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博轴建筑环境的改造与重生

2019-05-14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庭世博天花

张 鹤

(中铁时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建筑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有极强的渗透性。作为荣获“全球生态建筑奖”的世博轴建筑的利用意义重大,同时世博轴建筑改建后也将被赋予新的涵义,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正是对世博精神的精彩延续。

1 世博轴建筑改造策略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旧建筑改建工作不仅看重的是历史文化价值,更看重它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源再利用。当建筑的机能寿命结束时,为旧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其成为新的功能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旧建筑采取的改造策略也不尽相同,按照旧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总结为三类:一是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 “建筑遗产”或“文化遗产”,即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旧建筑;二是历史地段建筑,即大量存在于城市历史地段的旧建筑,历史文化价值不大,但对城市风貌产生重要的影响;三是大量建造或经过改造的一般性旧建筑,虽然具有物质寿命,但其功能性已经不再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1]。

因世博轴建筑在世博会期间不仅承载疏散交通等的功能,也是极强的世博精神载体,社会、公众对其关注度较高,因此如果不考虑社会影响,只是单纯的将其改造成商业综合体就失去了其本体的精神内涵,反而适得其反。该建筑综合体属于上述旧建筑的第一类,虽然建造年限不长,但是它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业主协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主要采取了保护、更新的策略,利用技术手段为辅增加其使用功能。至2014年4月世博轴综合利用改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全面对外营业。改造后的商业项目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室内公共区域的面积约11万平方米,是集零售、娱乐、文化、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座优雅且带着闪耀光环的建筑正逐渐展露新颜,在黄浦江畔冉冉升起。

2 世博轴改造的设计主题

世博轴改建之后规划为五个区,以“水”元素延伸设计主题,根据河流的流动形态分为缓流区、奔流区、激流区、溪流区、源流区,分别对应品味、体验、时尚、潮流、乐活五个主题,每个区室内环境重构后的装饰效果有所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同时改建后的世博轴被赋予新的名字——“世博源”。

3 世博轴建筑环境的重构

世博轴建筑部分空间处于室外,如顶层及各层与阳光谷交接的地方,形成了较大面积的灰空间,空间界限并不明显。此次讨论的侧重点为室内环境的重构,但整个项目改造并不仅限于此。

3.1 空间界面的重构

世博轴改建项目空间界面的重构主要体现在新元素的运用方面,不仅包括装饰元素的运用,也体现在建筑结构方面的变化上。根据整个项目改造过程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墙体的设计变动

原建筑作为以疏散和观光功能为主的载体,其空间较开阔,墙体较少。在此次改建过程中,在大空间内部加入实体隔墙或玻璃幕墙后,形成疏密有致的商铺空间。并且依托原有建筑的阳光谷形成每个区各有特色的中庭空间,不仅满足了采光及通风的需求,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休息区。

(2)天花的设计变动

天花的设计变动主要指对各区及各层天花的设计处理。原建筑天花为暴露顶,在此项目中,对天花的处理主要依据设计方案对每个区的定义,采用各具特色的处理方式,或暴露或完全封闭或半封闭或两者结合,形成由缓到急,由放到收的视觉效果及心理触动。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受暖通等设备的影响,层高也会在最大限度范围内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

(3)地坪的设计变动

原有地坪为适应室外环境,主要以较粗糙的花岗岩为主,改造之后的设计方案除顶层以外大部分空间纳入室内空间,原有地坪不再适用。在综合现有功能及装饰效果因素下,后期主要选用地砖饰面,并且根据每个区的定义,地坪或拼花或渐变,呈现出或安静或动感的视觉效果。

(4)空间的加建和扩建

建筑的加、扩建是指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或在与原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建筑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而进行的新建[2]。世博轴建筑改建主要采取了垂直夹层扩建的方式,扩大了使用面积。如一区改造利用建筑本身层高较高的优势,在原有建筑结构一层和二层之间垂直方向上加建了一个夹层,扩大了使用面积,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筑层高的优势。

3.2 材料的环境重构

材料是空间环境的物质承担者,是室内设计师设计思想的物质载体,从广义上说是包括人们的思想意识之外的所有物质。材料有肌理 (即纹理)、质地、色彩以及其他的物理特征。材料的质感在视觉和触觉上同时反映出来,并且材料的运用有时会表达出一种意义、意境。因此,材料给予人的美感中还包括快感,比单纯的视觉形象略胜一筹。

