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药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40例※

2019-05-1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痉挛肢体神经功能

王 淼 李 知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134;2 辽宁省中医院康复中心脑病科,辽宁 沈阳 110032)

脑卒中是现代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致病特征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其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状之一,临床以肢体持续的肌张力增高,肢体疼痛,关节僵硬为显著症状,甚者可造成患肢永久性关节挛缩,最终致残,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及生活质量[2-4]。肢体痉挛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其预后恢复难度系数越大,神经系统功能越难以建立,因此,及时予以肌肉局部组织分离黏连及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病属中医学“拘挛”“痉证”“筋痹”等疾病范畴,多因经脉失养所导致的肢体屈伸不利、疼痛、麻木等。中药熏药遵循“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及“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内治之药即外治之药”的遣方用药原则,实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改善患肢功能的疗效。本次研究采用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 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共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7岁;平均病程(3.5±0.4)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8岁;平均病程(3.4±0.5) 月。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差异 (P>0.05)。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要点》[5];(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3)对熏蒸中药不过敏者;(4)患者不限性别、民族;(5) 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6)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基本生命体征、保证病房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等。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下肢功能训练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如下:(1)患者关节主、被动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以健肢端住患肢,进行双手交叉上举练习,或协助患者完成下肢桥式运动;(2)床上翻身训练:协助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完成翻身运动;(3)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将身体贴近床边后,以健侧腿部力量带动患侧大腿,同步移至床边外;(4)站立训练:患者站于平衡杠边,上肢紧握杠木,将身体重心调整于健侧,并逐渐延长站立训练时间,医护人员或陪同家属辅佐其左右,防止其摔伤;(5)走步训练:在医护人员或陪同家属的辅佐下,协助患者躯体逐渐保持平衡,缓慢增加走步训练时间。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药护理疗法,中药熏药组方如下:当归20 g,桂枝15 g,红花15 g,丹参15 g,络石藤20 g,地龙15 g,伸筋藤15 g,防风12 g,独活25 g。以上诸药煎煮后,放入中药熏蒸治疗仪中,根据熏药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药部位,对准患肢痉挛处,进行熏药,借助药力和热力的作用,使药气渗透穴位,可以起到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在中药熏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熏药,告知医生,熏药完毕后用毛巾清洁局部皮肤。治疗时间为20 min/次,1次/日。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获得情况[7-9],汇总分析获得数据。分别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NIHSS量表[10]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病情评测分级: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护理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例)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 Barthel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 Barthel评分比较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护理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Ashworth治疗组 40 护理前 4.03±0.78 FMA评分 Barthel评分32.34±6.25 32.43±8.55护理后 2.13±0.51#*63.92±0.90#*77.34±14.82#*对照组 40 护理前 4.11±0.75 32.35±6.32 33.46±8.48护理后 3.91±0.62# 53.60±0.92# 53.29±14.62#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更显著 (P<0.05)。见表 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护理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2周治疗组 40 32.96±3.19 28.83±3.20对照组 40 32.87±3.36 28.89±3.03护理后4周15.42±3.07#*27.74±3.10#

3 讨论

根据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为“经筋病”“痉证”“拘挛”“筋挛”等范畴。《难经·二十九难》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意指阴阳失和可诱使机体经脉气血运行阻滞,筋脉肌肉失于濡养,发为紧缩或拘挛。中药熏药护理疗法是利用中药熏蒸仪在物理湿热的间接辅助刺激下,使毛细血管扩张,由表及里加快药物的渗透,促进局部和周围血液及淋巴循环,进而促进新陈代谢。以达到气血流畅,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调理气血的功效。药物组成中,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血虚诸证、筋脉瘀闭、跌打损伤等病症;桂枝可起到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诸多疗效,药理学研究阐明,其所含有的挥发油性物质可有效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颗粒反应,抑制病变部位炎性物质的释放;络石藤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用以治疗卒中后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筋肉萎缩等疾病[11];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其有效成分酚羟基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保护神经细胞;丹参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现阶段研究发现,丹参可显著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伸筋藤活血通络、舒筋壮骨、祛风化湿,临床常用于治疗关节僵硬、脑卒中后肢体筋脉拘挛;地龙通经活络,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体不利,半身不遂等[12];独活祛风除湿、痛痹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常用以治疗脑卒中后筋脉痹症。

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后肢体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合康复训练,尽可能维护受损神经组织正常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肢体恢复速度,本试验充分体现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康复护理相结合的诊疗特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