着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和敬老院的老年人练习中华武术,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治未病”理念,使受众强身健体;青奥会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赠送给运动员680份防暑降温药茶、香囊和1个爱心急救箱,同时,南中医的专家团队还为青奥运动员开出了“音乐减压”处方,传递了中医文化中“音乐养生”有关知识。帮扶中医项目中,南中医与江苏生命科技园合作,于2013年对栖霞区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项目进行帮扶。同时,南中医时不时派出专家中医师对基层的中医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基层中医事业更好地发展。

三、讨论与展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实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概念。其次,本文选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主体,着重分析它在近年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情况。分别从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医药文化知识生产力和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力三个方面去评价南中医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实践成果。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南中医与澳洲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创办了中医孔子学院,这是全球范围内首家与中医药文化相关联的孔子学院。中医孔子学院的创立为国际友人架起了一个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桥梁,拓宽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宣传的渠道。在知识生产力方面,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相继出版了不少图书,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数目也逐年递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南中医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传播力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各大媒体配合,从文化宣传、人物采访和社会活动方面报道了南中医的各类活动,对社会大众传播和科普了中医药文化知识,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综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情况良好,尤其在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猜你喜欢

实力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实力抢镜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