在此项目改建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搭配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为空间整体造型的塑造充当了物质载体的角色。项目中主要运用的材料并不复杂,但有序而统一。墙面主要运用玻璃 (幕墙)、仿石漆、GRG、艺术涂料、乳胶漆、铝板;地面主要运用地砖、石材;天花主要运用铝格栅、烤漆铝板、乳胶漆等。因建筑体积较大,材料的选用一般根据每个区的设计特点有所侧重,本文就不再一一陈述。下面从各个界面选取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阐述材料在重构空间方面发挥的作用:

(1)GRG:一区中庭空间为圆弧形造型,方案中栏杆扶手下面交接材料为GRG,表面雕圆环形图案。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现场尺寸对每块GRG尺寸进行深化,然后交由专业厂家加工定制,再运到现场进行拼装。GRG的运用,柔化了相对较为冷峻的空间,呈现出相对温和的气氛,对于商业空间而言这显得相当重要。

(2)乳胶漆:乳胶漆是室内装饰过程中最为常用最为普通的装饰材料,但在本项目中依托特殊的造型,它对环境的重构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如二区天花流畅的曲线与圆环造型选择乳胶漆作为饰面材料,并不显得单调,相反空间充满流动和视觉连续性。(见图1)

(3)铝板:铝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项目中承担了较为重要的角色。如一区天花铝格栅(见图2)的处理以及柱子的装饰,效果较好。但在整个项目中铝板对于环境重构最为出彩的地方当属三区1F主入口树状环境柱造型(见图3)的塑造。树状造型选用氟碳铝板烤白漆面装饰造型树片(共45片均布),内部基层为18厚阻燃多层夹板加双面9厚阻燃多层夹板夹固成形。

图1:二区公共空间

图2:一区中庭

图3:三区L1F主入口

另外,本项目五区中木纹铝板(见图4、5)在树林造型设计中也扮演了很好的装饰角色,既解决了防火规范方面的要求,又能体现出木饰面的温暖、亲切感。因为木纹总是可以引起人们对原始朴素和真实温暖的联想,这对于五区室内环境的重构增添了一笔色彩。

图4:五区树林造型

图6:三区中庭

图5:五区树林造型

3.3 光线的环境重构

路易斯·康曾说:“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可见,光作为一种丰富的造型语汇对室内空间的影响力是无法忽略的。

鉴于原有建筑较为开放、主要借助阳光谷自然采光;加之建筑整体横向跨度较大,改建方案选择中间部分作为公共空间,两侧作为商铺或娱乐休闲等空间,公共空间部分白天仅借助自然采光已显不足。这已经无法满足改造之后的环境对于光线的需求,因此本项目设计方案对于光线的设计也是一个重头戏。

光线的环境重构在本项目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采光;二是人工光源设计。

自然采光主要依托原有建筑结构中的阳光谷或顶部开放的洞口进行设计。采取的手法主要是加强其装饰效果,将光线纳入空间中,创造出一种较为柔和的空间气氛。另外在三区设计中,还运用了天窗的形式,将建筑原有的开放洞口运用玻璃窗封闭,将中庭纳入室内空间的范围,创造了较为活泼、有趣味的中庭空间(见图 6、7)。

人工光源主要依托各区天花造型设计由专业灯光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选用的灯具类型主要有筒灯、灯带、吊灯等。通过灯具的运用形成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等的光线效果。本项目中人工光源设计在某些空间形成了较为有特色的视觉效果,如五区B2F一处天花的灯光设计,运用悬挂的艺术灯对空间进行了一种虚拟分割。不仅满足了此处的照明,且对环境的重构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图7:三区中庭顶部天窗

图8:五区B2F灯光设计

图9:三区B2F景观灯光效果

此外,本项目设计在景观方面也结合了灯光设计,使得室内环境更具有动感和力量。如三区中庭水景结合灯光的设计(见图 8、9),再如三区L1F主入口环境树结合灯光的设计等,都属于人工光源设计的范围。

3.4 色彩的环境重构

原有建筑整体主要为灰色调,从整体效果考虑,改造方案结合设计主题水元素为每个区重新定义了主色调,但都以温和的浅色调为主。后期小业主入住之后,在温和的色调里注入了丰富的色彩,整个建筑综合体呈现出较为生动的表情。

4 小结

世博轴综合利用改建项目庞大而复杂,很多设计手法和处理方式对于旧建筑改造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改造项目分为室内外装饰与室外景观两部分,本文仅对此项目从建筑环境重构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但室外景观方面的改造在体量和改造力度方面也相当大,这对今后其他旧建筑的改造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中庭世博天花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天花寺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高层建筑中庭的防火及防排烟设计分析
可怕天花如何感染人类?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
世博特刊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天花开