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症采集法中医护理方案调治膝痹病60例※

2019-05-14闵俊英芦盛贞王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痹证膝关节住院

闵俊英 芦盛贞 王丽萍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质控科,江西 南昌 330003)

膝痹病在西医诊疗中多被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该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膝痛”诊疗范畴,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第三批中医护理方案[1],它详细介绍了膝痹病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常见症状及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中医有“随症治之”[2-3]“随症施量”[4]之做法。2014年始我院便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开展中医特色护理,2015年10月,运用“随症采集”方法,以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以望、闻、问手段采集患者症状并进行综合评估,利用护理程序因人、因时、因证而异,对疾病症状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解除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康复,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伤科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膝痹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50~83岁,病程1~21年。患者均符合膝痹病的诊断标准,具有较为典型的膝痹病症体征,其中风寒湿痹证40例,风湿热痹证32例,瘀血闭阻证28例,肝肾亏虚证20例。120例按照分型进行随机分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2.6岁;风寒湿痹证19例,风湿热痹证16例,瘀血闭阻证15例,肝肾亏虚证10例;手术前膝关节疼痛60例,膝关节肿胀52例,膝关节僵硬54例,手术后刀口疼痛者60例,排尿困难47例,失眠53例。试验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4岁;风寒湿痹证21例,风湿热痹证16例,瘀血闭阻证13例,肝肾亏虚证10例;手术前膝关节疼痛60例,膝关节肿胀53例,膝关节僵硬51例,手术后刀口疼痛者60例,排尿困难49例,失眠5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关节镜手术前后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为依据,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具体步骤:(1) 根据医生对患者的辨证分型,通过望闻问手段进行综合评估,采集患者的疾病症状信息,利用护理程序因人、因时、因症而异,确定需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2)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根据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与医生沟通,遵医嘱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对手术前膝关节疼痛者行艾灸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膝关节肿胀者行中药塌渍或中药外敷;膝关节僵硬者行中药熨法或穴位按摩;对于兼有两种症状者根据实际联合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对手术后刀口疼痛、失眠者均行耳穴压豆,取穴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排尿困难者行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或行中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位;其中风湿热痹证者禁用艾灸等热疗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8 h内症状缓解为显效,24 h内症状缓解为有效,24 h后症状缓解为无效。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根据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评价表内容有满意、一般、不满意,一般、不满意为不满意。对2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经t检验、х2检验四格表概率法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试验组使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的满意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住院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d)

表3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对照组 60 6.6±1.3试验组 60 5.2±0.7

3 讨论

膝痹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和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镜手术是现代微创膝痹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作小、恢复快等优势,受到患者的广泛接受。

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第三批中医护理方案,详细介绍了膝痹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常见症状及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对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通过临床观察,运用“随症采集”方法,既促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规范了中医护理行为,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同时,也在促进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理论及技术水平,起到了互为相长的作用。

中医临床研究中对症状信息采集表的制订、症状量化及规范化[5-7]等均有研究,对疾病的症状信息采集等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要求和规范。我院运用“随症采集”方法,并进行流程化管理,具体步骤:(1)采集症状信息:通过以四诊手段观察并收集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心理状态等随症信息;(2)随症分析:通过辨证确定患者证候,确定患者需要解决症状问题;(3)随症处理:根据患者症候,确定解决症状的措施(中医特色护理、膳食指导等),向患者介绍中医特色护理优势,将随症采集分析及随症处理与主管医生沟通,按医嘱实施中医护理特色技术;(4)随症反馈:反馈患者中医护理技术症状治疗的效果[8]。“随症采集”方法的临床运用将中医护理工作进行了流程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痹证膝关节住院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妈妈住院了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